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應榜
【摘要】本文將以相關理論為依據,以真實教學案例為支撐,緊緊圍繞“讓信息技術成為預習化學知識的一位導師、讓信息技術成為展現化學知識的一個窗口以及讓信息技術成為創設化學情景的一根支柱”等三個方面,簡要論述信息技術與中職化學教學的有效融合。
【關鍵詞】信息技術? 中職化學? 有效融合
【中圖分類號】G718.3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20-0204-02
而今,在這樣一個教育信息化時代,信息技術在中職化學學科教學中的運用已經屢見不鮮,信息技術在提升中職化學學科教學效益方面的作用也日益凸顯。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信息技術更新換代的步伐也從未停止過。隨著信息技術的更新換代,中職化學教師必須要探索各種先進信息技術與中職化學有效融合的全新途徑,進而更好地發揮信息技術在提升中職化學教學效益方面的作用。下面筆者將以科學的理論為依據,以真實的案例為支撐,簡要論述先進信息技術與中職化學學科教學有效融合的一些新途徑。
一、讓信息技術成為預習化學知識的一位導師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學習中職化學亦如此。對于中職學生而言,為了更好地學習中職化學知識,更為顯著地提升課堂聽課效益,他們必須要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必須要在課前做好扎實的預習工作。
但是,中職學生,基本上都是一些在初中階段學習成績差強人意的學生,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自然也不盡人意。因此,如果想讓中職學生完全憑借自己的能力,扎實做好課前預習工作是不現實的。課前預習必不可少,中職學生自主預習又力不從心。有鑒于此,中職化學教師可以適時適度地利用信息技術指導學生扎實做好課前預習工作,讓信息技術成為中職學生課前預習化學知識的一位導師。
“解離平衡和水的離子積”是高等教育出版社(農林牧漁類)中職化學學科中的一部分內容。在教學這部分內容時,為了提升學生預習的實效性,筆者在課前圍繞“解離平衡概念”以及“電解質的概念”等制作了一節精美實用的微課視頻。之后,筆者將這節微課視頻經由微信群推送給了所有學生,并要求學生在課前利用這節微課視頻,扎實預習相關內容。從課堂實際效果來看,這節微課視頻在指導學生扎實做好課前預習方面確實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可見,信息技術的合理運用確確實實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課前預習效益,并據此為高效中職化學課堂的建構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讓信息技術成為展現化學知識的一個窗口
絕大部分化學知識源自于微觀世界。對于微觀世界,中職學生是非常陌生的。為了能夠讓中職學生更為準確透徹地理解各種源自于微觀世界的化學知識,教師必須要想方設法為學生打開一扇觀察微觀世界的窗口。
信息技術的巧妙運用正好可以為中職學生打開一扇觀察微觀世界的窗口。在中職化學學科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在緊扣相關化學知識的前提下,脈絡清晰地梳理出這些化學知識與微觀世界之間的聯系。依據這些聯系,巧妙地利用信息技術教學手段,教師就可以制作成一些精美實用的多媒體課件。而這些精美實用的多媒體課件,正就是學生管窺異彩紛呈的化學知識的一扇窗口。
以教學高等教育出版社(農林牧漁類)中職化學學科中的“離子反應與鹽類的水解”這部分內容為例。離子反應也好,鹽類分解也罷,都是微觀世界的現實存在。因為中職學生對于這些微觀世界的現實存在從未親眼目睹過,所以對于這部分知識,他們很難理解。正因為如此,筆者巧妙地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惟妙惟肖地展示了這些微觀世界的變化。聚焦于筆者精心制作的多媒體課件,學生對于這些內容的理解也變得更加透徹。
三、讓信息技術成為創設化學情景的一根支柱
化學知識源自于現實生活。基于此,為了讓學生更為準確地理解化學知識,教師必須要找準化學知識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并以此為紐帶,以信息技術手段為支撐,創設形象逼真的化學教學情景。
中職化學教師要立足教材教學內容,脈絡清晰地尋找教學內容與現實生活之間緊密聯系,圍繞這些聯系,在互聯網平臺中廣泛搜集一些與這些內容相關的圖片以及視頻資料等。利用這些圖片和視頻資料,教師就可以制作成形象逼真的教學課件。而這些教學課件正就是教師所創設的一種教學情景。
還是以教學高等教育出版社(農林牧漁類)中職化學學科中的“離子反應與鹽類的水解”這部分內容為例。教師精心制作的多媒體課件正就是利用信息技術創設的一種化學教學情景。
除此之外,教師利用信息技術軟件向學生展示的一些模擬實驗以及教師制作的微課視頻等,都可以稱之為依托信息技術創設的教學情景。
依托形象逼真的教學情景,教師不僅能夠極大地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還能夠促進學生更為準確地理解相關內容。
總而言之,中職化學教師要緊跟信息技術發展步伐,及時挖掘與創新信息技術在中職化學學科教學過程中運用的新途徑。通過將信息技術與化學學科的有效融合,著力提升中職化學學科的教學效益,持續發展中職學生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劉亞茹.信息技術在中職化學課堂的應用.《試題與研究》[J].2019(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