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新燕
【摘要】在“人本主義”理念的引導下,區域活動和課程游戲化的有機結合成為了一種必然發展趨勢,下文主要對幼兒園課程游戲化和區域活動有機結合的策略進行系統的梳理,以為相關教育工作的開展提供可靠借鑒。
【關鍵詞】幼兒教育? 課程游戲化? 區域活動?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20-0239-01
幼兒園課程游戲化是學前教育革新中的重要舉措,是當代學前教育“人本主義”的基本體現,幼兒園課程游戲化主張將幼兒的個性、感性經驗充分聯系起來,將富有教育價值的內容和游戲整合起來,提高學前教育的有效性,同時讓幼兒園課程充分展現出人文主義色彩。而區域游戲則注重讓幼兒主動在區域內探索,以幼兒自主的行為讓知識以形象的、可感知的、具體的形態融入幼兒腦海中。兩種教學方式存在一定的共性,這就為新教學方式的實現指出了方向。
一、教育意識的轉變
教學方法的轉變必須要有教育意識轉變作為基礎,教師作為教育活動的實施者、引導者,教師對教學方法的認識直接決定了教學的有效性。一是教師要深刻認識到,課程游戲化和區域活動有機結合在幼兒成長過程中發揮的作用,結合并不是一種手段,而是一種尊重幼兒生活方式的教學理念,游戲在幼兒生活中有著重要地位,作為其成長道路上的引導者,必須要尊重幼兒的生活方式以及成長規律;二是要正確認識到區域活動和課程游戲化之間的關系,在教育的過程中,要注意幼兒的生活經驗,讓知識內容和幼兒的發展建立起應有的聯系,這樣才能夠促使幼兒在區域活動游戲中主動去探究新的知識內容;三教師要認識到自己在課程游戲化和區域活動有機結合中的角色,有效的教學活動需要在教師、幼兒之間的積極溝通中形成,所以教師要作為游戲中的參與者,而非是主導者,讓幼兒認為教師是游戲中的伙伴,從而充分消除幼兒在接受教育過程中的緊張感。同時幼兒的認知能力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許多活動需要成人的合理引導,教師在游戲中不僅僅要扮演游戲者,同時還要扮演引導者,通過合理的干預促進游戲的開展,以讓課程游戲化和區域活動有機結合充分發揮作用[1]。
二、課程游戲化和區域活動有機結合策略
(一)游戲過程中的介入策略
在區域活動中融入游戲化課程,注重幼兒在游戲中自主探索、自主發展,如上文所述,教師的合理引導則能夠促進游戲活動的展開。課程游戲化和區域活動有機結合的重點在于教師如何介入、如何引導,首先教師對幼兒的行為要有深入的了解,能夠根據幼兒的行為進行合理的解讀,并采取可滿足幼兒需求的措施。一是要滿足游戲化課程、區域活動安全進行、公平進行、有序進行的需要,比如在游戲活動無法正常開展,幼兒過度喧鬧影響游戲時,教師就要及時的介入游戲中進行干預;二是教師要觀察幼兒出現的沮喪、煩躁等負面情緒,教師適當為幼兒提供幫助或者進行指導,以讓幼兒能夠完成游戲。舉個例子,在以“手工”為主題的區域游戲化課程中,教師可圍繞教學主題,通過播放視頻的方式,讓幼兒觀看動畫片《托馬斯小火車》,激發幼兒的興趣,然后鼓勵幼兒在區域中自己尋找塑料瓶、即時貼、畫筆等等工具制作“塑料火車”,最后看誰的小火車做得最好,從而完成整個游戲過程。整個教學過程富有創造性、自主性、游戲性、教育意義,教師在游戲開展的過程中,需要尤其注意幼兒混亂、打鬧的情況,在所有幼兒都開始制作火車時,觀察幼兒是否泄氣、沮喪,并主動給予幫助或者讓幼兒之間相互幫助,如此一來,不僅游戲可有序開展,幼兒還能夠鍛煉問題解決能力、合作能力,這對幼兒的全面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2-3]。
另外,課程游戲化、區域活動的結合重在“自主、自由”,在游戲過程中,難免會出現意外情況,如游戲材料不能滿足幼兒的需求,活動區域變得過于擁擠等等。作為教師,一方面要學會合理協調,另一方面則要在這個過程中,引導幼兒學會轉變自己的思維,讓其以新穎的方法完成游戲。
