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靜 李玉寧 趙子凡
摘 要:良好的心理品質是學生成功實現個人價值的一項必備素質,對于以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的高職院校而言,必須加強對于提升學生心理品質工作的重視力度,以積極心理學為指導,改善心理健康教育質量,力求切實有效地塑造學生形成與崗位要求相適應的心理品質。為此,文章主要對普遍存在于高職學生之中的心理問題進行分析,闡明以積極心理學為指導提升學生心理品質的重要價值,探討高職院校有效提升學生心理品質的具體策略,希望能夠為高職院校增強心理健康教育實效提供具備參考意義的借鑒。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高職教育;學生心理品質;提升手段
積極心理學,是指以人類各個積極方面的品質(如力量與美德)為主要研究內容、以普通人群為主要研究對象的一種現代心理學思潮[1]。積極心理學的基本要求是應用具備欣賞性的眼光和開放包容的心態去認識普通人群、看到人類身上的潛能,其對于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著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高職院校必須準確把握普遍存在于學生身上的心理問題,深入分析導致這些心理問題的成因,充分認識積極心理學的重要價值,采取科學措施應用積極心理學促進學生心理問題得到解決、提升學生心理品質,進而有效地改善人才培養質量,更好地達成向社會輸送高素質復合型人才的職業教育任務。
一、普遍存在于高職學生之中的心理問題分析
(一)主觀自我與客觀自我之間存在差距
高職學生往往擁有極強的自我意識,在這種強烈自我意識的影響下,他們十分容易產生極端化的自我認知,無法形成正確的自我印象,主觀自我與客觀自我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導致高職學生要么過分自負,要么過分自卑,無論是哪一種情形,都不利于高職學生的全面發展,容易造成高職學生消極悲觀、缺乏學習興趣和生活熱情、難以形成明確的奮斗目標、不能有效開展學習和實踐。
(二)人際關系存在不協調之處
人際關系是導致心理問題出現的重要因素,當高職學生處在不協調的人際關系之中時,如與其他同學產生沖突矛盾、遭到集體性孤立等,他們就十分容易產生心理問題,表現為情緒暴躁、悲觀、缺乏理智,既不利于他們的心理健康,同時還會對他們的生理健康產生極其嚴重的負面影響。造成高職學生人際關系不協調的主要原因是人際關系之中的惡性競爭關系,追根究底,很多時候仍是由于高職學生未能形成客觀的自我認知,因此易受嫉妒心理支配,導致人際關系惡化。
(三)情緒情感極不穩定
高職學生的情緒存在極強的波動性,他們十分容易受生活中一些小事的干擾與影響,很難將情緒維持在穩定的狀態[2]。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高職學生缺乏抗挫折能力,因此他們難以有效地對問題和困難進行全盤分析,往往只能看到其中存在的消極負面因素,卻不能以積極的心態去把握其中可以控制的因素,因而十分容易受情緒支配而做出沖動行為,進而可能產生難以想象的嚴重后果。
(四)對于職業生涯缺乏規劃性
絕大多數高職學生在完成高職階段學習后,都將直接走上就業道路,然而,許多高職學生由于不能找準自身定位,因而在職業生涯發展方面也缺乏規劃性,不能為自己設立清晰的職業奮斗目標,導致他們經常產生“前途無望”的消極悲觀心態,難以腳踏實地地通過個人努力形成與工作崗位相適應的能力,一旦這種心態長時間發酵,他們就會缺乏學習的動力和生活的熱情。
(五)存在較強的網絡依賴心理
信息時代,網絡本應成為高職學生了解時代前沿發展、拓展學習渠道的重要工具,然而,當前許多高職學生都存在嚴重的網絡依賴心理,他們習慣于在互聯網所創造的虛擬空間中尋求“自我實現”,卻沒有正確地認識互聯網真正的價值所在,導致存在大量上課玩手機、熬夜玩網絡游戲的情況,如果不能及時糾正他們的強烈網絡依賴心理,那么他們將很容易在網絡世界中迷失自我,無法在現實生活中實現個人的良好發展。
二、應用積極心理學提升高職學生心理品質的重要價值
(一)有利于塑造學生形成健全人格
積極心理學在心理學整體思潮之中屬于一種比較新興的心理學思潮,這種思潮認為人類的生存和發展都離不開積極心理品質,認為通過將人類的積極心理品質激發出來,能夠使人擁有持久的快樂和奮斗的動力[3]。積極心理學強調從積極視角出發對人類的各種心理現象進行分析,從積極心理學出發提升高職學生心理品質,能夠突破傳統心理問題模式之局限性,不是等待問題出現后才對其進行修復,而是積極地發現學生身上的潛能,重視讓學生在積極體驗中獲得積極情緒和積極感受。因此,應用積極心理學有利于高職院校更好地塑造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有利于促使高職學生形成正確的自我認知和積極樂觀的心態,進而實現個人全面發展[4]。
(二)有利于高職院校構建良好校園文化氛圍
校園文化氛圍是高職院校文化軟實力的重要表現形式,對于高職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5]。通過應用積極心理學提升學生心理品質,高職院校能夠在校園中營造積極的文化氛圍:教師從積極心理學出發展開教學,課堂氛圍十分活躍,師生互動顯著增多;學生在積極心理學的指導下正確認知自我,積極地展開學習,以樂觀的心態擁抱生活,他們的負面情緒將顯著減少。
三、積極心理學下高職院校提升學生心理品質的有效手段
(一)開設專門的積極心理學課程
增進學生對于積極心理學的了解、推動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動應用積極心理學的相關知識去看待和分析生活中的問題、促使學生應用積極心理學的相關原則去調整自身行為習慣和生活方式,是高職院校有效應用積極心理學提升學生心理品質的重要途徑。為此,高職院校應開設專門的積極心理學課程,通過這一課程向學生介紹積極心理學理論,讓學生理解積極心理學的觀點與看法,同時注重結合積極心理學的理論對學生的各類常見心理問題進行分析,從而推動學生形成正確的自我認知,促使學生認識存在于自己身上的多種可能性,讓學生正確把握自己的優勢所在和不足之處,幫助學生找到奮斗目標。比如,教師可以應用積極心理學理論為學生分析自卑心理成因,讓學生理解自卑心理的生成機制與消除自卑情緒的方法,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心理品質[6]。
(二)為學生創造積極心理體驗
