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巖
摘 要 縱觀我國經濟發展歷程不難看出,中小企業在我國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起著不容忽視的作用,推動了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其多元化發展促進了技術的創新,輔助著大企業的發展,延伸了經濟產業鏈,帶動了更多的經濟效益,穩定就業,促進社會和諧。目前,我國鼓勵發展民營企業,中小企業正是重要載體。中小企業是指那些生產和經營規模不大、員工少、資本低、技術構成也不高、資金薄弱、管理水平相對較低的企業,在它們的成長過程中,有些在健康有序地發展,而有些則是舉步維艱,甚至正面臨破產。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小企業天然具有管理缺陷,尤其是內部控制管理水平不足,如內部控制環境差、風險評估管理不足、監督控制體系不健全、控制活動不到位、信息溝通系統建立情況不好等,中小企業應將內控管理工作提升到重要位置,創建良好的內部控制環境,建立健全的內部控制活動,建立完善的內部監督機制,合理運用信息化手段實施內控制度。本文將圍繞中小企業內控存在的問題與改善對策展開論述,為中小企業在競爭激烈的經濟環境中提供財務建議。
關鍵詞 中小企業 內部控制 問題 解決對策
一、中小企業內部控制概述
(一)內部控制的概念
內部控制是由企業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和全體員工共同實施的旨在實現控制目標的過程。其根本目的在于實現企業經營管理合法合規、資產安全、財務報告及相關信息真實完整,提高經營效率和效果,促進企業實現發展戰略,其核心是一系列具有控制職能的方式、措施及程序,它滲透在企業經營活動的各個環節。
(二)中小企業內部控制的重要性
1.降低了企業經營風險,提高了企業經營效率。由于中小企業風險意識薄弱,不重視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所以面對企業內外的各種風險沒有很好的抵擋能力,從而生產經營效率降低,使企業目標難以實現。因此,企業應該加強對內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使其真正成為企業防范和評估風險的有效手段,把企業的各種風險控制在初期,使企業的生產經營效率大大提高。
2.提高了企業融資能力。目前許多中小企業財務核算體系不健全,財務信息不真實,導致企業向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貸款困難。給此種中小企業貸款風險必然不小,因為,沒有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和健全的核算體系,就不能為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提供真實可靠的企業經營信息,這也引發了信任危機,金融機構不愿意給企業貸款。有些企業寧愿為貸款出具虛假財務信息,也不愿意花費時間改善企業內部管理。這樣既不利于企業未來的發展,又使得企業陷入了貸款難就做假,越做假貸款也越難的惡性循環。企業做好內控管理,構建良好的財務核算體系,能夠為投資者、管理者及債權人提供及時有用的企業信息,將有助于企業健康發展。
3.優化了企業利益分配機制從而提高企業人才競爭力。中小企業在人力資源管理方面比較欠缺,這就導致了一系列問題的出現,例如,流失優秀的人才、員工積極性的降低、工作效率下降等,這勢必影響企業經營效率和發展。加強企業內部控制管理,可提高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水平,優化企業利益分配機制。中小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政策、人員招聘、培訓方式、激勵制度等,同樣會對內部控制產生影響,強化企業的法人治理結構,形成管理的良性循環,促進科學管理的完善。
二、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
雖然內部控制管理在企業生存發展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但還是有許多中小企業不重視、不理解或根本就無能為力。目前中小企業在內控管理方面存在諸多不足,主要表現在如下幾方面:
(一)內部控制環境差
第一,大部分中小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水平差,人員質量不符合企業需求、人力資源結構不合理、沒有良好的員工績效考核制度等等,企業人才流失也比較嚴重。第二,中小企業缺乏良好的企業文化。員工對企業的信心和認同感缺乏、團隊意識差、不講誠信等等,這些都不同程度地給企業帶來負面的影響。第三,中小企業大多缺乏長遠發展戰略,盲目發展,找不到方向,最終導致企業不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經營失敗。
