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浩亮 田明 楊志方
摘 要:學前教學是進入小學教學的必經階段,在一個人的成長階段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當前已經成為了大眾關注的焦點,在新時代下提升學前教學的質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我國的幼兒的學前教學的現狀中還存在一些問題,要想改進這些問題不斷提升學前教學的質量,需要從多個方面入手。這樣才能使幼兒可以在學前教學中能夠儲備一定的知識并培養良好的思維能力,為日后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關鍵詞:學前教學;現狀;開放教學平臺;個性化教學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國家對于德智體美勞全面人才的需求,家長更加關注幼兒的學前教學。新時代下,黨也在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要“辦好學前教學”,“讓每個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學”,要確保“幼有所育”,不斷地增強民生福祉。因為學前教學不僅是幼兒日后接受終身教學的必經階段,也在日后的學習與成長中起到了不能替代的作用。但是目前在學前教學中,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幼兒的學前教學中還存在一些問題,我們需要從多個層次出發來提高學前教學的整體質量,以便更好的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
一、新時期下幼兒學前教學的現狀
(一)城鄉差距較大
從國家層面來講,近年來幼兒的學前教學已經成為國家關注的重點,但由于學校教學資源匱乏、供給量消小于需求量、國家在配套政策方面還不夠完善等很多因素的影響,學前教學的發展受到了阻礙,出現了城鄉教學不公平的狀況,長遠發展一直很難實現。地方教學中各自為戰的問題也比較普遍,幼兒學前教學的模式不夠合理,各個地區的學前教學內容有著很大的差異。鄉村學前教師的基本待遇很難保障,難以吸引優秀的師資,教學質量也就難以保障,這樣的條件對于生活在農村中的學齡前兒童十分不利,進一步導致了城鄉學前兒童受教學的差別較大。
(二)學前教學不合理
首先,學前教學的目標制定不合理。當前社會中普遍存在的“唯分數”、“唯學歷”,“唯論文”的現象還普遍存在。很多家長和幼師比較看重幼兒的文化知識水平,卻忽視了幼兒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這樣的想法阻礙的教學質量的提升。這樣不合理的目標使得教師胡適了幼兒在行為、思想、情感以及自主性的培養,不僅影響了學前教學的質量,而且不利于幼兒的長久發展。
其次,一些家長缺乏對幼兒學前教學的重視。根據有關調查,成年人邏輯思維的百分之四十是在五歲之前獲得的。但是很多家長對于學前教學的認識還很片面,簡單的認為學前教學只不過需要陪幼兒玩耍,學習一些故事算數,甚至認為學前教學是可有可無的,認為學前教學也不是必須的。但實際上,良好的學前教學不僅可以對幼兒的智力產生非常大的影響,還會使得幼兒擁有更加清晰的思維能力,使得幼兒在日后的學習中更加輕松,所以來說學前教學對于幼兒的成長的重要作用不可忽視。
(三)學前教學思想落后
當前,很多學校的學前教學的教學理念仍然比落后,在教學中只是簡單的教授數學、語文、英語等方面的基礎知識,缺乏創新的觀念,使得學前教學跟不上時代的步伐,也不利于幼兒未來接受教學的能力與認知觀念的發展。另外,一些教師仍然采用較為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沒有一句實際情況充分的考慮到幼兒的心理與生理發展的特點,沒有針對性的制定教學計劃于教學目標,使幼兒在學習中逐漸失去了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不利于幼兒的全方位的成長。
二、提高學前教學質量的途徑
學前教學是在一個人的學習生涯當中的關鍵時期,也是幼兒發展的重要時期,這一時期是成長速度最快且可塑造性最強的階段。不僅是幼兒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也是培養幼兒認知能力的重要階段。學前時期的教學對個人的健康成長和未來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所以面對新時期下學前教學仍然存在的一些問題,應當積極的采取一些措施以改變現狀,提升學前教學質量更好的幼兒的成長。
(一)深入探究學齡前教學的模式
