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佳 陳先忠
摘要:當前隨著我國旅游產業發展速度不斷提升和國外入境人流量不斷加大,國外游客對我國旅游業的經濟貢獻也越來越明顯。但由于在我國區域之間發展水平仍然不協調,一些經濟條件較為落后的偏遠地區旅游產業還相對滯后,旅游項目未充分開發,接待國外游客的能力也較弱。四川甘孜、阿壩和涼山等少數民族地區具有豐富的旅游資源和深厚的紅色文化基因,先天優勢非常明顯,但后天開發較為有限,束縛了當地旅游產業的發展。基于這一現狀,本文選擇旅游產業發展向好的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沙溪古鎮作為案例,研究沙溪古鎮發展民族地區旅游產業的先進經驗,并結合四川地區實際情況,分析三大少數民族聚居地如何依托本土優勢資源發展旅游產業。
關鍵詞:旅游產業;國外游客;紅色文化;沙溪古鎮
一.引言
沙溪古鎮作為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歷史名鎮,擁有豐厚的歷史建筑資源和紅色文化遺產。從劍川縣張伯簡革命陳列館到“四·二”武裝暴動紀念碑,從龍門革命紀念碑再到古鎮烈士陵園,沙溪古鎮依托這些本土優勢資源構建了外向型的紅色旅游品牌,靠國內外游客的貢獻不斷實現旅游產業增值創新高,旅游產業在當地經濟發展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因此研究沙溪古鎮的旅游業發展思路和經驗,可以為同樣作為少數民族地區的四川甘孜、阿壩等地區提供良好的經驗借鑒,使得這些具有原生態觀光價值的景點更好地面向具有這類旅游景點偏好的國外游客,提高國際知名度,帶動旅游產業發展。
二.沙溪古鎮旅游產業概況
(一)沙溪古鎮旅游資源概況
沙溪古鎮的旅游資源大體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歷史文化建筑,另一類則是紅色文化遺跡,筆者通過查閱相關資料[1],將劍川沙溪古鎮的兩類旅游資源主要景點進行了大致的歸納,如表1所示。
從上述資源分布來看,沙溪古鎮的旅游資源特點是人文旅游資源豐富,種類齊全,具有強烈的宗教、民族色彩和革命文化底蘊;主要景點歷史悠久,是研究劍川縣歷史文化的重要參考。
(二)沙溪古鎮旅游產業發展特色
1.合理保存景區原貌
當今很多旅游景區為了充分挖掘旅游資源,往往將景區原有的建筑景觀進行大肆的維修和翻新,殊不知這樣反而使得景區的原貌受到了破壞。沙溪古鎮一改傳統的“井噴式”開發,對當地的古建筑充分保護,只有出現破損、坍塌風險時才進行必要的翻新。而此前從我們發布的調查問卷中也能看出,國外游客更喜歡的是中國文化中最原始的最粗狂的最純樸的東西。中國是一個農耕文明社會,他們更傾向于從幾千年開始農耕文化深刻影響了我們這個民族,他們想要了解這個民族要從最原始的地方去了解,所以真正熱愛旅游熱愛中國有審美水平的外來游客是會喜歡去那些落后的地方的。沙溪古鎮的發展規劃正迎合了這一點,將最古老的一批建筑和紅色文化遺跡展現給國外游客,因此當地旅游景區每年來游的國外游客都非常多。
2.利用資源優勢推動招商引資
在對沙溪古鎮的考察中我們發現,雖然沙溪古鎮旅游資源種類豐富,但由于經濟條件有限,當地政府和旅游局還沒有足夠的經濟能力去全面發展旅游產業,因此他們采用充分吸引外商入駐投資,以局部帶動整體的形式,推動當地旅游產業發展。其具體的做法是:①將本地旅游景區周邊的空曠地帶、閑置房屋租賃給外商開設客棧或酒店,這些一來可以將閑置的資源充分利用起來,獲得經濟回報,二來可以鞏固和完善旅游景區配套服務設施,提高旅游服務效率;②將游客接送業務轉讓給本地酒店或私家車車主,讓他們實現接送服務和住宿飲食服務對接,這樣就將古鎮交通設施建設困難合理分擔了出去,有效緩解了交通緊張的問題,同時還有效促進了當地司機的就業;③吸引外商投資本地旅游項目,對一些熱點景區開發“導游—觀光—飲食—休閑娛樂”一體化的旅游服務模式,對經濟回報價值較高的旅游項目還開設了線上融資平臺,通過向外商介紹項目優勢和盈利點吸引外商投資,為本地發展旅游產業提供了資金支持。
3.通過產業融合找準營銷定位