(二)游戲結束后的推進策略
學習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在進行體驗、實踐后往往要經過總結等過程,才能夠讓學到的事物保存在腦海中。所以,課程游戲化和區域活動有機結合并不僅僅需要注重區域活動游戲過程中的干預,還需要注意游戲結束后的總結、引導。在游戲結束后,教師要適當組織幼兒總結游戲過程中的經驗,通過獎勵、討論等等形式,引導幼兒思考游戲過程,在總結引導的過程中也需要注意幾個方面的問題:一是要把握總結內容的適宜性,教師要注意總結方式、總結內容能夠激發幼兒的興趣,呼應幼兒在區域游戲中獲得的經驗。舉個例子,在“手工”區域游戲活動結束之后,教師可在總結階段選擇出幾個優秀的作品,然后一一為幼兒分析作品的優秀之處,將幼兒的名字張貼在預先設置好的“優秀畫板”上,以成就感激發幼兒的主觀能動性,讓所有幼兒主動去思考游戲過程中的行為;二是要在總結的過程中,引導幼兒主動表達,教師要在必要的環節提供足夠的信息支持,同時進行全面的觀察以及細致的觀察,分析幼兒存在的不足之處進行合理引導;三是要通過合理的提問來引導幼兒的思維,教師應該根據幼兒的表達能力、習慣、性格等因素,靈活采用封閉式問題、開放式問題來讓幼兒表達自己的想法;四是要采用幼兒感興趣的話題來引導幼兒相互討論,讓更多的幼兒能夠參與到總結的過程中來。
總結不僅僅是區域游戲活動的升華,同時也是教師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要素。教師要在總結的過程中發現教學中的不足之處,根據幼兒所表達的內容,合理的調整教學方法。值得注意的是,課程游戲化和區域活動有機結合的教學方式和傳統的課程教學、區域活動有著諸多不同之處,二者結合讓該教學活動有了更高的質量要求,同時讓教學過程富有靈活性,對于大多數幼兒教師來說,這種變化是陌生且難以掌控的,而總結就是讓教師學會靈活應用該教學方法的重要環節。
(三)區域游戲活動要寓教于樂
一是要注重知識在區域游戲活動中的潛移默化性,讓幼兒在蘊含教學知識的氛圍中學習、感受,創造性游戲課程是區域活動和課程游戲化結合的主要切入點,而既往教學研究證明,創造性游戲活動對幼兒發展影響是相對特殊的,此類教學活動的目的是讓幼兒能夠以自己最適宜的方式學習,并在鍛煉的過程中完成一種漸進性的知識沉淀;二是要充分調動幼兒的情緒,在富有情緒的活動中,幼兒對自己所作所為的感知往往印象比較深刻,區域活動中幼兒不僅僅需要感受到快樂,同時還要感受到困惑、苦悶、堅持等等情緒,這樣才能夠以幼兒的感性情緒來提高教學效果,從而為幼兒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結束語
綜上所述,區域活動、課程游戲化的基礎理念在于“自由、無拘無束”,幼兒是課程游戲化和區域活動有機結合中的“主人”,根據幼兒的特征采取相應的教學措施是幼兒教師的首要任務,我們需要認識到,在過于程序化、制度化的空間中,幼兒的成長會被抑制,創造性的培養也無從談起,課程游戲化和區域活動有機結合才是當下需要思考的重要問題。
參考文獻:
[1]林峰,林瑞芳.基于課程游戲化背景下幼兒園戶外區域活動的組織與開展[J].兒童大世界(下半月),2018(12):275-276.
[2]劉丹鳳.幼兒園課程游戲化和區域活動有機結合的策略分析[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8(11):93.
[3]肖玲.共創 共享 共成長——課程游戲化背景下幼兒園室內公共活動區域創設之思考[J].早期教育(教育教學),2019(1):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