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家宇
摘 要:許多大型國有企業擁有資金池、結算中心、內部銀行,甚至是財務公司,然而成員單位陷入經營困境、融資難、不良貸款增加的情況卻屢見不鮮。國有企業如何進一步做好精細化資金管理是值得探討的課題。本文就國有企業資金管理存在的問題進行剖析,提出樹立風險導向的資金管理理念,加強信息一體化管理平臺并依此構建有效的資金風險管控體系及對策。
關鍵詞:國有企業? 資金管理? 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F832.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20)06(b)--02
大型國有企業資金管理平臺成員企業數量眾多,行業分散,地方分布廣,規模參差不齊,容易出現集團企業資源使用效率低下、投融資管控失效、所屬子企業資本運作陷入僵局和資金鏈斷裂等一系列財務風險。因此,國有企業應該結合財務指標管控、實地考察和現代信息技術輔助管理等手段優化財務資金管理體系建設,促進信息整合,進行有效地事前監管和控制,降低資金成本和運作風險,實現從資金集中化到管理精細化的過渡,為集團企業發展提供穩定的動力。
1 資金管理對國有企業的重要性
1.1 資金管理是防止國有企業資產流失的有力措施
由于管理不善、決策失誤直接導致國有企業經營虧損,資不抵債,破產清算從而使國有資產流失的現象普遍存在。伴隨當前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快速推進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實施,強化資金管理勢在必行。資金管理的目標是通過資金管理平臺進行資金的集中管控和調配,達到賬面利潤與現金流的雙贏。集團企業除了在傳統的制度上進行規范約束之外,還能利用科技信息手段,實現從上至下、全員參與的實時透明監控,有助于防范國有企業經營風險,落實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責任。
1.2 資金管理是保證國有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
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及國有企業發展往往面臨著復雜的歷史遺留問題、高額的負債、大量的不良資產、受限資產以及代表政府行使部分職能、公益性社會責任等公共服務領域負擔。資金管理,是國有企業內部控制規范和法人治理水平的體現。有效的資金管理更注重國有企業的運行可持續性,在有效防控風險、確保資金安全的前提下,努力向外部市場要效益,適度參與資本市場運作。從資金的集中控制力、抗風險能力到價值創造力,不斷提高經營效率,改變靠政府補貼來彌補虧損的窘境,推動企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1.3 資金管理是提高國有企業市場競爭力的動力之源
在我國,大型國企處于國際競爭性領域,中小型國企則受到國內市場競爭機制的影響,實行優勝劣汰。國有企業分散經營,各自為戰,多頭決策、單體創新能力不強,與市場化需求不相適應。要想保持企業自身發展的活力,并使其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當務之急是建立健全國有企業的市場化經營機制。處于物聯網時代的資金管理是通過 “大數據”“云計算”等智慧化財務共享平臺,對業務數據的深度分析和挖掘,建立事前控制的思維導向,通過“業務—財務—共享”將原本各自獨立的財務組織變成并聯的“散—集”模式,為國有企業實行集權、分權統一的市場化改革提供財務支持,發揮資金規模優勢,實現資金頭寸的管理,進而持續提升國有企業市場競爭力。
2 國有企業資金管理存在的問題
2.1 資金管理平臺模塊功能不完善,弱化資金預算管控
國有企業為響應國資委資金管控統一部署,與信息技術公司合作,根據自身特點、成員數量及預算額度購買資金管理平臺,依托銀企直聯系統,搭建網上結算平臺,實現結算信息自動傳遞。隨著單位成員增多,現有的資金管理平臺模塊已無法滿足精細化管理需求。原資金管理平臺中預算監管系統對單位成員的賬戶控制方式較單一,某些國有企業資金結算平臺不需經過與預算系統的比較,只要該企業賬戶上有足夠的資金余額就可對外支付,或只控制到各預算項目的總額,不再控制到更細化的預算項目以及具體的往來單位。全年資金預算總額并沒有與國資委財務年度預算掛鉤,甚至每月可以無限使用預算額度。沒有準確的資金預算和資金計劃作為集團資金管理的依據,對整個集團資金管理的決策缺少有力的數據支持。
2.2 成員單位資產負債結構不合理,缺乏資金借貸監督
國有企業通常把資金管理平臺全口徑資金歸集率作為衡量資金管理成效的重要指標之一。資金集中度高,可以調劑成員單位資金余缺,但這樣也將融資風險轉移到了集團企業內部,造成“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的后果。例如某大型國有企業所屬孫企業因處于機械夕陽產業,早期通過負債進行投資布局和收購資產,近年來經濟持續下行,經營虧損,累積巨額債務,訴訟案件多及資金受限,子企業逐向集團公司及繞過集團審批與其他成員單位進行借款,不僅背負沉重的利息成本,也牽制著其他企業的項目投資進度。單純依靠企業自身擺脫困境償還所有債務是不現實的,企業期望通過產權交易掛牌出售,以債轉股的方式消化債務,但一直未果。可見,國有企業集團治理問題制約了資金管理作用的發揮。