(二)風險評估管理不足
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應該隨時意識到來自企業內外的各種風險,但目前中小企業普遍缺乏風險管理意識,對于風險主要采取的是“被動的接受”或“被動的改變”。中小企業可能存在的風險包括財務風險、人力資源風險、市場風險、研究與開發風險、法律風險等等。這些風險來自企業的內外環境,有些是可以避免的,有些則是與企業長期共存的,中小企業如果沒有對風險的預估和管理,將很難應對突如其來的風險給企業帶來的打擊。但是,許多中小企業并未設置專門的人員或機構對風險進行評估,無法對風險進行預警,對于日益競爭激烈的環境中,這無疑是企業的一個弱點。
(三)監督控制體系不健全
內部控制的自我檢測、內部審計監督、外部審計監督作為內部控制監督體系的三方面,在中小企業中體現出監督體系不健全、監督力度不夠等問題。主要表現在如下幾點:
首先,中小企業缺乏內控自我檢測的手段和制度。其次,有些企業沒有內部監督人員或部門,內部監督職能不受企業重視。同時,企業外部監督也缺乏有效的執行。總之,在監督控制體系上存在多方面的漏洞,沒有真正起到內外部監督的作用,多半是走走形式。比如企業根本不存在監督職能人員或部門,執行人和審核人同屬一人,外部審計簡單敷衍等等。
(四)控制活動不到位
控制活動是指企業根據風險應對策略,采用相應的控制措施,將風險控制在可承受范圍之內,是實施內部控制的具體方式。合理的控制活動應該是企業在經營活動過程中以合理的成本損耗,最大限度的控制風險和減少損失。它貫穿于企業的各個部門和人員,涉及面廣。目前中小企業由于管理水平及資源不足等原因,在控制環節上不完善,內部控制存在很大漏洞,程序也缺乏合理性。主要有如下情況:第一,不相容職務沒有做到分離控制,如業務授權、經辦、記錄等工作未做到分離。第二,沒有一套合理的授權審批制度及流程。第三,中小企業會計人員業務水平普遍不高,記賬原則和數據編報差異比較大,甚至導致會計信息失真,會計系統控制不完善。第四,中小企業根本不存在貨幣資金控制和實物控制,如未建立財產管理及清查制度,更不存在預算制度。第五,中小企業在經營管理過程中很少會運用財務數據對經營數據進行分析和評價,大多數管理者都有自己的“小算盤”,財務與業務脫節嚴重。
(五)信息溝通系統建立情況不好
許多人認為中小企業由于規模小、人員少信息傳遞更容易些,但事實上中小企業大部分是信息溝通系統建立的不夠完善,許多信息的傳遞基本靠口頭傳達,而且企業本身也不重視信息溝通、信息共享這一方面。首先,許多中小企業由于信息溝通渠道設計不合理或沒有信息溝通渠道。其次,企業沒有一個很好的信息反饋機制,企業管理層不了解內部控制制度實施的效果,存在的問題也不能被及時糾正,導致內部控制制度失效,成為一紙空談。另外,企業員工缺乏信息共享的意識,同時企業也未建立起信息共享的體系。
三、完善中小企業內部控制的對策
基于中小企業在內部控制方面存在的種種問題,企業要有針對性,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并有效的實施,從而提高企業管理水平,確保企業健康發展。
(一)創建良好的內部控制環境
應該說對人的管理是企業管理中的核心內容,強調樹立以人為本,全面提高工作人員的素質,是加強內部控制制度的方法之一。
1.提高中小型企業領導的管理素質。企業領導者的管理素質和內控思想直接決定著企業內部控制環境的好壞,領導的思想直接影響著企業員工的思想和行為。因此,要提高領導的管理水平和內部控制意識,加強對內部控制制度的重視程度,這是中小企業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并使其正常發揮作用的關鍵。
2.提高財會人員的業務技能和內部控制知識水平。財務人員是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主體,他們的專業知識水平和對內部控制制度認識的程度決定著企業財務信息的真實性和完整性。企業應注意加強對財務人員的專業知識水平的提高,定期要求財務人員進行培訓,同時還要對企業內部控制制度認真學習,并規定不達到一定財務專業水平不得上崗。
3.企業經營目標設立更加科學。中小企業發展過程中應該注重企業長遠發展戰略的目標,生存和發展是中小企業最基本的目標。資產的安全完整,會計信息的真實準確,生產經營的健康發展是中小企業的具體目標。企業領導者應該站在戰略管理的高度考慮企業的未來發展,制定適合中小企業經營發展的內部控制制度。
4.加強風險意識。中小企業要想有強生命力,必須加強對風險的識別、評估、分析和應對。建立適當的風險預警系統,將企業內外的風險提前反應給管理決定層。發展期的中小企業特別要懂得規避財務風險、人力資源風險、市場風險、研究與開發風險、法律風險等等。企業應指定專門人員定期收集各部門提交的對本部門內外存在的種種風險和問題的報告,并從報告中提取相關信息進行研究,最后再結合實際情況研究出應對措施,并上報給領導決策層。
