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帆
【摘 要】 新的課程改革提出初中教育要能夠適應學生自身發展的規律,在發展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基礎上,促進初中生的全面發展、主動發展以及終身發展。本文深入教學實際,提出了構建新型師生關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利用差異化教學方法,實現因材施教;貼近學生實際生活,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等策略,深化初中政治課程的改革。
【關鍵詞】 初中政治 ?師生關系 ?興趣
初中政治在教學內容的設計上也是比較全面,比較豐富的,對于學生品德的熏陶,素質的提升及能力的培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就目前的初中政治教學來說,由于教學結構的不完善,不優化導致很多的學生失去了學習興趣,可以說沒有實現既定的教學目標。
一、融洽的師生關系
“親其師,信其道”,在新課程改革全面實施的環境中,教師必須致力于有效學習氛圍的創建,與學生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學生對教師的愛、尊重與信任源自于教師對自己的信任與尊重,只有親其師,才會信其道。在新課程改革深化發展的今天,教師必須積極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在初中政治教學中,應注重調查、加強與學生溝通,全面把握學生思想情況,真正掌握現階段學生面臨的思想道德問題,從而針對性地提出教育方法,有的放矢,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在政治教學中應注重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教師還應做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合作者與幫助者,關心學生的學習、生活情況,爭做學生“朋友”角色,動態掌握學生思想狀況,及時發現問題、對癥下藥、因勢利導,更好地促進學生健康發展。
二、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傳統的課堂教學強調知識的灌輸,教師填鴨式地滿堂灌,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造成學生缺乏學習的熱情和動力,培養出來的學生只會死記硬背,缺乏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難以適應新世紀的需要?,F代素質教育要求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了解知識形成的過程并掌握其規律,達到學會學習、終身學習的目的。古人也說過:“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新課程改革所提倡的也是要讓學生主動參與、發現、探究知識,在探究中掌握知識,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課堂教學中僅僅提高了學生的興趣還不夠,還要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主動探究問題的能力,這樣才能適應新世紀課程改革的需要。對于課程改革下的課堂更應該注意教學方式和方法。如我在講《身邊的誘惑》時,先讓學生認識“黃、賭、毒”的危害,然后,讓學生思考怎樣學會控制自己,自覺抵制不良誘惑。再讓學生分組討論,各抒己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三、轉變教學理念
課程改革離不開社會,也離不開現實生活,因此首要任務是改革落后的教學理念。當今世界,是競爭的世界,而競爭的根本就是人才的競爭。教育是培養人才的奠基工程,傳統初中政治課堂教學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教學理念落后,即課堂教學中注重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如果教師的教學理念不轉變,終將會被學生拋棄,被社會淘汰,無法適應課改的要求。因此,初中政治教師必須轉變陳舊的教學觀念,采用現代教育、教學理念,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使學生的知識、能力和素質得到協調發展。
四、豐富教學手段
現階段由于初中政治這門學科自身的趣味性不強,因此需要從事初中政治教學的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創新發展和完善現有的教學手段。在傳統的教學手段中,如果老師一味講解枯燥的政治常識知識等問題,學生必然會對這門課程失去興趣。所以,從事初中政治教學工作的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有效地將政治實事納入課堂教學中,了解學生的興趣所向,積極地引導學生開展課外的活動,讓學生對這門課程產生濃厚的興趣,有利于初中政治老師有效地利用各種各樣的教學手段開展初中政治教學的工作。
五、培養學生自立自強
初中政治學科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導向,政治教學不僅要讓初中生學會馬列主義基本知識,更重要的是改變初中生錯誤的社會觀念,提高初中生的思想覺悟,讓初中生可以形成較強的分析能力和實踐能力。在初中政治教材中,《做自立自強的人》《友好交往禮為先》《人生當自強》等知識都非常有利于學生的成長,培養了學生的自立自強精神,讓初中生懂得如何理論聯系實際。針對初中生既要求自尊,又感到自卑的心態,初中政治教師應該從政治教材入手,不斷完善初中生的思維方式,調動初中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增強初中生的社會責任感。
六、培養學生合作精神
分組教學是在政治改革出現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初中政治是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的重要渠道。開展分組教學的意義就在于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形成良好的德育品質,為他們將來走向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利用分組教學,能夠有效地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夠參與到教師的教學中來,并且還可以讓成績較好的學生帶動成績不理想的學生,讓每個學生都能夠享受學習帶給他們的樂趣。在講解“多彩的消費”時,除了在課上給學生講解必要的知識外,我還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讓他們在合作中總結影響消費的因素,知道消費的類型以及消費結構的變化等經濟現象及相關經濟知識。并且還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生活中的消費情況進行探索,學習比較消費行為的差異,辨析消費觀念的變化,樹立正確的消費觀。通過讓學生對該部分進行合作學習,能夠有效地對他們進行勤儉節約的思想教育,讓他們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總之,激發課堂活力、提高教學質量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關鍵是教師如何去科學地選擇和運用。若教師能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學生實際和自身特長對各種教學方法加以靈活運用,并不斷在實踐中探索創新,那么,思想政治課一定會成為受廣大學生歡迎的課程。
參考文獻
[1] 胡思榮. 新課程改革下初中政治課堂教學的探究[J]. 科技展望,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