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靜怡

【摘要】長期以來,語文作文教學里存在“重指導、輕批改”的現象,且有很多學生寫完了作文就認為完成了任務,不假思索的等待老師批改結束后告知結果。這種作文教學模式不僅扼殺了學生自主開發寫作的能力,還阻礙了學生作文水平的提升。作文的批改也是語文作文教學里重要一環,其能夠也是作文指導的延伸。讓學生自主評改作文,目的在于激發學生的獨立學習意識,讓其主動探究寫作,達到舉一反三、事半功倍的作文教學效果。
【關鍵詞】語文寫作 自評自改 小組合作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20)14-102-01
初中語文里,作文水平的高低能夠直接反映學生的文字應用能力。常言道:“文成于改”,在批改學生作文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給予學生適當指導與鼓勵,從而幫助學生糾正寫作不足,讓學生寫作水平更上一個層次。所以一般在作文的批改后,老師往往會在給予學生指導的過程中總結作文批改經驗。然而這種經驗卻未必能傳達給學生,教師指出不足、精批細改,學生卻往往草率的看一眼分數和評語,下次依然繼續錯,寫作能力依然停滯不前,白費了教師的辛勤批改。尤其是初三學生,面臨中考,如何在一年內迅速提高寫作能力是所有師生關注的問題。讓教師和學生從事倍功半的無用功中解脫出來,是當前提高語文作文教學質量最為緊要的任務。小組合作的方式,能夠讓學生充當教師的角色,站在教師的角度去評改他人及自己的作文,可以有效提升初中生批改作文的能力。且在小組合作中,學生可以逐漸實現教師批改到自批、互批的轉變,達到修改作文的目的,提升初中生寫作能力,整個訓練序列如下:
一、初始階段:教師引領
首先,教師把中考作文的評分標準公布給學生,如下表所示:
在講解作文時,教師可以分別抽取一類文、二類文、三類作文各一篇,對比中考作文評分標準進行講解,給學生示范批改過程。例如:我在批改《給自己一縷陽光》時,先收集整理有代表性的作文,在課堂上用投影儀投在白板上,讓學生閱覽并要求學生找出作文存在的問題。同時我用紅筆記上號,接著我順著這個勢頭引導學生找出他們還沒有發現的問題。如,文章的內容空泛,沒能突出“陽光”二字并講解等。
二、成熟階段:小組合作
接著,根據中考標準,給學生做相互批改的示范指導。通常我們班訓練相互批改能力時,我會采用兩班互換批改的方式,讓學生先獨立批改一篇作文,再到小組內部互換檢查,看作文批改是否合理,最后再由老師做出指導,檢查同學們的批改情況,進行總結講評。在整個獨立批改→小組合作→教師檢閱的修改過程中,后進生可以學習學優生的作文結構與風格,在良好的互評環境里自我檢查、自我提升;中等生和學優生也能在幫助后進生的過程中,查漏補缺,提高自己作文修改的水平。
在學生互改過程中,教師要找準每次作文訓練要點,針對性的提出修改要求,讓學生可以有的放矢做出評價。等到作文互改結束,還可以舉辦一次小型的“評改交流會”,生生與師生間交換意見、共同探討、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在互改過程中,既能發揮學生群體的作用,又充分調動了個體評改作文的積極性,學生在潛移默化中也提高了作文自改能力。
三、成果階段:強化訓練
當學生的作文修改能力進一步提升,且擁有了獨立評改作文的意識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汲取修改他人作文的經驗,修改自己的作文。在這過程中,教師要著重引導,使學生養成評改作文的好習慣。在開始自改前,教師先對全班同學的作文做簡要評價,講解本次作文批改的要點,使學生找準批改方向,做到“心中有數”,集中注意力攻克本次寫作要點,針對性地修改自己的作文。在自改時,還可以提示學生主動閱讀自己的初稿,一邊讀一邊發現問題,作文里是否有錯漏字、筆誤以及語序問題。在讀自己作文的過程中可以更快發現問題,如有必要,還可以同桌互相讀作文,一般“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在互相朗讀中,更容易讓寫作者“茅塞頓開”。自改結束后,教師繼續全面檢查,進一步提出不足,在不斷地強化練習中,學生的自評自改能力也會越來越強。
在反復的強化訓練中,學生能夠逐漸掌握寫作的基本技法,在今后的寫作里懂得應該怎樣應用素材,在每次下筆前,結合中考評分標準,知道作文的布局謀篇,怎樣首尾呼應、做到行文流暢、言之有理,養成寫作的好習慣。
小結
綜上所述,在采用自評自改批改策略的過程中,需要教師的嚴格引導,不能撒手不管,以為只要將學生劃分小組互相改作文就行,徒有形式,反而會誤人子弟。要走出這種誤區,必須要循序漸進,逐步放手,以教師精當的批改示范,伴之以嚴格的批改訓練,逐漸提高初中生自評自改能力,最終產生良好的寫作訓練效果。
【參考文獻】
[1]王彩虹.初中作文評改方式探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