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本文結合故事教學課例,從激趣導入、任務驅動、合作學習、反思歸納、情感升華等五個方面,探討了小學英語語篇閱讀教學中如何采用有效教學策略,教會學生閱讀方法,訓練學生的閱讀技巧,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提升他們的英語學科素養。
【關鍵詞】小學英語? 學科核心素養? 故事課? 語篇? 閱讀教學策略
【課題項目】2019年度安徽省教育科學研究項目,課題名稱:《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英語主題語篇教學的實踐研究》,編號:JK19036。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22-0048-03
2011版《小學英語課程標準》指出,小學階段的閱讀目標為:能看懂賀卡等所表達的簡單信息;能借助圖片讀懂簡單的故事或小短文,并養成按意群閱讀的習慣;能正確朗讀所學故事或短文。語篇教學是英語閱讀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幾年來,我帶領市英語教育工作室成員以2019年度安徽省教育科學研究項目《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英語主題語篇教學的實踐研究》(項目編號:JK19036)為抓手,對小學英語語篇閱讀教學展開了系列研究,通過大量的資料學習、名師課堂觀摩、單元整體設計、同課異構以及教學反思等活動,進一步探索了小學英語主題語篇教學的有效策略,培養了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提升了他們的英語學科素養。
現以英語課題組成員執教的一節故事教學研討課《小學英語》(牛津版)4B Unit10 Two seeds的教學為例,探討小學英語主題語篇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激趣導入,走進故事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可見興趣在學習中的重要性,閱讀前的興趣導入是實施故事教學必不可少的環節。學生閱讀故事前,教師可以通過游戲、頭腦風暴、歌謠、預測、自由對話等多種形式導入話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激活學生的背景知識,幫助學生解決語言上的障礙,引導學生迅速進入學習狀態,全身心地走進文本的學習。在這一環節中,授課教師設計以下活動:
上課伊始,教師帶領學生欣賞歌曲動畫視頻《Where is spring》。本環節中,師生之間有如下教學對話:
T: Boys and girls, spring is beautiful, isnt it? Do you like spring?
Ss: Yes.
T: What can you see in spring?
S1: I can see green grasses.
S2: I can see flying birds.
S3: I can see beautiful flowers.
T:Where do the beautiful flowers come from? Lets watch the video.
師生共同欣賞科普視頻《Seeds》,該視頻通過短短幾個鏡頭,生動展示了一粒種子,破土而出,生根發芽,迅速成長為一朵花的歷程。
T: Where do the beautiful flowers come from?
Ss: Seeds. (揭示本課時話題Seeds)
歌曲熱身,引導學生迅速進入情境,寥寥幾句簡單的問答,激活了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與生活經驗,勾勒出一幅絢麗的春景圖。教師通過提問“Where do the beautiful flowers come from?”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自然而然地走進了故事文本Two seeds的學習。
二、任務驅動,理解故事
《英語課程標準》明確倡導“任務型”教學,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語用的能力。任務驅動使教學過程任務化,教師設計豐富多彩的任務情景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主動投入學習。故事呈現時,教師有目的地設置任務,并指導學生在逐步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理解故事,掌握目標語言。
這一環節的主要活動形式有:根據故事內容判斷正誤、圖文配對、回答問題等。主要的活動過程是:快速呈現,整體感知;自主閱讀,逐步探究;研讀文本,深層理解。教師通過設計閱讀任務,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愉悅有效的閱讀,處理文本中的重難點(包括生詞、短語、語法等),啟發并培養學生自主思考、推測、判斷、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此環節中,授課教師設計以下活動:
1.快速呈現,整體感知
教師讓學生觀看故事視頻,回答問題“How many seeds are there?What are they doing ?”然后see→seed→seeds,從知識的遷移方面來教授新詞。教師讓學生帶著問題看視頻,具有一定針對性,學生能在有趣的視頻中找出相關時間、地點、人物等主要信息,從而在整體上了解故事大意。
2.自主閱讀,逐步探究
教授完seeds及拓展詞匯后,要求學生自主閱讀,完成任務:判斷正誤、圖文配對。任務層層遞進。舉例說明:
(1)判斷正誤
T: No. 4. Now they have big leaves. T or F?
S1: F.
T: Why?
S1: Look at me! There are two small leaves on our head. The key word is small.
T: Underline the word small.
T: Which are big leaves, left or right?(leaves為生詞)
(2)圖文配對
T: Underline the key words, then match.
在教學片段三中,教師通過任務,要求學生根據上下文的意思和語境,理解生詞,邊讀邊提取關鍵信息,深層理解文本內涵,逐步培養學生獨立運用閱讀策略進行閱讀的能力。
3.研讀文本,深層理解
教師呈現問題,要求學生帶著問題再次研讀文本,查找關鍵信息,并逐一解答。
T: ①What colour are the cute seeds?
