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士華
數學課堂到底是枯燥乏味的,還是生動有趣的?相信這個問題仍然困擾著許許多多的學生。那么,數學課堂原本的面貌是怎樣的呢?毫無疑問,數學課堂原本的面貌應該是與生活緊密聯系的,是具體可感的,是生動有趣的。但是,為什么有那么多的學生會對數學產生錯誤的看法,對數學學習提不起興趣來呢?
一、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研究現狀
傳統的數學教學主要是在課堂上完成的。現實生活中,學生遇到的許多問題都需要應用數學知識解決,但是學生卻不能學以致用,缺乏實踐應用的能力。我國現有的數學教材與實際生活相脫離,應結合實際生活所需的數學知識,來改造數學教材。
二、數學教學生活化的重要意義
隨著教育改革的推進,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變得越來越重要。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融入生活中數學知識,能夠極大地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小學生學習主動性,進而達到培養學生實際能力和創新精神的目的。同時,將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用數學的思維去看待生活中的問題,培養應用意識。
(一)數學教學生活化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
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環境下,一個具有創新精神的人,有著非常大的優勢,然而這種創新精神也是需要培養的。教師不再按教材內容去講解,而是著創造性地選擇使用教材。改變原有的數學教學方式,放手讓學生在生活中尋找身邊的數學問題,更開發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傳統的教學方式,不能夠活躍課堂氣氛,也就很難給學生提供發揮創造能力的環境,數學教學生活化能夠更好地將數學教學和生活實際相結合,提供給學生更多的實踐、探索機會,加深學生對于數學的理解,挖掘學生的創造力。
(二)數學教學生活化能夠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
數學知識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數學教學生活化能夠極大提高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教師在生活中找到許多與數學相關的問題,收集起來和同學們討論,活躍課堂氣氛,并教會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觀察數學問題,讓學生明白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知識,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三)數學教學生活化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生活化的數學教學方式能夠極大豐富課堂教學內容,而且還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激發起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將生活時間與數學教學緊密結合,能夠讓學生在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過程中提高成就感,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充滿熱情地去學習數學知識。
學生之所以會認為數學課堂是枯燥乏味的,最根本的原因其實在于我們的數學教師,在于我們的數學教師沒有抓住數學課堂的本質,沒有從學生的年齡階段、心理特點出發,沒有遵循教育學的基本原理。也正因為如此,我們的數學課堂沒能很好地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來,沒能達到課堂教學的切實有效。因此,學生不喜歡數學課堂也就在情理之中了。作為小學數學教師,要注意經營好數學課堂,注意把生活與數學緊密聯系起來,盡可能地把數學問題“生活化”。那么,如何才能做好數學問題的“生活化”呢?
一是具體實例促進數學問題“生活化”。
“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性的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索真理的精神”。我們小學數學教師只有從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出發,才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他們積極地參與教學的全過程。而要做到這些,我們數學教師就要很好地運用生活實例,充分地調動起學生對數學問題的思考熱情。為此,數學教師就要根據教材內容巧妙地設計問題的情境,通過師生積極的情感互動,引導學生去自主地探究數學問題,培養起學生的數學問題意識。
二是仿真情境豐富數學問題“生活化”。
心理學知識告訴我們,豐富和表象積累是形象思維的基礎。數學教育原理告訴我們,變化多端的現實生活為學生提供了對數學認識的豐富感性材料和經驗。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的教學活動中,我們數學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具體可感的生活情境,組織引導學生在看、聽、想、記多種感覺器官的合作中豐富數學的表象,產生對數學的真切感受,由此促進他們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升華。具體而言,學生在對日常生活的觀察中可以感悟到數學知識。
三是現實經驗增強數學問題“生活化”。
在日常的數學課堂教學中,數學教師要善于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把數學問題生活化,引導學生在具體形象中認識、理解數學問題,不知不覺中把握知識的內涵,訓練并培養他們的知識轉化能力。在教學“時、分、秒的認識”中,數學教師可以在推導時與分、分與秒關系之前,首先交代學生自帶一個小時鐘,引導他們通過觀察秒針、分針和時針的運行規律,由此推導出分與秒的關系,在此基礎上再推導出時與分的關系。這樣的話,學生在親身體驗的過程中,就可以真切可感地體會到秒針走一圈的同時,分針也走了一小格,也就很自然地得出1分=60秒。接下來,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動手把分針撥快,引導他們去發現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了多少。這樣,通過引導學生通過動手和觀察,進一步體驗時針與分針、秒針的變化關系,就可以做到把抽象的問題形象化,使數學問題“生活化”,從而增強學生的直接經驗,更好地理解數學,解決好數學的問題。
總之,小學生的思維是敏捷的,同時他們的注意力又是容易分散的;他們的積極向上是值得肯定的,但同時他們的自制力又是薄弱的……把學習的內容與“生活現實”有機結合起來,這樣小學生就可以充分調動自身的生活經驗,提高學生認識數學、學好數學、用好數學的能力,把枯燥的數學變得生動有趣、易于理解,切實有效地提高數學成績。數學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在數學和生活中架起一座座橋梁,讓學生親近數學,讓數學走進生活。數學問題“生活化”值得廣大小學數學教師進一步開拓創新,把數學教學滲透到生活的每一個角落,讓數學教學充滿生機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