提升學齡前教學的質量,根本上來說還是需要不斷改進現有的學前教學模式。教師需要從多方面出發考慮深入探究新時期的學前教學的模式,彌補現有的傳統學前教學模式中的不足,使學前教學與我國國情基本相符合,滿足新時期義務教學的要求,保正學前教學能夠正常的開展。并且根據其他方面的實際情況,有效地調整教學大綱與教學內容。要根據兒童的新區愛好、個性特征制定教學計劃于教學內容,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盡可能的結合兒童的實際生活,選擇一些兒童感興趣能夠吸引他們注意力的內容積極健康的教材和資料,積極改革學前教材內容。另外,在課程設置上要避免出現小學化的傾向,應該以兒童的發展為本,將游戲作為基本活動,構筑寓教于樂的學前教學模式,實行科學保教,促進學前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
(二)建構開放的學前教學平臺,促進幼兒共同成長
學前教學中需要讓幼兒能夠更好的接受科學的教學與指導,培養其主動學習意識和自主探究的能力。想要做到這一點,學前教學應當為幼兒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創建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讓幼兒在良好的氛圍中接受教師正確的教學與引導,進而實現幼兒的健康成長和長遠發展。首先,教師應當引導學齡前兒童創建開放式的人際關系,讓他們在其中自覺地參與到教師所組織的各種交流活動與娛樂項目當中,逐步構建開放的學前教學平臺,為兒童未來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在課程活動中循序漸進地引導兒童
學前教學中應當循序漸進地培養兒童的主動探索能力。學齡前兒童往往有強的好奇心,他們對于陌生化的事物有著濃厚的興趣,若是發現問題就會積極貪多問題的答案。所以教師在開展課程教學時應當認真了解學齡前兒童的心理特征,有這針對性的進行教學,在這一過程中還需要對兒童出現的行為進行認真的分析,結合他們的表現對其進行層次性的引導,進而激發他們學習的欲望和動力。讓他們在過程中養成探究的意識與能力。另外,還需要引導兒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通常來說,接受學齡前教學的兒童都在五至六歲之間,這一時期是培養他們養成良好習慣的重要時期,因此需要結合科學的教學方法,合理有效的培養他們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四)注重對幼兒實施個性化教學
新時期下仍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學前教學的過程中尋在存在著忽視個性化教學的問題,限制了個性化人才培養的質量。幼兒教學原本就是基礎教學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所以想要提升學前教學質量應當注意對兒童實施個性化教學,從而確保學前教學可以滿足其個性發展的需要,促進其更好的發展。只有這樣高質量的學前教學才能為培養高素質的全面的人才做好準備,我國整體的教學水平也能夠得到進一步的強化。
三、小結
學前教學對兒童未來發展的產生著決定性的影響,但當前我國幼兒學前教學依然存在著很多問題。所以,想要促進學前教學的全面發展,需要重視學前教學工作,加大力度進行整改,在開展學前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應該注意教學模式的革新、開放學前教學平臺的建構,結合兒童個性對他們自身潛能進行挖掘,循序漸進中培養兒童的綜合素質,以便他們可以在未來獲得更好的發展,從進而促進我國幼兒學前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升。只有不斷提升學前教學的質量,保證學前教學的科學性,才能夠為兒童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促使他們未來朝著正確的發展方向不斷進步。
參考文獻:
[1]王婷.學前教育發展研究[J].財會學習.2018,(14):224-225.
[2]王韻凡.如何提高學前教育的質量[J].散文百家.2017,(8):216.
[3]胡偲慧.創新學前教育思路,突破學前教育發展困局 ——當前學前教育教學現狀分析與對策[J].中國校外教育.2019,(7):7,9.
[4]王長輝.探析學前教育課程理論對學前教育教學的影響[J].讀書文摘(中).2018,(10):43.
[5]劉玲.論幼兒學前教育的策略[J].贏未來.2018,(10):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