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改理念下,我們要打造道德與法治活動型課程,從而激發課堂活力,達到高效教學的目的,本文從課前準備,課前引入的新奇、新穎,教學設計、內容的創新,貼近學生生活的體驗及快樂學習的過程,結尾用順口溜、教師寄語、歌曲等方面,來升華學生情感,使學生思想道德品質、知識和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等都能得到很好的提升。
關鍵詞:活動型課程;教師儀表;快樂學習;體驗;生活化;創新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0)22-013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2.067
活動型課程是我們中學道德與法治課今后發展的方向,所以我們要努力激活道德與法治課堂,以此來達到高效教學的目的,培養學生多方面的素養,讓學生在快樂的學習中享受幸福的課堂。由此,我用新的課程理念,精心的教學設計,巧妙的教學方法,活躍的課堂氛圍,極大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將書本知識、現實生活和學生成長有機地結合,用教學智慧構建智慧的課堂,采取了多種措施來激活道德與法治課堂。
一、課前準備要充分
俗話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充足、充分的課前準備是一堂課成功的前提。教師要注重自己的服裝儀表。服裝整潔得體、優雅大方,有氣質、有美好形象的教師,必然為學生所喜歡,進而喜歡我們的課堂。課前教師要做足充分的備課準備,課前準備越充分、越熟練,課堂駕馭越能運用自如,學生學習效率越高,教學效果越好。對于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課堂而言,教師要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必須在備課階段建立明確的教學目標,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有針對地為不同的學生設計制訂清晰的教學思路,引導學生循序漸進。
此外,課堂開頭要好,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有效的導入能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活躍學生的思維,提高他們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如我在講《學會調控情緒》一課時,我的熱身設計是這樣的:“我聽說咱們班的同學很聰明,我們一起來做個游戲好嗎?”學生齊聲說:“好。”我說:“當我舉起左手時,你們就鼓掌,我舉右手時,你們就歡呼,好嗎?”學生回答:“好。”在學生準備躍躍欲試的時候,我突然舉起了雙手,頓時歡呼聲,鼓掌聲響成一片,學生的情緒被極大地調動起來了,接下來,學生熱情飽滿地進入了下面的課程學習。
二、讓學生在享受的過程中快樂學習
孩子的天性都是好動、愛玩的,當學生對某件事情感興趣時,就會全身心地投入,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為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建立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營造“快樂”的學習氛圍,要善于挖掘教材中“快樂”的素材,創設“快樂”的教學情景,刺激學生“快樂”的感官,并給予激勵性的評價,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讓學生在享受的過程中快樂學習,這樣可以極大地提高教學效果。例如,在教學《身邊的誘惑》一課時,設計了“誘惑接龍游戲”,讓每人說出自己身邊的一種誘惑,并且說出它是好的、壞的還是中性的,讓學生在玩兒的過程中學習誘惑的種類和好壞,進而讓學生選擇正確的行為,達到健康成長的目的。
此外,幽默風趣的教師也很重要,教師幽默的語言不僅能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緩解學生的緊張情緒,還能使枯燥無味的政治課變得生動有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從而達到“樂學”的目的。
三、讓學生在體驗中成長
關注學生情感、價值觀和人生態度是思想政治課的基本定位,也是新課程對思想政治課的基本要求。通過政治學科的學習,幫助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養成健康、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成長為有責任、有愛心、有公德的合格公民。新課標明確指出情感體驗是最重要的道德學習方式之一。情感體驗決定態度和價值觀,情感是需要學生在生活實踐中親自去體驗的,只有親自體驗才是最真實的。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把生活作為本源,善于創設和利用教育情境,注重學生情感體驗,致力于學生道德品質和人文精神的養成和習得,進而在心靈體驗的基礎上悟得與內化。例如,我在講授《讓社會投給我贊成票》時,師生共同表演情景劇《負責任的大老李》,師生惟妙惟肖的表演,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使學生在情感體驗的同時深化自覺維護社會秩序的道理,高效實現了課堂的靈魂,即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升華。
四、聯系學生的生活,使教學課堂生活化
“教育生活化”是新課改提出的基本理念。由于初中生的生活范圍逐漸擴大,需要處理的關系更加多樣化。因此,初中道德與法治課要立足于學生的生活實際,將思想道德與法治的內容融入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感悟道德與法治知識,引導學生學會利用教材里學到的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學生積極對待生活的態度和正確處理自身與他人之間關系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生活化的課堂給了我們更好的教學效果,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核心就是幫助學生過積極健康的生活,做合格的公民。
