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普通話的推廣運用,既是培養新時代人才的內在要求,也是小學所有學科教師不可推卸的責任。本文簡述了在小學理科教學中推廣普通話的意義,分析了當前小學理科教學中使用普通話的問題與原因,提出了在小學教育教學中推廣普通話的四大策略,以此豐富推廣普通話的研究理論。
關鍵詞:小學教育;理科教學;普通話
中圖分類號:G42?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0)10-0012-02
引 言
普通話作為中小學教師的必備能力,已成為有志于教育事業的人才入行條件之一。但由于受一些社會因素的影響,我國仍有相當大比例的中小學教育工作者的普通話水平不達標。除了小學語文教學外,在小學其他學科的課堂教學中使用方言教學的現象十分普遍。學科教師,特別是數學教師使用普通話,使用清晰、準確、簡練的數學語言進行教學,既是作為一名合格教師必須具備的能力,又是成為數學名師的基本素養。
一、小學理科教學推廣普通話的意義
1.是理科教學的內在要求
小學數學是一門具有代表性的理科,學生學習數學的難易程度往往和學生的語言文字水平密切相關[1]。喜歡閱讀、善于分析理解的學生,其學習數學的能力往往比較強。特別是數學應用題教學,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學生的文字理解能力。學生只有正確地理解文字所表述的內容,才能找到正確的解題思路。因此,教師在課堂上使用普通話教學,不僅能使師生交流順暢、規范,還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
2.是遵守法律的重要體現
普通話作為我國的通用語言工具,被法律賦予了重要的地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要推廣全國通用的普通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也明確要求一切教育機構都應推廣使用普通話和規范字;國務院也指出語言文字能力應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在小學日常教育教學中,推廣使用普通話應成為教師的自覺追求目標。
3.是社會發展的要求所在
著名語言學家周有光曾說:“一國人民,如果彼此不通語言,那就是一盤散沙,算不得現代化國家。”聯合國關于21世紀教育的五大支柱,其中之一就是“學會共處”。現代人沒有誰可以獨立于人際交流與合作之外,想要成為適應社會發展的人,就必須具備與他人無障礙交流的能力。可見,普通話作為我國官方規定的通用交流語言,對社會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小學理科教學使用普通話的問題與原因
筆者曾對工作所在地(廣西北流市北流鎮)周邊的五所小學的教師教學情況展開調查,發現在日常教學活動中,能夠堅持使用普通話教學的教師比例約占30%,基本上集中在語文學科中,理科教學使用普通話的教師比例不足5%;在數學教學中,45歲以上的教師使用普通話教學僅有2人,30歲以下的年輕教師則絕大多數使用普通話教學。通過對教師教學使用普通話的情況調查與個案分析,筆者梳理了小學理科教師使用普通話教學的問題及原因。
1.教師思想認識上不足
在訪談中筆者發現,大多數數學教師對在數學課堂上推廣使用普通話存在錯誤認知:一是認為學生基本上都是本地人,能夠聽懂地方語言,講普通話沒有必要;二是認為數學的關鍵是思維發展,數學教師往往更重視對學生數學分析、數學思想、數學建模能力等方面的培養,語言文字的正確使用是語文教師的責任,與數學課堂關系不大;三是認為師生熟悉的是地方語言,講普通話很別扭,課堂教學效率低下。教師的眼光局限于本地發展需要,沒有放眼學生的未來發展,這是普通話難以普及的重要思想原因。
2.地方語言環境的影響
在筆者所在的地域,隨處可聽的是廣西話,普通話在現實生活中缺乏使用環境。試想,周圍的人都使用同一種方言交流,如果你堅持使用普通話,一定會換來他人異樣的眼光。例如,筆者曾聽一位校長分享自己的經歷,他嘗試在學校推廣使用普通話,規定全校師生之間的交流必須講普通話,結果僅堅持了三四天,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見到校長都敬而遠之,因為怕講普通話,覺得講普通話就不會交流了,最后這條規定不得不取消。地方語言的影響根深蒂固,是普通話推廣受阻的又一原因。
3.普通話語言基礎較差
由于我國教育發展的歷史原因,很大一部分中老年教師的文化水平不高,中年教師大多是20世紀的中等教育師范生,而老年教師則多數來自代課教師或民辦教師,因此,教師的普通話水平普遍不高。有一位年輕教師曾說,聽老教師的示范課,課堂控制把握得很好,但就是聽著讓人想發笑,因為老教師時而用廣西味的普通話,時而干脆用純廣西話,給人一種“不倫不類”的違和感。新入職的年輕教師絕大多數都能夠講一口流利的普通話,但由于這些教師基本上是土生土長的廣西人,很多教師感覺方言講課更輕松,慢慢也就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
4.教師綜合素質不平衡
