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春
【摘 要】 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學生渴望獲得的技能也越多,小學高年級學生在掌握了基本的知識的基礎上,在不斷的增強閱讀的能力,因為閱讀可以讓學生在閱讀書籍的過程中得到新的學習技巧,讓高年級學生有更寬廣的進步空間,使高年級學生順利的步入中學,適應初中的學習生活。
【關鍵詞】 閱讀教學 ?小學教學 ?閱讀技巧
閱讀能力的提升需要學生的人文性比較突出,學生掌握閱讀能力可以提高學生對外部世界的事情、當今世界的發展有進一步的認識。閱讀能力的培養,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使學生的思維能力靈活,所以小學應該重視對高年級閱讀能力的培養,為學生創設安靜、和諧的閱讀氛圍,讓高年級學生喜歡閱讀,并且堅持一直閱讀的好習慣。
一、小學高年級閱讀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缺乏閱讀的主動性
閱讀給學生帶來的好處很多,但是需要學生主動的參與,才能得到閱讀帶來的好處。要培養小學高年級學生主動閱讀的習慣,擺脫應試教育形成的學習思想,學生通過閱讀就可以掌握教師所講知識的百分之六十,讓學生能夠通過自己主動的閱讀學到知識,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對閱讀的主動性,還使教師的教學任務變得簡單,還讓學生正確地學會了如何保持高效的學習。
(二)教師的教學方法有待提高
現在我國大部分學校挑選學生的方式仍然是根據成績,所以我國現在仍然是應試教育。應試教育在我國教育中有一定的弊端,學生注重分數而不重視能力,造成了學生在考試中由于一些能力不足,成績也不是特別理想,再加上一些教師也是更注重學生的成績,也忽視了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我國的教育在不斷地發展,也意識到了應試教育的一些弊端,許多學校已經開始將提高學生的成績和培養學生的能力作為共同發展的目標。比如,在學習《媽媽睡了》一課時,教師之前采用的教學方式就是上課直接講課,沒有安排學生下課閱讀,現在小學教師會讓學生在課前提前閱讀課文,并且在課上與學生分享怎樣快速閱讀的技巧,激發學生對學習新課文的興趣和閱讀的積極性。
(三)學生忽視了閱讀的重要性
小學高年級學生的學習任務并不是特別輕松,課程也比較多,一些閱讀課程形同虛設,被許多任課老師霸占了,再加上學生的閱讀意識并不是特別強烈,所以學生接觸閱讀的機會比較少,學生的閱讀能力就比較差,導致高年級學生對語文的文章理解不透徹,在做題時讀不懂題干。
二、培養小學高年級學生閱讀能力的技巧
作為小學高年級學生的教師就有必要認識到學生最需要掌握什么,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指南針”,教師要有培養學生向往閱讀的動機,給學生提供更多的閱讀機會,幫助學生尋找正確的閱讀方法的責任心。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閱讀,定期與學生一起交流閱讀中產生的想法,并且鼓勵學生堅持閱讀。
(一)培養學生對閱讀的濃厚興趣
學生能夠長久地堅持閱讀靠的是學生對閱讀的興趣,興趣是學生堅持一件事的動力。小學高年級學生能夠堅持閱讀,用閱讀去了解世界的千姿百態,用世界上奇妙的事情和故事去吸引學生的目光,增添學生對閱讀的期待與渴望。為學生推薦學生感興趣的書籍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師應該為小學生推薦童話故事和寓言故事等,因為小學生對這些故事感興趣,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比如,教師可以先用《小蝌蚪找媽媽》一課來吸引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對這一節課充滿興趣,讓學生在閱讀前思考小蝌蚪怎么找媽媽,通過閱讀找到答案。對于學生來說小蝌蚪不僅是小動物,還是他們的朋友,是學生童年的記憶。學生在閱讀完課文后,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小蝌蚪成為青蛙的過程,讓學生懂得保護動物,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小學教學內容的核心。教師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本知識和課外知識的記憶,發揮閱讀能力對小學學生成長的影響。
(二)端正閱讀態度,培養良好的閱讀風氣
培養小學高年級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需要長期的堅持才能養成。小學生對閱讀的堅持是很難持之以恒的,幫助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學會凝聚自己的專注力是一項很艱巨的任務,學生需要把浮躁的心平靜下來,無論閱讀文章或者完整的書之前都要先學會看簡介了解大概的文章,然后再認真地閱讀文章。教師要在閱讀后分析文章的寫作手法,給學生標注優美的句子。
總結:
小學高年級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可以培養學生從小閱讀的好習慣,學生在閱讀時,要為學生提供良好的閱讀環境,讓學生喜歡沉浸在讀書中的感覺,要讓學生細細品味閱讀。在學校要時刻提醒學生閱讀的重要性,在學校的墻壁鋪設有關閱讀的宣傳海報,提高學生對閱讀的重視。
參考文獻
[1] 范新菊.小學語文核心素養在閱讀教學中的培養分析[J].新課程究(上旬刊),2018.
[2] 劉春梅.基于問題驅動的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策略初探[J].新課程(小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