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師應當在原有的基礎上積極創新教學形式,將學生核心素養培養作為教學的主要目標,促進高中地理教學不斷向前發展,在符合教學規律的前提下,實現高中地理學科的教育價值。高中地理教師要及時更新教學觀念,優化教學形式,采用科學的評價方式,將核心素養納入評價體系中,進而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本文對核心素養下的高中地理教學進行了探討,以期給相關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教學參考。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地理;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0)10-0021-02
引 言
素質教育理念的普及和發展對高中地理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此同時,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也得到了進一步體現,核心素養也逐漸受到了教師的關注和重視。新課程改革推動了課堂教學的變化,使其展現出新面貌,使師生共同學習得到了有機結合。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讓學生利用對地理知識的學習而產生一種正確的價值理念、主要技能和高尚品格。高中地理核心素養主要包括地理實踐能力、區域認知技能和地理綜合思維。怎樣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呢?下面對此展開具體的探討。
一、加深學生對地理核心素養的認知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若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必須強化學生對地理核心素養的認知。所以,教師要轉變陳舊的教學理念,改變單一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積極投入教學活動中,使他們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逐步加深對地理核心素養的認知[1]。這樣才能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才能把培養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的理念落到實處。
例如,在教學魯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單元“從宇宙看地球”的第一節“地球的宇宙環境”時,為了讓學生牢記天體系統的定義和它們之間的聯系,以及太陽系的地位、八大星系的共性、地球環境及其對人類生活和生產的影響,同時培養學生的分辨能力和對待事物的科學態度,在上課初期,教師不要急于為學生講授課本上的知識,可以先為學生設定這樣的問題:“如果世界沒有太陽的存在,地球會發生怎么樣的變化?”在問題的引導下,學生會積極思考。經過深入探討,學生了解到如果沒有太陽,地球上的生物是無法生存的;如果沒有太陽,世界的每個角落將會是漆黑一片。之后,教師組織學生學習課本上的太陽系與地球之間的關系,把學生的想法和課本上的理論知識進行比較,提高學生對問題的分析和總結能力。開展這樣的教學活動,有利于學生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有助于學生掌握科學、合理的學習方法。
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地理學科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就會有主動學習的欲望,就會全身心地投入學習中,有效地學習課本內容和相關的實踐技能。學習興趣是學生自主學習地理知識的重要條件。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共同引領著學生主動找尋地理課中所探究的問題[2]。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要想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一個有效途徑是要激發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進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此外,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還要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學習情況,及時對學生進行引導,并合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來打造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以及生動形象地展現教學內容,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真正感受到學習地理知識的樂趣。
三、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
高中地理教學的一個主要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而地理綜合思維是促進學生核心素養提升的一個有效方式。在以往授課過程中,高中地理教師通常把課本上的知識傳輸給學生,而忽略了培養學生的地理綜合思維。因此,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師要想培養和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一定要重視在授課過程中加強對學生綜合思維能力的培養,引導和幫助學生構建系統的知識體系,以此促進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的提升[3]。