積極心理學將人身上的美好方面作為主要研究內容,為有效在積極心理學下提升學生的心理品質,高職院校必須重視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創造積極的心理體驗,以此讓學生得以體會人身上存在的積極方面,促使學生感受力量、美德等美好品質的珍貴之處,進而從正向引導學生,使學生在積極心理體驗中形成正確的自我認知,以此避免學生出現極端化心理傾向,幫助學生找到個人的價值所在。比如,高職院校可以在新生入學階段,開展專門的集體輔導活動,以此為學生提供積極的心理體驗,讓學生在團隊活動中認識自身優勢,收獲快樂與成長[7]。
(三)打造高水平專業化積極心理學教育隊伍
積極心理學在心理學整體框架中屬于誕生時間較晚、發展極為迅速的一個流派,有效應用積極心理學提升學生心理品質,離不開一支具備專業素質的高效積極心理學教育隊伍[8]。為此,高職院校應邀請積極心理學領域的專家與學者為本校心理教師和各個學院的輔導員展開主題培訓講座,增進教師隊伍對于積極心理學的認識,幫助他們掌握正確應用積極心理學展開學生心理輔導工作的方法,從而保證教師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心理品質提升,與此同時,高職院校應做好人才招聘工作,引入具備積極心理學相關專業背景的高素質人才,為心理教育隊伍注入全新活力,帶來積極心理學的前沿發展成果,進一步實現積極心理學應用水平提升,更好地展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四)開展豐富校園文化活動
校園文化活動是高職院校塑造學生形成積極樂觀心態和快樂愉悅情緒的重要載體,高職院校應增進對于學生的了解,力求設計出能夠調動全體學生參與其中的文化活動形式,以此有效地培育學生形成與積極心理學要求相適應的良好心理品質[9]。比如,高職院校可以從職業教育角度出發,開展職業技能大賽,讓不同專業的教師設計不同的賽題,調動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參與其中,通過團隊合作完成賽題方案設計,以此提高學生的協作能力,增進學生之間的相互了解與信任,讓學生擁有積極的心理體驗。在這一活動中,高職院校還應給予學生充分的肯定與適當的激勵,以此提升學生的參與成就感。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高職院校能夠長期從積極心理學角度出發開展某一校園文化活動,那么就能夠形成獨特的校園文化品牌,促進積極心理學教育實現長效可持續發展。因此,高職院校需要做好整體規劃,站在全局高度設計校園文化活動,切實增強活動影響力與實效性。
(五)構建心理健康教育合力
高職院校要想有效地在積極心理學下提升學生的心理品質,除了提高自身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應用積極心理學的能力之外,還必須重視通過調動學生家長及社會各界力量參與其中,構建積極心理教育的強大合力,進一步促進學生心理品質得到提升[10]。比如,在設計開展職業技能大賽時,高職院校可以推動各專業與相關企業展開合作,從而豐富職業技能大賽的內容與形式;在為學生創造積極心理體驗時,高職院校可以與學生家長展開溝通,增進對于學生的了解。
總之,新時代,高職院校為實現向社會輸送高素質復合型人才的教育教學目標,就必須在加強專業與課程建設的同時,提高對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力度,主動引入積極心理學這一新興心理學思潮,在積極心理學的要求指導下提升學生的心理品質。針對高職學生普遍存在的諸如缺乏正確自我認知、存在較強網絡依賴等各方面的心理問題,高職院校應落實開設專門的積極心理學課程、重視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創造積極心理體驗、打造具備專業性的積極心理學教育隊伍、開展豐富的積極心理學主題校園文化轟動、調動學生家庭及社會力量構建積極心理教育合力等一系列手段,有效改善心理健康教育質量,促使學生獲得良好發展,充分發掘學生身上的潛能,塑造學生形成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從而幫助他們實現個人就業價值,走上良好的發展道路。
參考文獻
[1] 凌晨,譚亞歐,胡雅.高職院校學困生心理特點及培養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有效方法[J].山西青年,2018(3):41.
[2] 裴麗穎,周穎萍,王立花.高職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培養的探索研究[J].濟南職業學院學報,2019(2):82-84.
[3] 趙玲,馮芷盈.高職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培育初探——以廣東行政職業學院為例[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7(10):88-89.
[4] 王晉江.積極心理學方法在高等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的成效與意義[J].中共山西省直機關黨校學報,2016(2):36-38.
[5] 李娟娟.積極心理學理念對高職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啟示[J].智富時代,2016(11):93.
[6] 段保才.積極心理學視野下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J].中國冶金教育,2016(2):34-37.
[7] 段保才,王晉江.高等職業院校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培養路徑思考與實踐[J].太原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3):74-77.
[8] 趙蘭君.淺析積極心理學在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現代職業教育,2017(31):286-286.
[9] 侯穎超.積極心理干預在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研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8(4):192.
[10] 莊文婷.積極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對高職生心理素質優化的實驗研究[J].統計與管理,2018(10):87-90.
基金項目:濰坊職業學院2019年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課題。
作者簡介:張靜靜(1980- ),女,山東濰坊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