②Are they thirsty? What can they drink?
③Do they like the sun? Why?
問題引領學生再次研讀文本并查找關鍵信息,培養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與表達的能力。
三、合作學習,體驗故事
合作學習是學生通過分組合作共同達成學習目標的一種互助性學習方式,以教學中的人際合作和互動為基本特征。在此環節中,教師不僅是引領者,更是參與者、促進者,可以通過多種方式,提高學生自主閱讀能力,并為學生搭建交流與展示的平臺。學生則通過質疑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來內化故事內容,體驗人物情感。
本堂課的教學中,教師要求學生四人一組圍繞圖表展開討論,提取種子成長的關鍵信息,再進行填空,并體驗種子在成長過程中的情感變化;然后,師生互動,通過問答形式,將提取的關鍵信息直觀、形象地呈現在黑板上,形成思維導圖(Mind Map);最后,圍繞思維導圖(Mind Map),組內復述故事,推選代表展示。
T: Look at the small seeds. What colour are they?
S1: Theyre brown. (板書small and brown)
T: Are they happy?
S1: No, they arent. They are sad. (板書sad)
T:? Why?
S1: Because theyre thirsty. (板書thirsty)
T:? Can they grow?
S1: No, they cant. (板書cant grow)...
本環節,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逐步體驗了種子起初由于弱小、干涸而不能生長時的痛苦(sad),繼而在陽光、雨露滋潤下開始生長的幸福(happy),接下來是長高、長壯,越長越大的非常幸福(very happy),最后,華麗轉身蛻變成向日葵的永遠幸福(happy for ever)。在體驗這一系列細微情感變化的同時也檢測了學生對故事理解的程度,培養學生小組合作意識,逐步形成共同思考、討論并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反思歸納,拓展故事
在故事教學中,教師通常在故事閱讀后設置綜合性、開放性的任務,引導學生歸納總結目標語言,并運用目標語言進行表達,以提高綜合語用能力,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基礎。此環節重在運用,主要活動有:就提煉關鍵信息內容進行歸類總結;根據故事的核心問題展開辯論,并得出結論;根據故事的主題制定計劃,并予以介紹;改寫故事,續寫故事等。
本節課,教師要求學生根據思維導圖,合作將故事文本改編為對話,組內排練,上臺表演。以下是一組學生的作品:
Seeds: We are seeds. We are small and brown.
The rain water: Hi, seeds. How are you?
Seeds: We are sad. We are thirsty.
The rain water: I'm coming.
Seeds: Em, water. I'm happy. It is sunny and warm. We like the sun.
The sun: Grow!Grow!I can help you.
Seeds: Look at us!There are two small leaves on our heads.
Seeds: We grow and grow. We have big leaves.
Seeds: Now we have yellow flowers.
在這一活動中,改編故事、熟記臺詞、登臺表演三個環節層層遞進,這樣的方式,生動有趣,符合小學生的認知水平與年齡特點,有效培養了學生用英語做事的能力。
五、情感升華,感悟故事
《英語課程標準》提出英語具有工具性與人文性的雙重性質,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只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培養,更要關注情感滲透,逐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情感教育應貫穿整個教學的始終,導入部分教師播放科普視頻《種子》,啟發學生感悟自然界的力量、種子的神奇,為最后的情感升華做好鋪墊。
T: There are a lot of seeds. Which are the seeds of strawberries?
T: Fill in the blanks.
T: Lets watch the video “How to grow a plant”.
T: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seeds?
S1: Great.
S2: Magic.
T: Yes. Seeds are magic. Nature is powerful. Life is won-derful.
辨析植物種子,拓展課外知識,讓英語與科學學科有機整合,看圖填空,鞏固新知的同時描述草莓的生長過程,觀看視頻《植物之歌》,以生長了3000年的美洲巨杉來自于極小的單細胞種子為例,極具震撼闡明了:種子的神奇、自然界的力量、生命的精彩。
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只有通過研究學生的認知特點和閱讀策略,才能制定切實可靠的閱讀教學方法,實現有效教學。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教師根據學生的特點,立足教材,進行整合,本著“學為主體,教為主導,讀為主線”的原則,引導學生走進故事、理解故事、體驗故事、拓展故事、感悟故事,讓學生扎實、有趣地閱讀,提高了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有效培養了他們的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教育部.2012.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朱浦.《教學問題思考》[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92、134頁
[3]朱浦.《教學專題透析》[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345頁
[4]Farrell, T.S.C.閱讀課教學設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5]王策三.教學論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作者簡介:
李明玉(1969-),女,安徽馬鞍山人,本科,高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英語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