(二)建立健全的內部控制活動
1.崗位設置合理。中小企業要做到崗位設置合理,權力適當分開,審核、審批程序規范,崗位間要有相互監督、相互牽制的功能,防止錯弊的產生。例如,業務執行人與審批人一定要分開崗位設置。
2.加強預算控制。中小企業在發展壯大的過程中,必須對未來的發展做出科學理性的決策,因此好的預算管理控制尤其重要。企業及制定內部預算管理控制制度,并隨著企業的發展不斷調整預算目標。
3.加強實物控制。企業應該制定出相應的實物控制制度,例如存貨管理制度、固定資產管理制度等,確保企業實物資產的安全。例如,財務部每季度要定期對企業固定資產及低值易耗品進行監盤、每月要去庫房盤點庫存情況,盤點后限期內對盤點結果進行分析報告等。
4.強化企業會計控制。財務人員要按照國家法律法規處理企業賬務,作為內部控制系統的關鍵“會計控制系統”必須是有效的。目前由于中小企業經營的多樣性,導致企業管理方式也變化無常,企業會計控制系統的設計應該本著遵守國家會計準則,根據實際情況調整企業會計控制系統,不能簡單照搬其他企業的會計控制模式。同時,財務人員應確保提供的企業經營數據真實完整。
5.內控制度的制定要重點突出。內部控制制度的制定要分清主次,根據企業經營要求突出重點,不能用拿來主義。中小企業應加強對關鍵點的控制,在實施企業內部控制時,通過關鍵點的控制起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可以重點關注以下幾個關鍵點:一是企業資金籌集、調度、使用、分配等實行嚴格的控制,進行全程監控,防止資金體外循環;二是對企業的各項成本費用的支出,實施嚴格的監管,防止出現舞弊行為;三是對企業各經營環節、經濟活動操作者的權力實施有效監控,要做到權責明確,進行相關的監督人員檢查和審核,以防止權力濫用。
(三)建立完善的內部監督機制
1.完善內部監督機制。內部審計是一種對內部控制制度長效持續的監督機制。內部審計機構應當接受董事會及其下設的審計委員會的領導,發現問題,直接向董事會和監事會報告。內部審計要對管理做出評價并提出實質性的建議,建立良好的內部控制自我評估體系,以此來提高企業管理水平,促進企業健康發展。
2.充分利用外部監督體系。企業外部也存在監督體系,如會計師事務所。中小企業應定期進行外部審計,通過外部監督機構,中小企業既彌補了企業內部監督管理存在的不足,又增強了企業對外的公信力。
(四)信息化手段運用于內控制度
當今社會已經是一個信息化時代,在企業內部建立一個良好的信息溝通平臺尤其重要。企業加強信息化手段應做到:首先,注重會計信息與業務信息的交流,財務業務一體化的思想必須得到重視,只有良好的信息交流才能使財務更好的發揮對公司經營狀況的反映、監控和指導作用,增強內部控制制度的作用。其次,及時發現內部控制管理系統中存在的問題并通過信息交流系統全面、準確的反饋給管理層,提高內部控制制度在企業中執行的效率。
(五)正確處理內部控制效果和控制成本之間的關系
一般來說,內控效果和內控成本是成正比關系,但這也不是絕對的。中小企業應該合理運用“成本效益原則”制定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在內控效果和內控成本之間要找到一個合理的平衡點,另外還要注意很好的利用外部控制體系。首先,中小企業應制定合理的內控目標,為企業提供合理保證。同時,合理評估企業風險,制定相應對策。最后,充分運用外部控制手段,改善企業管理水平。
四、結語
我國中小企業要建立健全的內部控制制度就必須提高對內部控制的認識和自覺性,(下轉第頁)(上接第頁)提管理者的管理素質和管理水平,完善企業內部控制環境,規范內部控制活動,發揮監督機構作用,增加企業內部信息溝通能力,使內部控制制度滲透到企業經營管理的每一個角落。總之,中小企業要想持續健康的發展,必須重視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
(作者單位為中潤創成<北京>工程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 吳京津.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問題及對策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20(6):43-45.
[2] 李妍彤.我國中小企業內部控制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0(2):155-156.
[3] 楊桂茹.淺析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分析[J].經濟研究導刊,2020(5):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