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丹 孫維瑾 佟玥麗 張瑩
摘要:目的 通過傳統護理和細節護理分別的對照應用與實驗,對比哪一類方法在手術室護理安全中的效果更加可觀,并觀察細節護理的最終成效情況。方法 選取本院手術室沒有開展細節護理之前的90例患者,設定對照組,同時在采取細節護理之后患者中設定觀察組90例,對照組采取傳統的常規手術室護理,而觀察組進行細節護理,對分別開展相應護理之后的手術室風險事件發生率以及患者護理滿意度情況進行一個綜合對比,從而分析是否有有效性和應用效果的明顯區別。結果 臨床護理干預之后,對照組患者出現風險事件的情況明顯要更多一些,而護理滿意度也不如觀察組更高(P<0.05),正面說明細節護理應用后安全性和患者滿意度都得到了明顯的優化。結論 臨床手術室護理安全管理過程中,細節護理進行操作的效果要比傳統護理管理與安全管理效果更好,可以結合實際情況加強護理工作的細節質量與安全控制,輔助整體護理質量的全方位優化。
關鍵詞:細節護理;護理安全;手術室護理;護理質量;應用效果;觀察
【中圖分類號】R47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107-2306(2020)02-216-02
引言:
就實際情況而言,臨床手術室護理工作具備著較強的特殊性和關鍵性,其自身對于安全和質量要求較高,風險較高而工作量也較大,工作時間較長,如果并不能進行相應的技術工作優化,滿足無菌等各方面的要求,就可能會帶來一定安全風險,影響護理質量與效果,甚至會對患者的康復帶來一定不利影響[1]。為了保障護理質量與安全,加強細節護理十分關鍵,尤其對于整體安全性來說會帶來積極影響作用,有助于更好地進行實際性優化,所起到作用也相對較為明確。傳統護理模式疲于應對日常護理工作,并沒有充分關注每一個安全細節,而應用細節護理之后,則可以彌補這方面安全性的不足[2]。本次研究就主要圍繞著臨床手術室開展護理過程中,應用細節護理之后,是否對護理安全能夠帶來積極影響進行簡單的分析和探討。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180例患者都是本院手術室所收治進行手術的患者,按照護理方法的應用階段不同,將傳統護理方法應用的患者設定為對照組(n=90),開展細節護理階段患者設定為觀察組(n=90)。兩組患者手術包括了普外科手術、泌尿外科手術、婦科手術、骨科手術等,對照組年齡24-71歲,平均(39.5±8.7)歲,觀察組則25-72歲,平均(40.1±8.6)歲。患者都滿足有關手術指征等要求,進行手術治療,手術方法等基本情況沒有明顯的不同之處,滿足了對比試驗的可比性要求(P>0.05)。
1.2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的護理干預,術中進行手術室護理,靜脈給藥密切關注生命體征變化,嚴格進行三查七對,按照規范要求以及制度要求進行相應的護理,配合醫生進行治療。觀察組開展相應的細節護理,首先術前護理對需要的器械、儀器、操作流程、注意事項等情況進行充分掌握,然后進行提前查對,按照查對制度嚴格進行相應的觀察,控制手術室每天手術人次[3]。嚴格進行前期有關器械的準備以及無菌操作,保障其無菌操作規范性,對于消毒不合格或者外表有異常器械杜絕后期使用,加以更換,避免出現無菌等控制不能滿足實際需求的現象。在護理人員管理方面,合理進行排班,避免護理人員工作壓力過大或者過于疲憊、忙碌而造成差錯的風險,優化整體科室管理效果。在患者進入手術室之后,與患者進行交流溝通,消除患者緊張情緒,講解手術治療目的以及可能帶來的不適感,講解麻醉方法以及需要配合的注意事項,同時注重介紹類似疾病手術治療的經驗,解答患者的疑問,緩解緊張焦慮情緒。其次積極進行細節化的術中護理,手術過程中協助患者擺放適宜的體位,在配合手術治療同時盡可能注重人體力學的合理性,保障患者的舒適性,同時控制手術室溫度。患者難免會對陌生環境產生一定焦慮感,加之一些手術不會穿著衣物,難免會自感寒冷,因此需要對溫度進行調節,控制溫濕度。在術中輸液溫度方面,溫度控制在36度左右,避免寒冷刺激帶來的應激反應等問題,時刻進行生命體征的檢測,合理維持吸氧濃度,保障其吸氧量與氧需求量持平。如非全麻手術,則需要充分觀察患者現有的神志情況,與其進行交流,了解患者心理狀態,消除不良情緒等一系列問題。最后在術后護理方面,手術結束之后與患者進行簡短的交流和宣教,將手術結果與患者進行講解,最后進行查對,與家屬進行溝通和宣教,注意檢查器械、紗布,以及患者現有的導管、靜脈通路等多方面的情況,最后注意防寒保暖,科學進行轉運,避免對患者帶來一定不適感,優化細節全過程的護理服務。
