蔡明媚
【摘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語文課程標準對小學低年級的寫話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小學低年級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寫自己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覺。本文就如何培養低年級學生寫話訓練,從三個方面展開了論述,皆在與各位同仁共同探討與提升。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說話? 寫話? 積累? 激趣
【中圖分類號】G623.24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20-0082-02
低年級的小學生正是處于語言、智力、思維逐步發展的關鍵時期。而語言的豐富,智力的發展,思維的拓展,為低年級學生的寫話訓練創設了有利的條件。在《語文課程標準》的階段目標中,把低年級的習作稱為“寫話”。那么,對低年級學生如何進行寫話訓練呢?
一、積累“材料”,做好寫話準備
寫話是一種創造性的思維活動。這種思維活動是建立在學生日積月累的知識,經驗和想象力之上的。因此,要想讓低年級的學生寫出通順、連貫的一段話,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必須重視引導學生積累豐富、有趣的“材料”。葉圣陶先生曾說:“寫文章這件事,可以說難,也可以說不難,難不難決定在動筆之前的準備工作。準備工作夠了,要寫就寫,自然合拍,無所謂難;如果拿起筆來樣樣都是從頭做起,那自然就難了?!钡湍昙壵Z文寫話訓練也是如此,動筆之前的準備工作尤為重要。平時我讓學生做的準備工作重點就是閱讀與積累。在每周的閱讀課上,我都要求學生每人帶一本課外讀物,選自己喜歡的一句話或一段話讀一讀、背一背,擴充他們的課外閱讀量,為寫話訓練儲存資源。同時,我還在班內開展了佳詞妙句的欣賞活動。讓學生把自己積累的優美詞句背給大家聽。然后評選出兩名“優秀采蜜手”。這樣有效激發了學生閱讀與積累的興趣。曾有人把“讀”比作蜜蜂采蜜,把“寫”稱作蜜蜂釀蜜,這個比喻充分地肯定了閱讀和寫作的關系。就這樣,周而復始,同學們不但讀了很多好書,積累了很多佳詞妙句,而且在寫日記時,還能恰當地運用積累到的“材料”。在閱讀與寫話的過程中,同學們體驗到了閱讀與積累給自己帶來的收獲與喜悅。
二、培養說話,打下寫話基礎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小學低年級學生要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而低年級學生形象思維占優勢,他們的寫話常常是建立在說話的基礎上,即先產生口頭語言,再由口頭語言轉變成書面語言。寫話往往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總有一種高深莫測的神秘感和難度感。如果一上課就讓學生動筆去寫,常常會使學生產生緊張和膽怯,感到無從下手,從而容易由怯生厭,適得其反。所以我在平時的教學中,在讓學生動筆之前,一般都會讓學生充分地說出想寫什么,有意識地組織學生進行“說文競賽”。如在指導學生寫《小熊過橋》時,我先引導學生觀察六幅畫面,說說圖上都有誰?它們之間發生了一件什么事?按照問題提示,讓學生分別表達,使學生頭腦中有個骨架。那么,如何讓學生的這段話生動起來呢?我再讓學生展開口述,在組內互相交流,互相補充。并且給學生提供語言收藏夾,里面裝有相關的詞語,看誰能把收藏夾里的詞語用在自己所說的這段話中,最后選出語言組織好的同學在全班交流。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也為下一步的動筆寫打下了基礎。
三、畫寫結合,引發寫話興趣
心理學家布魯納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在寫話訓練中,我還注重培養學生的寫話興趣,讓學生帶著興趣去體味寫話的樂趣。于是,在教學中我采用了畫寫結合、寓寫于樂的方法。學生在入學之前,就萌發了繪畫的興趣,用稚嫩的小手涂涂抹抹,畫出一些可愛的小貓、小狗等等,雖難以畢肖,但也有模有樣。從中可以看到兒童也會把自己觀察和感受的生活用“寫意”的方式表現出來。于是,我把學生表現生活的激情和濃厚的繪畫興趣引導到寫話上來,如在指導學生寫《我們這里的冬天》時,我先讓學生把眼中和心中的冬天畫出來:漫天飄舞的雪花,憨直可愛的雪人,冰上嬉戲的孩子等等,很快一幅幅優美的畫面呈現在每個學生的眼前。接著,我說:“大家能用文字把畫面的內容寫下來嗎?”同學們躍躍欲試,都想把自己用線條和色彩描繪出來的冬天再用文字表現出來。很快,一段段帶有真情實感的文字交到了我的手上,仔細品讀后發現比枯燥的指導后寫出來的東西要好得多。看得出來低年級學生作畫的過程其實就是在頭腦中構思的過程。通過這種畫與寫的有機融合,同學們不但寫得輕松,而且筆下的冬天,還充滿了詩情畫意。
總之,我認為低年級學生的寫話訓練心中有“料”是關鍵,說寫結合是基礎,引發興趣是前提。通過這樣的訓練,學生的寫話能力才會有提高。不但寫者輕松自然,讀者也會感到賞心悅目。同時,做好低年級的寫話訓練,能夠更好的為學生步入中年級語文寫段,高年級語文寫篇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貴平.淺議農村小學低年級語文看圖寫話教學[J].亞太教育 20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