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坤海
【摘要】隨著環境保護話題的日益升溫,綠色化學的教育理念騰空出世,其旨在培養學生擁有環保意識,能夠在實驗和生活中做到綠色與環保。本文即以此為研究背景,探究綠色化學在初中化學實驗中的意義,進而根據教師開展實驗課程的環節性質與流程順序,得到完善實驗規定、優化實驗過程、借助媒體演示以及科學處理廢料四條應用途徑,借以輔助教師完成綠色化學理念的灌輸和實施。
【關鍵詞】化學實驗? 綠色化學理念? 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20-0194-02
環保意識是促進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議題,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而言,綠色化學的概念是推進學生認識環保、理解環保意義的關鍵思想,因此對于化學教師而言,在實驗課程中應用和普及綠色化學理念,就成為了其重要的教育職責,每一個教師都應該積極響應,為綠色化學的推廣和實施出謀劃策。
一、完善實驗規定
綠色化學理念的實施,首先需要成文的規定和原則,以此對學生的實驗行為形成基礎的限制,保證學生在按照規則完成實驗的過程中,達到綠色化學的標準。對于化學實驗而言,其大量試劑往往是制造污染的關鍵來源,所以在實驗室規定中,第一要求就是要規定化學試劑的取用和放回,學生除了在過程中保證認真嚴謹的態度之外,還應該掌握相對應的技巧與技術,比如在取用液體試劑時,學生需要按照規定,依據試劑的性質和用量,選取適當地儀器,如果沒有具體用量要求,可以使用膠頭滴管或者移液試管,取用1-2毫升即可,而固體化學藥品,則需要使用藥匙或者小鑷子,將其鋪滿試管底部。
第二要求則需要學生在實驗過程中,遵守實驗原則,禁止違規操作,不能任意將化學藥品或試劑進行接觸和反應,尤其對于存在危害或者具有特殊性質的化學藥劑,其使用和存放也必須要按照要求,比如在使用硫酸時,一要分清稀硫酸還是濃硫酸,二要嚴格控制劑量,操作得當,防止硫酸造成傷害;又比如白磷的存放,需要密封在充滿冷水的廣口瓶中,取用時也要使用鑷子,以防止白磷自燃。
第三要求則需要學生在實驗完成之后,注意科學處理實驗廢料。在化學實驗當中,往往會產生一些具有污染性質的反應物,所以學生必須要掌握科學的方法,利用化學反應的方式,或者集中放置的方式,將化學廢料進行處理和回收。比如在實驗過程中產生的溶液,學生切忌將其直接排放入下水道;而對于一些固體狀的化學廢料,教師可以準備幾個廢料桶,按照其性質進行分類放置和處理。
二、優化實驗過程
合理的實驗室規定是打造綠色實驗室的第一步,除了學生的主觀因素之外,還會存在一些客觀因素會導致實驗室污染,最常見的就是因為實驗過程存在漏洞或者弊端,造成污染物的排放,甚至還存在安全隱患。所以對于教師而言,綠色化學的理念還應該體現在化學實驗的過程之中,對于具有污染性質或者危險性質的實驗,教師應該與學生共同探討,根據實驗的原理與本質,尋找避免污染和危險的有效手段,對實驗方案、過程、裝置、儀器、原料等內容進行優化和替換,由此實現綠色化學理念的進一步滲透。
比如在探究“紅磷和白磷的燃燒”實驗中,其燃燒過后會產生大量白煙,一方面會造成空氣污染,另一方面對于空間有限的實驗室而言,還會對學生呼吸產生安全隱患,所以教師在開展試驗之前,就可以向學生提出問題,共同商議,找出解決該問題的有效辦法。有同學提出可以在密閉空間中完成實驗,也有同學提出可以在試管口綁一個大氣球,學生們通過討論發現,密閉空間一方面導致了實驗的復雜性,另一方面還可能會面臨爆炸的危險;而氣球則是既廉價又簡單有效的手段。通過這樣優化實驗過程的方式,學生們真正體會到了綠色化學理念的意義。
三、借助媒體演示
在高度信息化的今天,信息技術已經應用于教學之中,為廣大教師提供了便捷,優化了教學質量。而對于化學實驗來說,信息技術可以代替實驗過程,尤其對于一些具有高危險性、強污染性的實驗,在初中階段基本以觀察其實驗現象為研究,所以在此要求標準下,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演示實驗,避免真實開展實驗時可能會造成的危害,這也是實現綠色化學的重要途徑。
比如“粉塵爆炸”實驗,既存在污染性,同時還具有強烈的破壞性,教師在通常情況下無法展示該實驗的現象,但是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教師就可以利用網絡資源,將該實驗的演示視頻進行播放,尤其在高速攝像機的效果下,學生可以看到極慢放狀態下的爆炸效果,這樣的實驗演示既專業,又具有強烈的體驗感和刺激性,同時還能向學生們灌輸綠色化學的理念,實現實驗室零污染。
綜上所述,在各個行業都在追求環保的大環境中,綠色化學的理念是有效提高學生環保意識,促進學生參與環?;顒拥闹匾枷?,一方面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是社會進步的實時體現,對于學生的未來發展和社會的總體進步有著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李俊桂.綠色化學教育理念在中學化學實驗教學中的滲透[J].當代化工研究.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