推動旅游產業與文化產業深度融合是沙溪古鎮發展旅游業的又一特色。沙溪古鎮依托當地的民族文化和紅色文化,開發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產業。例如石寶山歌會是大理劍川白族非常重要的傳統民族節日,在每年農歷的七月二十七至二十九這三天,石寶山上彈龍頭三弦對唱劍川白族調是其主要的活動內容[2],2008年石寶山歌會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再如當地的著名民族節日白族火把節,沙溪白族火把節在每年農歷六月二十五舉行,傳說它與聰慧、忠貞的白潔夫人有關[3]。還有當地的紅色文化遺跡,包括革命紀念館、戰爭遺址和紀念碑等,當地人民將其作為劍川縣革命文化史的象征。
那么沙溪古鎮發展文旅融合的思路就是將本地的特色民族文化活動在旅游高峰季節進行集中展示和演出,將這些文化活動作為旅游核心項目之一,這就極大吸引了一些國外游客的興趣,讓他們對這些異國民族文化產生文化認同感。當地還將沙溪古鎮的紅色遺跡以中英文字幕搭配的紀錄片形式展現,讓國外游客通過簡短的紀錄片了解到本地的紅色文化,自然地實現了文化內涵與旅游觀光融合的營銷理念。
三.從沙溪古鎮中得到的啟示
通過前文的分析我們已經了解了沙溪古鎮的旅游業發展經驗,那么作為同屬偏遠地區的四川甘孜、阿壩和涼山州地區能夠從中得到怎樣的啟示呢,其實關鍵點還是從當地實際情況出發。
首先就是要捕捉國外游客的旅游偏好,了解國外游客喜歡哪一類景點,然后再對照本地區有哪類符合國外游客喜好的景點,可以針對性地開設國外游客旅游項目。筆者通過調研,發現了甘孜、阿壩和涼山州一些極具開發價值的特色景點。
從表格來看,這三個偏遠地區所擁有的旅游資源也非常多,并不比沙溪古鎮差。所以要將這些資源優勢發揮出來就要將現有的資源進行合理的分類整合,劃定專門景區類別,對古建筑、古跡、遺址和紅色文化遺產進行充分的保護,含有歷史底蘊的景點要盡可能保持其原生性,將景區獨有的文化屬性展現給國外游客。
其次是經濟能力有限的問題,從沙溪古鎮中得到的啟示就是在沒有充分的經濟條件去實現旅游產業的深度發展情況下,甘孜、阿壩和涼山州三地可以建立旅游專項投資項目,吸引外商進駐投資,尤其是客棧、酒店這一類景區休閑娛樂服務設施層面。同時還可以衍生產業鏈條,比如沙溪古鎮的旅客接送服務,在這三個地區也可以推行,甚至還可以開發景區特色美食、特色紀念品等門店,提高旅游經濟附加值。
最后是產業融合問題,產業關聯不緊密、缺乏行業互動是束縛這三個偏遠地區旅游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從沙溪古鎮的文旅融合思路中可以得到的啟發就是這些地區也可以從自身挖掘民族文化,因為本地具有多民族文化的優勢,藏羌彝族多元文化孕育于此,同時又是紅軍長征沿線地帶,具有民族文化和紅色文化的雙重優勢。可以在景區定期舉行民族活動文藝演出,或者將部分民居作為國外游客參觀區,也可以設立紅色文化觀光園區,將紅色文化集中分布的地區整合起來,通過外文翻譯、導游解說的形式將紅色文化介紹給國外游客。
四.結語
偏遠地區旅游產業發展緩慢的因素就在于本地游客大多已經參觀過景區,會產生審美和視覺疲勞,因此未來發展核心要逐步向國外游客傾斜。針對國外游客就要了解國外游客旅游偏好,結合自身本土的資源優勢去實現準確的旅游市場定位。從沙溪古鎮的旅游業發展特色中可以獲得的啟示就是合理保存景區風貌、推動招商引資和文旅融合,這些經驗對甘孜、阿壩和涼山地區有很大的參考意義,可以促進這些偏遠地區旅游景區更好地面向國外游客。
參考文獻:
[1]黃成敏. 文化遺產地鄉土建筑旅游適應性轉型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9.
[2]柳琳.云南劍川石寶山歌會開發利用研究[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17,32(12):47-50.
[3]余媛媛,陶瑞.旅游城鎮化背景下傳統節慶的主客互動——以云南沙溪古鎮火把節為例[J].北方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01):70-73.
基金項目:
西南民族大學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讓紅色主題游插上外語的翅膀——以四川省甘孜、阿壩、涼山三州為例”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S201910656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