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星月
摘要:隨著當今時代快速的發展,人們對孩子審美能力的培養也越來越重視,因此小學美術教育的課程也越來越注重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小學美術教育注重于學生對美的感受,對美的追求,對藝術創造的興趣,最重要的就是對美的欣賞和審美能力的提高。小學美術教師就應優化課堂,創新教學方法,通過各種方式來增加學生對美的感悟,逐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在學習基本技能的同時能夠受到啟發,借此陶冶情操。
關鍵詞:美術;審美能力;培養
在小學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生正是處于一個藝術思維和審美能力形成的階段,因此通過小學美術課堂對學生進行審美能力的培養是十分重要的,教師需要通過不斷地引導,讓學生感受美、體會美,盡可能將審美能力的相關內容融入到課堂的學習中,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
一、審美能力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重要性
審美能力的提高,對學生美育情感的提高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小學的美術教育活動中,教師要以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為主要出發點。隨著學生審美能力的不斷提高,自身道德素質也會隨之不斷提高。有助于促進小學生全面發展和形成正確的世界觀。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要求學生能夠全方位發展,而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是美育之一,審美是人理解世界的一種特殊形式,而美育對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促進學生全方面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美育是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觀,讓學生能夠感受美、創造美。每個人的審美能力都是不同的,但提升個人的審美能力能夠在小學生學會分辨是非黑白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心態和精神,小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因此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二、美術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存在的問題
首先,教師對學生審美能力培養的認識存在問題。小學美術教師由于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部分任然堅持陳舊的教學觀念,僅僅是對學生美術繪畫技巧手法的教學,忽略了繪畫過程中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缺乏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教學意識。其次,審美能力培養的方式方法比較單一。小學生的審美能力應該具有完整性,系統性。但是,在當前實際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過于重視課堂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忽略在課堂教學中與學生進行有機的教學互動,缺乏引導學生自主地走出課堂教學走向大自然的教學意識,。著名美術學家杜榮曾說:“學生只有真正參與到美術實際當中去,才有可能真正培養出審美能力。”學生是比較樂于在自然環境中進行美術賞析的。為此,必須拓寬沒有審美能力的方式,方法。
三、如何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一)教師在實際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注重美術審美知識的教學
教師在進行美術課堂教學時,要側重關于美術審美知識的教學,同時這也是小學美術教育階段科學培養學生實際審美能力的重要策略。課堂教學是開展美術學科教學的重要路徑,在美術教師實際開展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精準的掌握教學內容,隨后向學生傳授專業的什么知識,滲透性地引導學生逐漸形成自主審美意識,全面推進學生樹立美術審美觀念,進一步促使學生形成一定的自我審美能力。
另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到附近的公園或者是校園的一角,帶領學生對藍天白云或是小草樹木進行細微的觀察,當然不僅是要學生去看,還可以讓學生進行描述和繪畫,學生的繪畫可以是寫實的也可以是富有充分想象力的,通過尋找生活中的美,在美術教學中融入生活元素,這都可以提高學生對美術課堂的興趣,可以讓學生更加熱愛生活。
(二)通過賞析藝術作品,不斷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在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提供一部分美術經典作品要求學生自主審美,全面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經典的美術繪畫作品不僅僅是一個藝術品,更是隱含大量美術知識的經典之作。教師要合理地運用這些作品,作為學生審美能力培養的重要素材。
(三)把美術教學融入到實際生活中,通過實踐進一步提高審美能力
教師在美術課堂中應當適時聯系生活,活躍課堂氛圍,讓學生都積極踴躍的參與課堂中,利用小學生好奇心強的特點,用豐富多彩的畫面抓住學生,教師不僅可以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示不同的作品以及更多跳躍的色彩,還可以讓學生親身實踐感受。教師需要不斷的引導學生,去表達自己的情感。這就要求教師首先要做一個熱愛生活、懂得觀察生活的人。并且,教師需要積極地組織學生走進大自然,走出課堂,欣賞我國壯美的河山和景色,以此,在生活之中,在自然之中提高自身的審美能力。只有美術在學生的生活中時常出現時,才會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學生對美術的興趣。只有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下學習美術,才能讓學生審美能力得到一定的培養和體現。
參考文獻:
[1]張莉.淺談小學美術教學中審美能力的培養[J].美術教育研究.
[2][1]何代君.美味需品更需“評”:談小學美術課堂教學審美評價能力[J].讀 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