2.3 資金管理財務指標分析不到位,忽略現金流的運用
國有企業資金崗位管理者,往往把大量時間和精力花費在資金結算、投融資、發行綠色債券上,很少有時間對財務指標、現金流指標等進行分析,錯將數據分析當作報表組的責任,而不是資金管理的主要工作。從合并財務報告來看,股權投資賬上隱藏無法收回的投資本金,在建工程賬上包含不合理資本化的利息支出,賬外經營隱瞞收入后借款經營通過“其他應付款”融通資金等通過報表科目粉飾資金去向,由于不同子企業現金使用狀況不同,資金余額規模高的企業和有息負債水平高的企業,匯總合并就會存在高存高貸等,這些數據需要一一比對分析,深入挖掘。目前,即使企業經營管理者已經意識到現金流的重要性,僅僅是關注現金盈余保障倍數指標,尚未對現金流動性等其他指標予以充分運用。
2.4 資金結算人工審單支付不及時,影響資金運轉效率
在集團企業資金管理的基礎性工作層,企業資金崗人員須每日與集團資金崗人員用QQ留言、電話的方式在資金管理平臺上對接結算付款、資金歸集額度事宜。由于集團結算中心限定時間逐筆劃撥款項,例如每日上午九點開始集中辦理一般付款復核、內部資金劃撥及大額支付審批業務,至下午四點半不再審批成員單位的付款。多數企業在四點半后仍有付款業務只能待明日支付,縮減了成員單位企業外部結算的時間,影響支付效率,抑制企業的靈活性和創造性。此外,部分國企結算中心通過各成員單位每月上報編制的手工Excel周用款計劃表、資金月報表手工匯總的方式進行臨時大額用款、銀行賬戶余額動態管理,實效性差,沒有及時的業務提醒和預警。
3 國有企業完善資金管理的對策建議
3.1 完善資金管理平臺模塊,強化預算系統集成
企業應當擴展資金管理平臺模塊,全面實現結算與預算的動態管理。從年度資金預算下達、年度資金預算分解、資金計劃的申報審批,將公司全業務、全員納入預算管理。全年總額控制,成員企業付款要與上報給國資委的資金預算掛鉤。企業上報資金預算,每月結余的預算下一個月繼續使用結余。實現預算和資金的雙重控制,在線控制資金存量和資金流量。另外,將年度現金流量表、項目類資金預算表、成本和費用類資金預算表、資金實際使用表集成統一到管理平臺上,在企業的經營活動、投資活動、籌資活動進行規整劃分,按金額大小排序及穿透查詢,看各子企業的變現能力、實現盈利能力、投資效率、融資能力情況,系統地分析各個成員企業現金流預算執行狀況。
3.2 關注企業資產負債結構,嚴控單位資金借貸
集團企業管理者不能單純依靠本企業及子企業上報的平臺系統及財務賬表數據,必須要實行“走出去”戰略。加強投資計劃、融資渠道、經營決策程序動態管理,強化過程監控,充分了解子企業、孫企業以及末級企業的資產、負債、投融資決策及運營狀況,必要時委派企業智庫人員對工程項目進行一定時日的實地考察,確保項目符合決策時的投資回報率標準,加強投資項目資金籌集方式的深入論證,全面單位掌握借貸金額、還款計劃以及還款能力等,嚴防涉黑融資等行為發生,及時對借貸款業務中存在的風險進行評估,形成報告。對實行不同戰略、復雜的債務性融資環境、借貸情況特殊的企業情形進行專題研究。此外,及時開展借貸款后調查,管控借款資金運用,防范潛在風險發生和不良貸款上升。
3.3 執行財務風險指標分析,突出現金流量管理
集團企業需要切實執行財務風險指標監測體系里的指標分析,配合行業發展和各企業發展的情況進行定性,確定每家子企業的側重點指標。在定性之后,在財務報表中找定量。分析不能停留在羅列指標的增減變化,局限于會計報表的數字對比,把數字與實際情況結合起來,在信息系統支持下提高數據分析能力。全面掌握不同行業、不同規模企業實體經濟內部真實杠桿率,因地制宜去杠桿政策。重點排查流動性風險指標高、信用風險指標高、債務負擔重、營運資金緊張、資金鏈脆弱等高風險子企業及孫企業。強化現金流量管理水平,對現金流量流動性指標、獲取現金的能力指標、全部資產現金回收率、財務彈性指標進行分析,統籌全局,確定最佳現金持有量,合理預測現金浮游量,提高現金使用效率。
3.4 創建業財一體化體系,精準實施資金管理
企業應創建一體化的財務信息系統,將業務、財務、資金管理數據集中化,歸于統一的“一套賬”。第一,集團企業和子企業內部協商和溝通,梳理業務流程,力求達成共識。第二,將結算中心系統與財務核算系統信息集成,通過資金結算平臺接口與ERP接口連接,進一步提升內部效率。第三,各類業務報賬和報銷、預算、資金計劃、業務流程審批、導入ERP系統制作會計憑證;ERP和HR系統接口,實現人員信息和業務數據往來的互通。第四,企業OA、ERP簡易移動終端進行集成,進行信息查閱、流程審核等處理,查看重點關注業務的報表和圖形分析。在自動化系統平臺下全局的角度分析不同單位、不同部門、不同預算的資金使用情況,對數據進行穿透追溯,精準、有針對性地實施資金管理,提高準確性和工作效率。
4 結語
總之,國有企業必須建立企業業務、財務、資金管理一體化體系,建設財務數據倉庫,形成財務數據資產,分解財務數據。面對當前“互聯網+”的時代環境,加大管理信息化建設力度和數據分析技術,提升財務數據價值,達到業務處理信息化、會計核算自動化、數據共享標準化、決策支持動態化、風險識別可視化、企業管理科學化、增強資金風險控制能力。
參考文獻
于俊玲.企業資金管理風險的形成與防范策略分析[J].財稅研究,2018(24).
舒東平.風險導向下企業資金管理策略研究[J].財經界,2019(1).
石方莉.試論企業資金管理與效率提升[J].企業論壇,2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