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雙雙 趙春蕾 劉語晴 劉會英
【摘? 要】目的:探討顱腦損傷合并遲發型面神經損傷的護理體會。方法:在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共收治顱腦損傷合并遲發型面神經損傷患者40例,采用隨機分配的方式將40例患者分成兩組,每組20例患者,即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實行常規護理手段,而觀察組在常規護理手段基礎上再加以預見性護理干預。出院后進行隨訪,觀察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從患者面癱的治療有效性來看,觀察組完全恢復15例,部分恢復5例,對照組患者完全恢復7例,部分恢復10例,有3例患者未回復,兩組存在差異且顯著(p值小于0.05);從并發癥的發生情況來看,觀察組無并發癥發生,對照組有4例出現并發癥,兩組存在差異且顯著(p值小于0.05)。結論:在對顱腦損傷合并遲發型面神經損傷患者進行治療時,常規護理手段基礎上加以預見性護理干預能夠提升患者的治愈概率,提升治療的安全性,同時能夠有效改善醫患之間的關系,非常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顱腦損傷;遲發型面神經損傷;常規護理;預見性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1-0210-01
為探討顱腦損傷合并遲發型面神經損傷的護理效果,筆者進行了相關研究,具體匯報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在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共收治顱腦損傷合并遲發型面神經損傷患者40例,采用隨機分配的方式將40例患者分成兩組,每組20例患者,即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所有患者均確診為遲發型面神經損傷。在對照組20例患者中,男性為10例,女性為10例,年紀介于21歲至48歲,平均值為36.51歲,GCS評分介于9分至15分之間,平均值為12.04分,車禍、高空以及重擊致顱腦損傷的例數分別為11例、6例和3例,左、右面癱的例數分別為12例和8例;在觀察組20例患者中,男性為11例,女性為9例,年紀介于22歲至48歲,平均值為36.34歲,GCS評分介于9分至15分之間,平均值為11.95分,車禍、高空以及重擊致顱腦損傷的例數分別為12例、5例和3例,左、右面癱的例數分別為11例和98例。兩組患者在基本資料上不存在差異,具有可比性。該研究患者的選取均告知了患者本人及其家屬,并且獲知他們的同意,簽署了同意書。研究的進行獲得了醫院倫理委員會的同意。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施以常規的護理手段,具體包括一些基礎護理、指導患者進行面肌訓練以及出院指導讓患者進行持續的訓練恢復。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手段基礎上施以預見性的護理手段,具體內容如下:(1)預防顱內高壓危象。顱腦神經很多,故使得顱腦損傷具有多變的特點。護理人員應該要有高度的責任感和觀察力,時刻注意患者精神狀態以及瞳孔的變化,并且通過這些變化判斷病情,若一發現患者顱內又出現高壓的跡象,立馬通知醫生做好搶救措施。(2)預防顱內感染。:顱底骨折并發腦脊液漏者可高達50%,腦脊液漏并發顱內感染的發生率為3%-50%,多數發生在傷后1個月。護士應嚴格遵循無菌操作原則,謹防逆行性感染。應絕對臥床休息,清醒者采取患側臥位,昏迷者床頭抬高15°--30°,以促進漏口愈合。保持外耳道及鼻腔局部清潔、干燥,避免擤鼻,堵塞外耳道及鼻腔,避免導致顱內壓增高的因素。(3)一般患者發熱是顱內感染的一個特征之一,所以要對患者的發熱癥狀進行關注。排除一些正常發熱所造成的患者緊張。(4)盡可能的避免直接對患者眼部進行強光刺激,這樣可以避免一些眼部并發癥的發生。(5)預防外傷性精神障礙。患者出現面癱之后,容易產生一些焦慮感和自卑感,護理人員應該積極的與患者進行溝通和引導,同時對患者家屬進行心理護理。
1.3 觀察標準
觀察指標主要包括患者面癱的恢復情況以及并發癥的發生情況。兩項指標均通過患者出院后隨訪獲知。面癱恢復分為完全恢復、部分恢復和未恢復三個層級;并發癥主要為暴露性角膜炎、顱內感染以及精神障礙等三種。
1.4 統計學方法
主要采用SPSS22.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面癱恢復情況比較
具體見表1。
2.2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具體見表2。
3 討論
預見性護理一般是根據疾病的一些特征,預估其可能產生的一些問題,相對應所采取的一些預防護理手段。該預見性手段不僅考驗護理人員的觀察力和責任心,對于醫護之間的配合、患者和家屬治療的配合都是很大的考驗。雖然該護理手段較為復雜,但是很多醫學實踐表明該護理手段對于顱腦損傷合并遲發型面神經損傷的恢復具有很有的促進作用。
從本研究中,觀察組結果與對照組結果差異,且觀察組結果優于對照組。研究表明,在對顱腦損傷合并遲發型面神經損傷患者進行治療時,常規護理手段基礎上加以預見性護理干預能夠提升患者的治愈概率,提升治療的安全性,同時能夠有效改善醫患之間的關系,非常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溫吉海,韓幫濤,龐慶.顱腦損傷合并遲發型面神經損傷的診治體會[J].中國醫師進修雜志,2018(17).
[2]????? 劉炳學.兒童顱腦外傷致遲發性面神經損傷臨床分析[J].中外醫療,2017(01).
[3]????? 郭俊秀,靳文,劉趙鶴.兒童顱腦外傷致遲發性面神經損傷41例臨床分析[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5(07).
[4]????? 劉煥亮,孫艷梅,李亮.顱腦損傷后遲發型面神經麻痹26例臨床分析[J].山西醫藥雜志,2017(05).
[5]????? 楊軍,蘇一家,莫永保.顱腦創傷合并面神經損傷的治療體會[J].當代醫學,2017(03).
項目名稱:
顱腦損傷合并面神經損傷臨床治療效果及護理研究,項目編號:20171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