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梅
摘要:新聞工作者在工作的過程當中需要不斷的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準,不斷的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日益提高,在新聞媒體傳播行業也有了迅速的發展。記者作為新聞行業的支柱,充分把握記者事例與新聞輿論事例的內在邏輯,并尋求相應的策略來提升二者之間的配合程度對于我國新聞行業的健康發展而言意義重大。
關鍵詞:記者;新聞輿論;內在邏輯
在當今這個日益多元化發展的時代,新聞工作者也需要根據時代的發展潮流來不斷的轉變自身觀念,提升自身的能力從而更好的投入到多元化的新聞工作當中去。在當前新聞工作當中深入地把握記者的基礎能力與新聞的特點能夠為新聞行業的進一步繁榮提供有益思考。
一、記者“四力”與新聞輿論“四力”
(一)記者“四力”
記者的“四力”在如今這個互聯網時代也有了新的要求具體指腳力,眼力,腦力和筆力。腳力指的是記者能夠深入到基層去探查真相能夠深入基層進行調查研究,傾聽群眾的呼聲,在此基礎上進行新聞的制作。在當今時代,記者不僅僅要在實際生活當中牢牢地扎根于基層,在互聯網世界當中也應當要深入基層,只有通過這樣才能夠更好地了解到社會最真實的一面。眼力指的是作為記者要能夠看清局勢,能夠認識到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看得透、看得遠,對于生活當中的諸多細節要多加留意,及時的發現新聞[1]。除此之外,在選擇新聞的過程當中,也應當要善于辨別是非,要盡可能的以周全的思考方式來進行新聞的傳播。腦力指的是記者在進行新聞工作的過程當中,要善于學習新鮮事物,要明白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在此基礎上進行新聞的制作。筆力指的是新聞工作者應當要具備能力去表達出自己的真實情感,利用好的文章,好的文采,去打動人感染人,同時要能夠實現一篇文章在多個平臺上進行傳播。
(二)新聞輿論“四力”
新聞輿論“四力”一般而言指的是新聞傳播媒體在新聞制作中所能夠起到的傳播力,對社會輿論的引導力,影響力,新聞本身的公信力[2]。在新聞輿論的發展過程當中傳播意義,新聞媒體的傳播力指的是新聞媒體的傳播能力和效率,直接決定了新聞媒體的建設和影響力。引導力指的是新聞輿論在新聞創作的過程當中所能夠起到的引導作用,對于主流媒體,社會輿論有不同看法,能夠按照正確價值觀來進行引導。影響力指的是新聞輿論制作的新聞說能夠引起受眾共鳴的程度,是否能夠激起群眾共鳴進而實現入眼入耳、入腦入心。
二、內在邏輯分析
對于記者與新聞輿論“四力”的邏輯關系進行分析可以發現記者“四力”的不斷培養是新聞輿論水平提升的重要前提。導致反過來新聞輿論“四力”也能夠進一步的反向推動記者加強對于自身“四力”的培養。記者腳力足是提升新聞輿論建設的前提,記者只有通過深入基層去發現基層的新興事物,才能夠充分的利用基層信息來制作新聞輿論。新聞輿論首要前提是信息的采集,而腳力足則能夠幫助新聞輿論尋找到好的素材,只有這種通過切身經歷收集出來的素材,才是充滿情感,能夠引起廣泛共鳴的好的作品。
眼力足是指記者能夠充分的發現生活中的閃光點和亮點,進而發掘出新聞輿論。眼力足是洞察新聞輿論公信力和引導力的方向,只有培養出足夠的眼力,才能夠更好的把握大局,進而去偽存真,高揚主旋律,也才能夠使新聞傳播媒介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當中能夠有一席之地。
腦力足是媒體有效傳播力的基礎,通過充分的思考和解決問題,能夠有效的提升新聞的感染力。腦力足需要記者通過充分利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能夠在亂云飛渡當中堅守正確的價值觀,通過思想優勢來贏得話語優勢。
筆力足是寫好故事的關鍵性因素,不僅要求能夠妙筆生花,同時也能夠符合不同社會受眾的文化需要提高全媒體采編能力。增強筆力使新聞媒體的輿論更加富有感染力,社會大眾對于新聞輿論也將會有更多的興趣。
三、提升策略分析
(一)政治素養提升
新聞工作者在開展希望工作的過程當中,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不斷地提升自己的政治能力。要心中有大義,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引導下,為弘揚社會新風正氣,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而努力工作。新聞輿論想要具有號召力就需要能夠創作出具有一定政治感染力的新聞材料,而這也需要記者具備一定的政治素養能力[3]。
(二)加強專業能力學習
記者的工作是十分復雜的,正因如此,在日常的工作當中也需要去積極地學習新的專業技能,通過不斷的加強自身的專業技能水平,從而更好地跟上時代的發展變化,更好地跟上歷史的發展趨勢。在培養專業能力的過程當中,也需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導向,堅持為人民精神需求的滿足而努力創作。
(三)注重創新
創新是時代主題。正因如此,在新聞工作當中也需要注重創新,在新聞作品當中,為新聞作品賦予更多的時代內涵,新聞工作者要努力地成為復合型的媒體人才,能夠綜合運用各種新興事物來進行信息的傳播,要強化記者的互聯網思維,充分地利用網絡新技術來進行傳播。除此之外短視頻平臺等多樣化的傳播方式也為傳統新聞媒體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機會。
(四)注重自身修養的培養
新聞工作者在進行工作的過程當中必然會接觸到社會各個方面的事物,在這一些復雜的事務當中,新聞工作者也應當要保持自己的本心,要加強對于自身思想道德修養的培育,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思想觀,從而使自身的新聞作品符合社會發展的需要,同時也是記者深層次感情的流露,新聞也更加具有感染力。
結束語:
在新聞媒介的傳播過程當中,要充分重視對于記者“四力”的培養,記者“四力”的培養對于新聞輿論“四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同時新聞輿論“四力”能夠反過來推動記者“四力”的提升,二者只有相互作用共同進步,才能夠推進新聞媒體行業的新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肖永根(湖南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 記者“四力”與新聞輿論“四力”的內在邏輯與提升策略[J]. 傳媒, 2019, (17):86-89.
[2]張百新(中國記協;中國記協書記處;全國三教辦). 傳承紅色氣質努力踐行“四力”結碩果[J]. 中國記者, 2020, (1):21-22.
[3]譚林茂, 李成, 申琰(新華社新聞研究所). 踐行初心使命 切實增強“四力”加快建設國際一流的新型世界性通訊社 ——新華社踐行“四力”報告會暨2019年新聞學術年會綜述[J]. 中國記者, 2020, (1):8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