我在《同樣的權利 同樣的愛護》教學中,用學生逐步擴展的生活為基礎,有機碰撞出學生真實的生活,巧妙地引出有“要積極地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即使是有缺陷的人也能創造出不平凡的成績,也要積極地面對生活”的主題,贏得了班級學生由衷的佩服和掌聲。總之,“給學生活的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的教學方式提高了課堂實效、走進了學生的心靈,為學生健康成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五、創新教學模式,激活學生的思維
傳統的政治課堂多采用“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灌輸式的教學方式,不利于學生的可持續發展,造成學生對政治學科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效率低下。在新課改的指導下,初中政治教材的內容涵蓋了政治、經濟、人文社會等更加綜合、更加廣泛的內容,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有著積極的作用。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更新教學理念,要勇于創新,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政治課堂的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
創新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水平,實現政治教學的新突破,是新課程改革的時代要求。創新意味著打破常規,摒棄傳統教學中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發展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政治課堂的創新包括對教學內容組織的創新和教學模式的創新。例如,我在講有關挫折的內容時,重新整合了教材,設置了人生難免有挫折、面對挫折要堅強、應對挫折有方法三個教學板塊,思路清晰,重點突出,有利于學生全面把握教材,引導學生茁壯成長。
六、教學內容有序,有利于知識的系統化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內容是成體系的,一般每一課內容是一個小主題的呈現,而一個單元就是一個大主題。要想使學生真正地理解知識,構建完整、準確的知識體系,就需要給學生有序地呈現教學內容,幫助學生系統化構建知識體系。這一方面,需要教師認真分析學情和課程標準的要求。分析學情是為了更加了解學生實際,從學生實際情況開展教學,便于學生理解、消化知識。了解新課標是為了全面把握教學要求,落實三維目標。另外,要在準備的基礎上對學習內容進行梳理,明確主線,有必要的情況下對知識進行恰當的整合,便于學生理解。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在教學設計特別是情境設計中最好是穿插一條主線,把知識點串聯起來,這樣邏輯性和體系性會更強,也能夠使學生感覺思路清晰,便于學生梳理知識。
例如,教學《同樣的權利 同樣的愛護》一課時,課堂以“關愛生命萬里行”為主線,用“行使權利——愛自己、履行義務——愛他人、傳遞溫暖——鑄大愛”貫穿課堂,有效地提高了課堂的流暢性,極大地提高了課堂的效率,使整個教學過程優化流暢,十分有序。
七、課的結尾要精彩
一堂課的結尾是整個教學過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俗話說行百里者半九十,一堂成功的政治課不僅要有良好的開頭和成功的過程,更要有精彩的結尾。結尾設計的好能對教學內容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讓學生產生意猶未盡之感,期待下一次課,不僅能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還能振奮學生的精神、激起學生的信心、志向,讓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可以采取適當的結尾,如提綱挈領式結尾、設置懸念式結尾、音樂陶冶式結尾、故事回味法結尾等,使整堂課更加精彩。
我在講《身邊的誘惑》一課時,把整節課的內容,編成順口溜,學生讀起來朗朗上口,好聽易記,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游戲好玩,適可而止。黃賭毒害,切莫沾邊。正視誘惑,笑對青春。”給學生一種寓教于樂的感覺。最后一曲《怒放的生命》,給學生情感上的升華,祝學生今生能“把握人生,放飛夢想”,讓生命之花綻放出絢爛的色彩。
我通過將以上多種教學措施并舉的策略,在課堂上達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從課前準備、教師儀表、開頭新穎吸引學生。中間教學過程中,采用活動型教學模式,對教學內容、板書設計進行創新等多種措施,讓學生在快樂的學習中感受幸福的課堂,課堂的結尾也要重視,它不但要總括全篇,同時也要帶給學生情感上的升華。總之,通過多措并舉,精心設計,巧妙構思,身體力行,才能大大激活我們的思想與法治課堂,這樣帶給學生的才能是豐盈的精神大餐。
參考文獻:
[1]陳碧霞.淺析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策略研究[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電子版,2017(4).
[2]石洪輝.道德與法治課程中信息技術的有效運用探討[J].考試周刊,2018(10).
[3]王謙峰.巧用當前時政熱點 激活道德與法治課堂——以九年級“聚焦時政·熱點播報”實踐活動為例[J].基礎教育參考,2017(13).
[4]李淑梅.激活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方法與途徑探討[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8(11).
作者簡介:王玉紅(1972.11— ),女,漢族,甘肅張掖人,高級教師,研究方向:初中道德與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