這一點主要體現在不同地域學校的比較上,一般來講,農村學校教師的普通話水平比城鎮學校教師的普通話水平差。讓很多高一級學校教師頭痛的是,農村學校學生與城市學校學生相比,聽普通話不存在明顯問題,但在課堂上要求使用普通話時,農村學校學生往往普通話較蹩腳,給課堂合作學習帶來阻礙。此外,不同學科教師的普通話能力水平也有明顯差異,通常是語文學科教師要強于其他學科教師。不同學科的教師普通話能力不同,對待使用普通話教學的態度也不同。往往是在語文課堂上教師千方百計地糾正學生的普通話問題,但在數學等課堂上教師卻要求學生用地方話提問、答問、交流等。面對語文教師和其他學科教師相互矛盾的要求,學生常常感到困惑,自然難以堅定學習和使用普通話的信念。
三、小學教育教學推廣普通話的策略探討
1.強化宣傳,明確普通話的重要地位
普通話的推廣使用,最重要的是改變教師的認識,其次是改變學生的認識。現代社會的流動性不斷加強,交流與合作是現代人工作與生活的基本需求之一。人的學習動力源自興趣與需要,讓師生明白普通話的重要性,就必須加強宣傳工作,改變師生對普通話的不正確認識,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推動普通話的普及工作。
例如,筆者曾與另一位語文教師策劃過一期普通話宣傳展板,宣傳的焦點集中于“未來教育、未來辦公”:隨著現代信息技術和AI技術的發展,未來的工作與生活將實現智能化,人機對話將成為主流的信息流通方式,如果普通話發音不規范,將使我們面臨不能勝任工作的困境,因而學習與提升普通話水平勢在必行。對學生而言,他們將來會遍布五湖四海,普通話是學子們將來創業必備的基本能力,所以學好普通話將有利于學生的終身發展。通過宣傳引導,學校形成一種“以說普通話為能、以說普通話為榮”的良好氛圍。
2.培養骨干,形成普通話推廣網絡
在小學理科教師中,能流利使用普通話的教師基本都是年輕教師。這些新生的教育力量,基本上都接受過專業的普通話訓練,他們是在理科教學中推廣使用普通話的關鍵一環。學校應讓普通話先進者帶動普通話后進者,形成結對子的“傳幫帶”策略,進而形成普通話推廣的網絡。長期堅持這種推廣策略,就一定能夠不斷提升理科教師的整體普通話使用水平。
例如,筆者所在的學校,以三位年輕教師為中心,先委派這三位教師參與上級教育機構組織的普通話專題培訓。然后,學校將全校的教師分為文科、理科、其他學科等三大類,分別由這三位教師負責組織培訓。通過有組織、有計劃、有考核的培訓,教師運用普通話上課的積極性和自信心不斷增強,甚至一些即將退休的教師也嘗試與學生一起學習普通話,形成了極具生命力的普通話校園推廣網絡。
3.建章立制,用公權力推廣普通話
當前,國家規定了新進入小學教育的從業者,必須具備普通話二級甲等水平。很多省份都規定了在評職晉級中,教師的普通話必須達到一定的標準(一般是二級甲等以上)。強制性推廣普通話,在國家層面起到了良好的規范和導向作用,凡是青年教師占比較大的學校,其普通話教育水準都比較高。除了國家的普通話推廣政策,要讓普通話的學習和使用落實到所有中小學校,還應在校內完善使用普通話的規章制度,通過制度的力量保障普通話的普及與運用。
例如,曾有一位教育界同人介紹其學校推廣普通話的經驗,談到了規章制度的巨大作用。學校規定:第一,任何學科,無論是室內課還是室外課,都必須以普通話進行教學,否則給予教師績效扣分;第二,課外輔導及日常師生交流必須使用普通話;第三,每學期每名教師上若干堂公開課,公開課上必須使用普通話,上課情況與績效掛鉤;第四,落實教導處“推門聽課制”,即不定時間、不打招呼、推門聽課,隨時監督日常教學的普通話使用情況,并記入個人檔案,作為評職晉級的依據之一。通過這些規定,學校快速形成了處處講普通話的氛圍。
4.開展活動,渲染普通話推廣氛圍
有人可能認為,通過建章立制來強制推廣使用普通話,雖然有一定的作用,卻不利于調動大家的學習積極性,師生講普通話是一種被動行為。的確,通過公權力推廣普通話,僅僅是從外在解決了師生講普通話的形式問題,要解決師生學用普通話的根本問題,還要從激勵內在動機出發,調動師生學用普通話的熱情。激發師生學用普通話興趣最好的辦法,莫過于開展交流、競賽等活動,促進普通話水平的互助提升。
例如,筆者所在的學校,為了激發師生學用普通話的興趣,每個學期都由辦公室聯合政教處,策劃兩期學用普通話主題活動。活動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如“經典詩文誦讀大賽、講故事比賽、教師辯論賽、學生辯論賽、主持人大賽”等。競賽活動公告發布以后,總會在校園里掀起一股學習普通話的熱潮,而在競賽活動結束以后,又會有更多師生主動投身于普通話的推廣活動中。特別是學校文學社成立以后,學校在此基礎上又成立了紅領巾廣播站,將一些優秀師生的作品通過優美的普通話朗誦出來,使校園充滿了文藝氣息。
結 語
總之,普通話的推廣運用是培養新時代人才的內在要求,是小學所有學科教師不可推卸的責任。只要我們樹立正確的普通話地位觀,通過強化推廣普通話的制度管理,堅持學用結合的科學方法,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小學師生的普通話水平一定能得到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周孝麗.淺談小學數學教師的課堂語言[J].時代人物,2007(12):34-35.
作者簡介:陳紅英(1980.3—),女,廣西北流人,本科學歷,副校長,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