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多元文化 中外合作辦學 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項目:2019年廣東工業大學學生工作研究課題《基于“文化+”教育模式下高校學生社區文化育人學生教育新模式》(項目編號:2019XG30)。
作者簡介:王靜遠,廣東工業大學國際教育學院,助教,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6.218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經濟一體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國際間的經濟合作與文化交流等方面已深入我國社會生活各方面中,特別是文化交流方面,在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大量的外資企業及國外人才交流進入我國,促使國外的文化逐漸滲透到我國傳統文化當中,形成一種多種文化相互交融的多元文化并存格局。在此背景下,我國在高等教育的教育教學內容、模式等方面也積極尋求與國外優秀院校的合作交流,不斷探索如中外合作辦學的國際班、留學生交流等辦學教育新形式,以培養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的外向型高素質國際化創新型人才。在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要擴大教育開放,同世界一流資源開展高水平合作辦學”,同時,隨著近年來我國的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的情況下,我國在中外合作辦學中不斷提升,國外合作資源越發優質,教育辦學模式有了新探索、新創新,在人才培養方面也有了新的突破。
廣東工業大學國際教育學院是廣東工業大學為加強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管理,不斷提高中外合作辦學培養質量而設立的直屬學院,始終遵循“廣覽世界、工敏于勤”的院訓,緊密結合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對人才市場的需求,依托我校及國外合作院校雄厚的辦學實力與豐富的教育教學和科研資源,設置了國際班和動畫(中外合作辦學)專業兩大類,以聯合培養的方式打造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的外向型高素質國際化創新型人才。
(一)中外合作辦學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戰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包括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道德和法制等方面進行教育,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培養能夠擔當中國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發展的合格人才。在多元文化背景及中外合作辦學的特點的影響下,西方文化所灌輸的價值觀、意識形態和生活方式等方面逐漸在浸染我國的思想文化,特別是中外合作辦學的學生,對他們的價值觀、社會責任感以及文化認同感等方面帶來了巨大的影響[1]。
在價值觀方面,因為他們接受到國外教育理念、專業知識和先進技術的影響,加之他們絕大部分課程是通過外教授課形式進行,特別是在國外留學的學生,他們的人生追求和價值觀趨于多元化,導致部分學生政治信仰迷茫,缺乏正確的理想信念;思想狀態方面,受到西方價值觀以及所謂自由、民主的影響,部分學生正確判別和自我思考的能力不足,思想意識極易被錯誤西方思想所荼毒,甚至崇尚西方思想,導致這部分學生自以為是,缺乏社會責任感,甚至是仇惡社會;在文化認同方面,受到西方文化的沖擊,特別是因為教學設置或者如雅思托福能力考試時,為了成績,需要去了解西方的歷史、文化、社會等,按西方的價值觀念和文化傳統去理解一些專業知識,在潛移默化中產生了對西方國家文化價值觀的認同,同時,因為時間和課程設置的問題,部分學校中外合作辦學班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教學設置不足,學生無法更好地接觸中國文化,正確認識中國文化,導致學生在教育中被西方文化占據更多的時間,甚者部分同學對中國文化產生不認同感。這些,給我們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極大的挑戰。
(二)加強中外合作辦學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為我們深刻地詮釋了中國教育工作這一根本問題的答案,大學生的培養,無論是傳統教育模式,還是中外合作辦學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最終目的便是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中外合作辦學雖然可以引入借鑒國外先進的教育理念、教學內容和方法以及管理經驗,拓寬學生視野,促進師生交流等優勢,但如上述所總結,在對外合作教育交流的過程中,西方的價值觀、意識形態和生活方式等不斷沖擊我國的思想文化,加之部分不懷好意的西方勢力利用文化滲透這一手段,有目的地灌輸西方的政治價值觀念,影響削弱大學生的理想信念和民族認同感,因此,加強中外合作辦學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
多元文化的沖擊下,高校中外合作辦學的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具有特殊性和挑戰性,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者應從中外合作辦學實際情況出發, 立足中外合作辦學學生受影響特點,在形式上要靈活多樣,把握形勢,找好切入點,全面加強中外合作辦學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加強理論引導,堅定學生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作為個人和民族力量的源泉,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強大動力,因此,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學生思想道德健康發展的基本保證,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2]。所以,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中外合作辦學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目標是樹立大學生正確、堅定的理想信念。對此,應突出加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從實際出發,增強教育工作的針對性、主動性和實效性,一是教育者要加強理論學習,深刻理解,將理論知識和信仰與學生實際需求相結合,通過教育者貼近學生的講解與引導,促使學生自愿、自覺樹立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堅定信念;二是要豐富創新理想信念教育方式,拒絕填鴨式教育[3],通過目前新形勢下學生更樂于主動學習的形式進行教育,讓學生主動學習,增加社會責任感。如我院通過社會實踐,帶領學生探訪革命圣地,重溫革命先烈英勇事跡,傾聽先烈后人回憶歷史,在實踐和親身體驗中感受新中國成立的不易,培養國家情懷,自覺將個人的命運與祖國和人民的命運聯系在一起。
