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亞朋
【摘要】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社會上各種思潮涌現,小學生作為祖國未來的接班人,其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還未形成,因此,加強小學生的德育教育具有重要意義,小學數學作為小學生活的重要授課內容和教學的重點課程之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對數學內容進行深入地探究分析,挖掘其內在的優良品德,充分運用各種教學資源,將德育與小學數學課堂充分地結合起來,探討小學數學中包含的德育價值,提高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進而有效地使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關鍵詞】小學生;小學數學;德育
想要在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就應該將德育本身與數學學科本身所含有的德育貫通起來,使德育內容在數學的教學過程中逐步內化為學生的道德素質。因為從根本上來說,小學數學與德育進行整合,就是為了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為此,這需要全體教師的努力,教師在教學的實踐中需要了解綜合課程改革的相關內容,提高整體的教學質量,提高數學教學的德育比重,將數學與德育進行有機結合,以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德育,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各項素質與能力。下面是對于小學數學與德育整合的一些措施,希望能夠對當前小學教育和德育的改革有些許貢獻。
一、充分發掘數學課程中與德育的關系
在生活中,人們早已習慣了數學教學以教授數學知識為主,這無可厚非,但根據研究發現,小學數學教材的內容更多的是符合小學生這個年齡段的身心發展的,并且與學生日常生活有著緊密的不可分離的聯系,并不像中高中以邏輯思考等為教材編寫的起點,因此這為德育的滲透提供了有利條件。但是近些年來,小升初、初升高、高考等越來越激烈,“別讓孩子輸到起跑線上”成為口頭禪,這就需要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脫離“分數至上”的唯分數主義,充分地認識到數學教學中德育教學的重要意義,要整合數學教學的本質和目的,并將兩者進行充分有效地融合,在相關數學規律中融合德育理念,進而基于數學規律進行德育教學,在教會學生數學知識和數學能力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德育品德。在小學數學中滲透德育,還需要教師在教學準備時應深入教材,發現教材中的德育內容,透徹地進行分析并將其貫穿于課堂教學中,在學生掌握相關數學知識的同時,還可以潛移默化的對學生進行德育。
另外,教師在進行數學活動時,要深入研究數學教材內涵,不斷地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制定各種計劃,并逐步形成自己的數學教學和德育相融合的教學模式。通過對數學教學環節的掌控,不斷增強整體的教學有效性,進而有針對地開展各種德育教學活動。教師也要注重引導學生建立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的數學體驗能力,不斷培養學生自身的數學思維、提升自身的品德能力,這樣起到了“一石二鳥”的作用,也進而激發了學生內在的積極性和興趣性,充分發揮了學生的德育素質能力,使學生自覺地將數學知識與自身的優良品質充分結合起來,教師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也要不斷地提高、優化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在通過對自身數學實踐教學素質以及教學能力的培養中,使自己接受最新的思想,順應時代潮流,保持自身的時代性和先進性,并將其運用到實踐教學工作中,使之與時代教學要求相吻合。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運用各種資源將數學思維、數學觀念與德育融合起來,提高自身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而做到數學教學模式的創新發展。
比如,我們在學習小學數學課本中“圓”的時候,可以從側面向學生介紹世界上第一個把圓周率的值精確到小數點后第六位的我國古代著名的數學家、天文學家——祖沖之,從而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和對祖國的認同感。還有在進行“辨識人民幣”的授課中,可教育學生人民幣是國家的重要資源,一定程度上代表著國家的主權,人民幣秩序地穩定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國家金融秩序的穩定,我們應該愛護人民幣,不隨意撕毀、涂畫人民幣,也希望全部的小朋友們在日常的生活中勤儉、節約,有一定的財富觀念,不大手大腳的花錢。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引導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
二、開展有關活動進行創新融合
我們的教育培養的不只是一個守規矩的優秀學生,更是一個遵守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的社會主義公民;我們也不僅僅是培養一個“兩耳不聞窗外事,用心只讀圣賢書”的“書呆子”,更是一個具有創新意識思想的新時代的青年;我們的教育也不是培養向分數看齊的精致的利己主義者,而是培養心中有大愛的時代接班人。
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鼓勵和指導學生看到生活中的事情和我們所學的數學知識之間的關聯。比如,我們在學習了統計的有關知識之后,可以組織一次“回收廢電池”的數學調查和分析活動,可以讓學生們統計每個家庭使用和扔掉廢電池有多少,然后根據調查數據進行整理分析,制作柱形統計圖,宣傳廢電池的危害,讓學生通過圖表直觀的了解廢舊電池污染的觸目驚心。還可以讓學生們提出自己的想法,還有關于廢舊電池污染有沒有自己的一些好點子,在學生們的自己親身體驗中認識到環保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在教學時也可以利用兒童爭強好勝、自尊心強、榮譽心強的心理狀態,在一些環節中,適當地引入競爭機制,來提高學生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比如,在老師教學計算時,可以設計“看誰算得又快有準”的教學環節,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反應能力和細心程度,而且還讓學生在競賽中體驗到競賽的壓力、追求與得到成功的高興,從而增強學生自信心和自尊心。通過實踐活動不僅使學生的智力得到發展,還使同學關系、思維模式、團體歸屬感等方面也得到顯著提升,同時受到思想品德教育熏陶。寓教于學之中,寓教于活動之中。
三、發揮網絡技術的作用
在當今這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教師可以在進行數學知識的教學中充分運用互聯網技術以及多媒體電子信息技術,也可以通過各種優秀的網絡平臺開展數學知識教育以及德育宣傳活動。例如,在進行《節約用電》相關內容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利用各個網絡信息共享平臺進行各種數學學習任務的布置,引導學生對不同地區的電表數字進行記錄分析,讓學生在父母的幫助下將各種數據在指定的網絡信息平臺上進行匯總分析,然后教師可以在網絡平臺進行直播,對學生收集的數據進行篩選和整理,讓學生對一周的用電量進行計算,然后還可以分析用電高峰期和用電低峰期,讓學生在網絡上分成小組進行探討分析。讓學生通過網絡學習了解到節約用電的重要性,這樣學生在探究合適的節約用電措施中就會自覺樹立一定的節約意識,這就使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優化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
四、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結合了理論與實踐,分析了小學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路徑,根據探討發現實現小學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要善于挖掘各種數學德育資源,提高數學教學中的德育效能,進而通過“潤物細無聲”的形式,全面提高和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這不僅對小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有重要意義,而且有助于順利完成教學目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另外數學學科往往在以前的德育中受到忽視,其實不然,小學數學中蘊含著較為豐富的德育資源,學生通過數學知識的學習的同時也不斷優化自身的德育素質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有效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為學生今后的長遠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利敏.濮陽市電子政務實踐與創新研究[D].湖北:華中農業大學,2016.
[2]吳海峰.育齡婦女信息系統(WIS)的應用現狀與思考——以江蘇省為例[D].江蘇:南京大學,2007.
[3]朱曉,秦敏.城市流動人口相對貧困及其影響因素[J].華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19(3):115-129.
[4]杜慧.人口增長、經濟發展與大氣污染文獻綜述[J].合作經濟與科技,2020(10):50-52.
[5]劉彩云,高向東,王新賢.大城市流動人口遷移距離及其影響因素研究 ——以上海為例[J].西北人口,2020,41(3):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