1.3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臨床手術室護理之后的安全性情況進行觀察,其中風險事件具體包括設備管理不到位、消毒滅菌不達標、器械準備不足和麻醉管理不到位四項。同時對患者的滿意度進行評價,滿意度評分最低分為0分,最高分為100分,分數越高則表示患者滿意度越高,護患關系越和諧,對護理模式的評價越高。
1.4統計方法
所有數據利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數據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進行表示,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t和檢驗,當P<0.05時,表示差異較為顯著,具備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在風險事件方面,觀察組患者四項風險事件都明顯要比對照組發生的更少一些,而護理滿意度評分明顯要更高(P<0.05),兩組患者風險事件發生情況及護理滿意度評分對比詳見表1.
3.結論
手術室護理工作本身就具備著一定關鍵性和重要性,自身復雜性也相對較為明顯,難度較高,其護理程序如果出現不規范等
就很容易導致后續護理安全受到影響,甚至容易導致醫療事故的出現,因此積極通過一定措施來提高整體的護理安全,是優化護理質量、提高護理成效、促進患者身心健康恢復最為主要的一部分[4]。而在護理安全控制的過程中,有很多細節問題需要重視,一些細節如果不能加以有效控制,就很容易出現設備管理不足、消毒滅菌不足以及器械管理不足等問題。而細節護理作為一類前沿性護理管理措施,其核心內容就在于,圍繞著整體患者健康以及手術治療全過程,進行針對性的風險防范以及質量提高。一些風險以及差錯的產生除了制度與流程不規范,還有一些是護理人員個人因素,例如業務能力、工作經驗等等,是否會有工作壓力過大的問題,也是細節護理過程中需要關注的一部分內容。通過對制度、流程、標準以及人員等多方面的改善,更加側重于護理工作的細節性和人文性,最終護理成效也可以得到提高,患者手術期間護理工作的可靠性與安全性也更能得到保障。這一系列護理措施及相關干預方法與傳統的工作方式相比更加具備實際性優勢,有助于進一步提高整體護理操作的實際性和有效性,更加關注護理工作的人文性特點,對于和諧護患關系、優化護理質量、提高護理安全等多方面都存在著較為積極的價值和意義,效果也相對較為可觀。實際操作時,也能夠發現與傳統護理工作相比,此類護理模式應用之后的成績更好,差錯率更低,護理滿意度有所提高,有助于更好地提高手術室護理工作的成效情況。
如上所述,臨床細節護理在手術室護理安全中心的應用能夠有效提高護理安全性,應用效果比傳統護理模式更加可靠,有著較為明確的效果和價值,可以結合實際情況進行臨床護理工作的應用。
參考文獻:
[1]李呈芹.細節護理在確保手術室護理安全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農村衛生,2019(16):8-8.
[2]高彩蓮.手術室細節護理對醫院感染控制效果的觀察[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9(11):1921-1922.
[3]林珮,姜輝,鄭朱丹.PDCA循環管理模式聯合細節護理提高手術室安全管理及護理質量的效果[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9,25(11): 1429-1431.
[4]張霞,葛冬,孫琳,etal.降階梯思維模式在消化道腫瘤患者全麻手術后院內安全轉運中的應用效果[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8,24 (24):2946-2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