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合唱是小學音樂學習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加強學生的凝聚力,也可以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教師在開展音樂教學的過程中可以發展學生的合唱能力。本文就活躍課堂氛圍、加強個人訓練、配合樂器練習、組織實踐活動、掌握學生情況以及豐富學習方法進行探討,旨在通過不同的方式提高學生的合唱能力和音樂水平。
【關鍵詞】合唱;小學音樂;訓練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71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2-767X(2020)12-0132-02
【本文著錄格式】殷明明.基于合唱的小學音樂訓練探究[J].北方音樂,2020,06(12):132-133.
合唱是一種集體性的聲樂表現形式,通過不同聲部的配合合唱可以顯示出一首曲子的力量,而在合唱中更加要求歌唱者的默契。學校開展合唱樂隊可以培養學生的團結精神,使學生感受到聲音的力量,提高學生的審美素質。教師在開展音樂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培養學生的默契提高學生的合唱能力,同時提高學生的唱歌水平,最終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
一、活躍課堂氛圍,激發學生興趣
相比流行音樂來說,合唱樂曲比較嚴肅和認真,學生在學習合唱樂曲的過程中可能會感到枯燥,導致學生學習合唱樂曲的積極性比較低。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教師在開展音樂教學的時候,可以通過創設情境、組織活動等方法活躍課堂氛圍,調動學生的熱情,使學生認真學習合唱。
以《西風的話》為例。這一首歌主要講述了秋天來臨時的景象以及所表達出來的心情。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這一課的時候,為了使學生以更熱情的姿態學習,也為了加深學生對這一首歌的理解,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一些秋天的景象,比如秋風掃過紅色楓葉飄舞的景象、農民豐收的景象以及果實累累的景象,通過顏色的刺激調動學生視覺上的感官,促進學生對這首歌內涵的理解。同時,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師可以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從畫面中感受到了什么,有的學生說感受到了喜悅;有的學生說感受到了溫暖;還有的學生說感受到了陽光。教師給學生播放這首歌曲,讓學生將自己的感受帶入到音樂中,體會音樂的美好。在感受完之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合唱,同時配以秋季美麗的場景,使學生在合唱的過程中始終保持初心,同時提高課堂趣味。教師通過為學生創設課堂情境活躍課堂氣氛,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使學生更加直觀地理解了歌曲中的內涵,學生在之后的合唱中將這種感受帶入到音樂中,提高了學生的音樂素養和唱歌水平。
二、加強個人訓練,奠定合唱基礎
合唱是一種集體性的藝術表現方式,合唱水平的高低取決于合唱團每一位學生的唱歌水平,因此,教師在開展音樂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夯實每一位學生的音樂水平,這樣學生在合唱表演的時候才能夠發揮自己的實力,為合唱表演添磚加瓦,最終促進合唱水平的提高。
以《小事情》為例。這首歌曲主要講述的是一滴水逐漸變成汪洋大海的故事,這是一首美國童謠。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這首歌的時候要注意強調歌曲中的三四拍,引導學生認識三四拍號,了解它們的含義和強弱規律。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反復播放樂曲的形式加強學生對音樂旋律的熟悉程度,然后可以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練習。比如三人一組,然后一名學生進行演唱,另外兩名學生認真傾聽并提出合理的建議,像第二樂句中反復了一次并加了第二聲部,學生就可以通過合作與搭配的形式進行練習。在合作練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不斷地巡查,當遇到優秀的學生時教師可以讓該學生分享自己的心得,當遇到錯誤的地方時教師應及時糾正,使學生得到指導。在學生練習完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輪流進行表演并指出其中的不足,讓學生在改正中獲得進步。教師通過加強每個學生的訓練,可以夯實學生的個人實力,使學生在合唱中盡可能地發揮好自己的潛力,這樣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個人演唱水平,還可以提高整個合唱團隊的歌唱水平。
三、配合樂器練習,加強節奏感知
教師在開展音樂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加入樂器。雖然合唱是一種對伴奏要求比較低的演唱方式,但是樂器可以提高學生的節奏感,有利于加強學生對旋律的掌握,因此,教師在開展音樂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將樂器引入課堂。除了加強學生的節奏感以外,樂器還可以豐富學生的表現形式,提升學生的專注力,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以《牧場上的家》為例。在這首歌曲中描繪了碧綠的草地、蜿蜒的河流,表現了開闊空曠的家園意境,同時也表現了人們對于自己家鄉的熱愛之情。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這首歌曲之前,可以先利用鋼琴為學生彈奏一遍,然后在第二遍的時候讓學生嘗試著找出與教材中曲譜相同的地方,通過這種方式加強學生對這首歌曲曲調的掌握,然后讓學生嘗試著合唱練習。在學生合唱練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彈奏鋼琴帶領學生熟悉這首樂曲的曲調,進而逐漸提升合唱的默契。除了利用鋼琴以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自己制作簡單的節奏樂器,使學生在合唱的過程中通過打節拍逐漸掌握樂曲的曲調,進而在合唱的時候也能夠按照曲調表現出來。相較于其他樂器來說,打擊樂器的節奏感比較強,教師也可以利用打擊樂器培養學生的節奏感,使學生掌握歌曲的曲調,進而提升在合唱中的實力。教師通過借助樂器輔助學生加強節奏感,有利于加強學生對歌曲旋律和曲調的記憶,這樣學生在合唱的過程中也可以減少失誤,提高學生的合唱水平。
