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盛芬
【摘要】《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要》指出,“愛國主義是中華兒女最自然、最樸素的情感。要堅持從娃娃抓起,著眼固本培元、凝心鑄魂”。數學既是自然科學和技術科學的基礎,又在人文科學與社會科學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小學數學課程對學生未來的學習、生活和工作具有基礎性的影響,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課堂上不僅要向學生傳授數學知識,也需要有意識地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關鍵詞】數學課堂;愛國主義;小學生
小學生是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因此對小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是每位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在課堂上,應該著力培養學生的愛國之情、強國之志。
一、巧借時政熱點,挖掘愛國主義教育素材
得益于科技的發展,各種教學資源日漸豐富,人們能從多種渠道獲取信息。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善于從浩瀚的網絡資源中選擇蘊含愛國主義教育的典型的信息、事例,利用各種圖片、視頻及音頻等資源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增進學生對祖國的了解。如在教學四年級上冊《大數的認識》時,首先出示中國地圖,介紹我國的國土有9600000平方公里,然后引導學生觀察地圖上哪三個省份的面積最大,與學生一起總結我國面積最大的三個省份是新疆、西藏、內蒙古,這三個省份的面積分別為1660000平方公里、1228000平方公里,1183000平方公里,讓學生知道我國是個國土面積遼闊的國家,祖國的山河壯麗、各地的風土人情都不一樣,激發學生主動了解國家的興趣。
又如,在教學四年級上冊的《條形統計圖》時,教師可以出示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初期新冠肺炎新增確診病例數的條形統計圖以及目前的境外輸入省市前10名的省份的條形統計圖,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兩副圖,說說為什么國內的新增確診病在哪一天最多?哪一天最少?境外輸入病例最多的是哪個省份?再讓學生說說在疫情期間,怎樣做才能不給國家添亂,不給國家增加麻煩?從而讓學生明白,愛國不僅僅是大人的事情,作為小學生也一樣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體現個人對祖國的關心熱愛,激勵學生樹立報效祖國的遠大理想。
二、講數學故事,增強民族自豪感
從古至今,我國在數學領域的成就是舉世矚目的。雖然小學數學涉及的數學知識較為簡單,但是作為數學教師更應該通過多種途徑、多種方法尋找這一方面的教學資源,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我國數學家的事例,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如在教學《小數的意義和讀寫法》這一內容時,介紹我國古代的數學家劉徽,早在公元3世紀就提出把整數個位以下無法標出名稱的部分稱為徽數;元代的數學家朱世杰在公元13世紀,提出了小數的名稱。如在教學《圓》的時候,引入南北朝時期的數學家祖沖之杰出成就——關于圓周率的計算,他計算出的圓周率的密率,比外國的數學家早了一千多年。在課堂用中國古代數學家的杰出貢獻能夠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使學生了解到在科技落后的古代,我們的祖先在數學方面就能取得如此輝煌的成就,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熱情。
而我國近現代的數學家不僅成就斐然,他們的愛國事跡更值得我們學習,如,華羅庚自學高中和大學的課程,在新中國成立后,面對百廢待興、貧困落后的祖國,放棄國外優異的工作環境和生活條件,呼吁在國外的中國數學家回到祖國,為祖國的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回國后,他為新中國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數學人才,而著名的數學家陳景潤就是他的學生之一。
三、精研教材,利用課本中的習題滲通愛國主義教育
小學一到六年級的數學課本上的例題和練習題,蘊含了很多教材編寫者的心血,非常適合利用這些習題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教師要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方式進行教學,自然地在課堂練習中滲透愛國主義,進而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如人教版四年級下冊小數的近似數的練習有一道題:“臺灣島是我國第一大島,面積是35990平方千米。海南島是我國第二大島,面積是33900平方千米”教師在課堂中除了要求學生掌握“把題目中的數字改寫成用萬作單位的數”這一教學目標外,還可以借機向學生介紹寶島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在三國時期的《臨海水土志》就詳細記載了當時臺灣的生產和生活形態,從而讓學生了解到臺灣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領土,任何想把臺灣獨立出去的行為都是不被中華民族所認可的;作為我國第二大島的海南島,則是我國的南大門,島上原有三千多種熱帶作物、四千多種什物資源及五百多種動物資源等,除此之外,海南動植物資源豐富,被稱為“天然藥庫”,教師在課堂上既可以向學生簡單介紹海南是個物產豐富的地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注意力,又可對海南有個基本的認識,了解我國的風土人情。
又如,在四年級下冊第7單元“圖形的運動”的練習題中有這樣一道題“剪下附頁上的臉譜,貼在下面的空白處。”題目中出現了京劇中經常出現的臉譜,學生對京劇接觸甚少,教師在布置作業時,除了要求學生能貼上對應的臉譜,還可以讓學生通過書籍、網絡等途徑增加對京劇的了解,然后在課堂上用簡短的一到兩分鐘進行分紹,從而讓學生對我們的傳統文化有所了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再如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小數點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用連環畫的形式將《西游記》中孫悟空變長金箍棒打妖的情節呈現現來,這呈現的不僅僅是故事,還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將四大名著推薦給學生,讓學生多了解古代名著,增強學生的文化認同感,進而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強學生的愛國之情。
愛國主義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為祖國發展繁榮而自強不息、不懈奮斗,作為數學老師,應該善于利用時政熱點、利用教材、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在課堂中厚植愛國主義,促進學生對祖國的了解,進而熱愛祖國,讓學生從小樹立報效祖國、服務祖國的遠大志向。
參考文獻:
[1]張維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J].甘肅教育,2019(1):112.
[2]孫在云.愛國主義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滲透[J].科學咨詢,2019(16):115.
[3]尹友勝.六種特質:彰顯數學趣味課堂的魅力[J].教育研究與評論(小學教育教學版),2018(6):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