例如,在教學魯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單元“城市與地理環境”的第一節“城市發展與城市化”時,為了讓學生準確掌握城市的性能、類別,能夠理解“三大要素”對城市地區結構的形成和有效規劃發揮著重要的指引意義,并且能夠找出案例說明社會要素、歷史要素、經濟要素對功能分區的影響,在上課初期,教師可以先利用幻燈片為學生展現出城市圖像和鄉村圖像,讓學生觀看后對比它們之間存在著什么區別。隨著圖像的展示,學生的注意力會被眼前的景象吸引。課件播放結束后,學生積極討論、踴躍發言。有的學生說:“城市和鄉村的不同之處主要是經濟收入水平不同,欠缺就業機會,社會服務方面也有較大的差異?!庇械膶W生說:“鄉村人口從事的是農業生產,而城市人口從事的是工業生產和第三產業?!痹谶@樣的教學活動中,學生積極思考,有助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
無論是學習深奧的地理原理,還是理解抽象的地理概念,假如學生能夠從地理綜合思維的要求出發,勢必會對所學知識有全面的、透徹的了解。比如,教師在引導學生理解“地質構造”概念時,首先要讓學生了解地質的作用,然后引導學生感悟“地質構造是地殼運動在地表留下的痕跡”。再如,“季風環流”的形成與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地轉偏向力,以及某地區與氣壓中心的位置關系等因素相關,所以,東亞和南亞在冬季吹的風向有所不同。又如,地理現象“喀斯特地質容貌的形成”既有流水的侵蝕作用和石灰巖分布不同的情況,也受氣候暖濕條件的影響,這種地質風貌在我國是較為典型的??傊?,學生從普通的地理概念理解到現實地理問題的談論,都需要有一定的地理綜合思維能力。經過學習,學生也體會到了培養地理綜合思維能力的重要性,進而樹立了不斷提高自己綜合思維的意識[4]。
四、運用多媒體技術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信息技術已經應用到了生活和生產的各個領域,如家庭、學校、企業等。在這一趨勢下,教師可以將多媒體技術與高中地理教學相結合,利用多媒體技術聲像俱佳、繪聲繪色的優點,把高中地理課程中煩瑣、抽象的知識直觀、生動地展現在學生面前。這樣不僅能夠激起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還能夠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同時能夠促進學生核心素質的提高[5]。當前,信息傳播途徑和載體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網絡資源,給學生提供豐富的地理學習素材,使學生在分析和運用這些素材的過程中逐步提高核心素養。
例如,在教學魯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單元“城市和地理環境”的第一節“城市發展、地理信息系統與城市管理”時,為了讓學生通過對這一章的學習提高分辨能力,形成科學的發展觀,并利用發展觀來分析事物,同時讓學生通過對比分析的方法來解決阻礙城市發展的問題,進而培養學生的溝通技能和思維方式,在上課初期,教師可以利用演示文稿為學生展現柴達木盆地的高原景觀和四川盆地的綠洲景觀,以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展示完圖片后,教師可以給學生設置一個問題:請結合圖片中的情景,思考柴達木盆地和四川盆地的自然景觀為什么會有如此大的差異呢?這樣,借助多媒體技術,學生不但對這兩個地區的地形地貌、景觀特點有了直觀的認識,而且能夠掌握二者的區別,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
與地理有關的電視節目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體會到學習地理的價值。比如,高中地理教師可以將電視欄目《舌尖上的中國》中涉及的一些地理文化引入教學中。這樣做不僅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再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觀看關于江蘇興化垛田農業的視頻資料,指引學生對“稻田鴨經營理念是怎么樣出現的”這一話題進行討論。在學生積極討論的過程中,教師應指導學生結合課本中的知識進行分析,并鼓勵學生積極思考,總結出相應的處理辦法。因此,借助多媒體技術,可以動態、直觀地展現教學內容和相關資料。這不僅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的提升[6]。
結 語
綜上所述,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廣大教師認識到了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意義,這不僅是教育發展的趨勢,也是為了更好地滿足學生全面發展的要求。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應當以核心素養為指導,不斷優化課堂教學形式、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將學生的思維逐漸引導到正確的方向上來,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主性和積極性,讓學生在學習地理知識的過程中能夠體會到參與感和成就感,進而使學生積極地融入教學活動中,并促進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的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吳岱峰.以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為導向的教學審思[J].地理教學,2019(01):9-13.
何亞瓊.新課標 新思考 新對策[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8(09):4-7.
王芯芯.廉麗姝.基于深度教學理念的高中地理教學策略初探[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8(08):29-31.
廖小琴.高中數學概念的深度教學及其意義[J].中學數學教學參考,2017(36):1-3.
李迎亞,蘇瑛,郭鵬.高中地理深度教學芻議[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7(20):4-6.
王曉燕.研學旅行的基本內涵和核心要義——《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讀解[J].中小學德育,2017(09):15-16.
作者簡介:劉春霞(1982.3—),女,江蘇響水人,本科學歷,一級教師,從事高中地理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