四、組織實踐活動,提升默契程度
合唱是一種集體性的音樂表演方式,這種表演方式對于整個團體的默契程度有比較高的要求,因此,教師在開展音樂教學的過程中可以組織一些實踐活動,通過實踐活動培養學生之間的默契,使學生在合唱的過程中能夠互相協作、互相輔助,最終促進學生合唱水平的進步。
以《綠色的祖國》為例。這首歌曲主要表達的是為祖國綠化做貢獻的情感,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可以設計一些實踐活動加強學生對音樂的了解,同時提高學生的默契程度,然后引導學生進行合唱訓練。比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這一首歌曲的時候可以播放集體舞的片段,讓學生結合樂曲與同學之間合作練習集體舞,學生可以一邊學習集體舞一邊進行交流,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但會加深對音樂旋律的印象,還會在與同學合作的過程中加強對同學的理解。像有的學生在附點節奏的時候難以控制,有的學生變化音比較困難,也有的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都不錯,但是不擅長與其他學生合作,學生之間通過交流可以互相彌補,也可以互相幫助,在合唱的時候也可以通過合理的搭配發揮出比較完美的效果。教師通過組織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默契性,使學生在進行合唱的過程中能夠互相協助,同時跟上整個團體的節奏,最終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合唱水平。
五、掌握學生情況,發揮學生特長
教師在開展音樂教學的過程中要掌握學生的情況,尤其是在合唱練習的時候更要掌握每個學生的情況。每個學生的特長都不一樣,學生在歌唱的過程中在每個部分的發揮也各不相同,教師掌握學生的實際情況之后可以根據學生的能力將學生安排在合適的位置,這樣既可以使學生盡情地展現自己的能力,還可以提高合唱的音樂水平。
合唱分為高音聲部、低音聲部,高音聲部又分為第一高音聲部、第二高音聲部,由此可見,在合唱中有不同的位置,而這些位置也需要由不同的人來表現。每個學生的音域、音色、力度等各有不同,因此,教師在開展音樂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借助音樂充分了解每一個學生在音樂方面的具體特長與具體表現,根據學生的特長將學生安排在合適的位置,這樣才可以發揮出學生最好的水平。以《歌聲與微笑》為例,這首歌曲中分為兩個樂段,在第二部分的時候又是二部合唱,在高音區的時候還有同音反復,因此,教師在開展音樂教學的時候就要選擇一些音域比較寬的學生演唱高音部分。合唱本身就是一種合作性的表演方式,教師只有了解每個學生的實際水平與實際能力,才可以更好地挖掘學生的天分,這樣既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音樂表現水平,也有利于充分發揮出合唱的魅力,最終促進學生合唱能力的提升。
六、豐富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
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音樂的時候可以豐富學生的學習方法。無論哪個方面的學習都有學習方法,如果學生學習困難那說明學生還沒有找到合適的學習方法,因此,教師在開展音樂教學的過程中可以豐富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嘗試不同的學習方法,使學生通過掌握合適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音樂水平。
以《姑蘇風光》為例。這首歌主要描述了姑蘇的美妙景致和風土人情,展現了蘇州方言的獨特腔韻。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通過不同的教學模式給學生啟發,使學生以更多的方法學習這首歌曲的韻律。比如為了加深學生對歌曲情感的了解,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姑蘇的風光,使學生體會歌曲中的美好;為了使學生掌握歌曲中的旋律,教師可以利用樂器輔助教學,也可以親自帶領學生一遍遍地練習,在練習中了解“魚咬尾”的特點;在合唱的過程中為了使學生發揮出自己的實力,教師可以靈活調整學生的站姿,使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演唱,然后將自己的表現融入到合唱中,像在合唱《姑蘇風光》的過程中學生就不必站得板正。教師通過不同的教學模式啟發學生尋找合適的學習方法,然后提升自己的水平,最終有利于提高學生在音樂方面的造詣。
總之,相對于其他類型的音樂來說,合唱更能考察學生的唱功及默契程度,教師在開展音樂教學的過程中,為了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可以通過合唱的方式加強學生的訓練。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特點和合唱的特點進行合理的搭配,使學生更好地發揮出自己的才能,最終提高學生的歌唱能力。
參考文獻
[1]張彩霞.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新課程(下),2014(5):146-147.
[2]李晶.小學音樂合唱訓練方法的選擇[J].考試周刊, 2014(76):181-182.
[3]劉清云.合唱的基礎訓練在小學音樂教育中的重要性[J].戲劇之家,2014(1):128.
[4]趙文靜.合唱基礎訓練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重要性[J].音樂時空,2014(17):126.
[5]蔡成藝.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有效教學初探[J].考試周刊,2015(8):177.
[6]張長弓.小學音樂課堂二聲部合唱有效音準訓練初探[J].福建教育,2017(22):33-34.
作者簡介:殷明明(1995—),女,漢族,江蘇南通,大學本科,中小學二級教師,研究方向:兒童合唱訓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