(二)強化優秀傳統文化,增進學生文化自信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中華民族五千年發展過程中不斷累積的瑰寶,積淀著中華民族最為深厚的精神追求,蘊含著豐富的價值理念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4],具有極為重要的教育引導意義。因此,在高校中外合作辦學中融入和加強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用優秀的民族文化凈化學生的心靈,陶冶情操,充分發揮文化引領、思想引導、道德教育的作用。對此,我院在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依托學院“文化+”工作室,結合學生專業特點及需求,實施如中華文化傳承工程、嶺南文化傳承計劃,開展學習中華文化重要典籍和傳統文化叢書,自主制作中華傳統文化“名片”活動,引導學生通過藝術品制作(繪畫、動漫、雕刻、書法等)、攝影作品制作、微視頻微電影制作等實體作品,或傳統文化表演等展演手段,在自主參與制作的過程中增長中華傳統文化知識、加強文化認同、樹立文化自信。
(三)豐富教育方式,促進學生自我教育
目前,在不斷的實踐中,我們發現中外合作辦學的大學生的意識具有獨立性、競爭性、自由性和創新性[5],即這些大學生更有個性,更追求新穎、先進的學習方式,這給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很大的挑戰和要求。同時,我們在實踐中也發現,目前學生樂于參加一些西方式的活動和節日,特別是中外合作辦學的學生,因受到外籍教師及所生活環境的影響,更加喜歡一些西方文化。因此,應立足于中外合作辦學學生的特點,總結西方文化活動吸引人的地方,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創新教育形式,或者在這些活動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學生。我們學院基于學院每年的國際文化節系列活動,創新紅色文化、嶺南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傳統元素的展示方式,舉辦了如漢服Cosplay、T臺展示、舞臺劇等活動,讓參與者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體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促進他們去深刻領會其中的文化知識,在學生之間相互影響形成一種日常文化,促進他們自覺投入其中,自我教育。
(四)創新管理方式,增強學生認同感
抓好學生思政管理隊伍是高校中外合作辦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有別于其他教育教學模式,中外合作辦學的學生會在國外進行一段時期的留學,如我院的國際班及中印合作班的“2+2”模式,學生需要在后面兩學年留學生活,因此,在管理隊伍和管理模式上,需要有所針對性創新。首先,在管理隊伍上,要建設一支思想過硬,政治理論基礎扎實的思政管理隊伍,在學生早期在國內期間,盡早培養學生堅定的理想信念及民族使命感,同時培養一批政治覺悟高、管理能強、引導力出色的學生骨干,在國外留學期間可以起到團結國外同學,自我管理和管理他人的作用,積極引導幫助同學們解決思想上遇到的難題。如我院組建了國外臨時團支部,在學生出國前培養優秀的學生骨干,出國留學時則通過團支部來凝聚國外同學,形成互助小組,相互關心,相互幫助;在管理模式上,通過多方面協同監督管理,在校期間,加強學生思想引導與塑造,對教學內容進行系統評估,充分掌握學生學習情況、思想覺悟以及道德修養。在國外,通過網絡、新媒體,時時關心學生在外學習生活情況,同時與家長協同教育,關注學生在外思想動態,并利用學生回國放假期間與學生交流,讓學生感受到學校的關心。
近年來,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不斷加快,國內外文化相互交織,影響著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中外合作辦學作為目前我國人才培養的重要教育模式,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而受到中外教育理念和文化差異,中外合作辦學的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特殊性與挑戰性,需要立足學生特點,發揮多元文化的優勢,不斷去探索與解決,以科學、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去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堅定理想信念,最終培養出真正德智體美的國際性創新人才。
參考文獻:
[1]鐘凱,李星.中外合作辦學中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1(17):54-55.
[2]王祿佳,楊琳.論中外合作辦學模式下境外學生黨員理想信念教育[J].常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5(2):107-110.
[3]何華玲,嚴瑤婷.中外合作辦學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戰與轉型[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5(3):86-89.
[4]張師帥.論優秀傳統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及其實現[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5(8):56-61.
[5]呂連福.加強和改進中外合作辦學形式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5(2):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