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增彥
【摘要】我國文化歷史悠久,具有五千年的文明,是歷史傳承下來的寶貴的財富。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將優秀的傳統文化應用于小學的德育教育中,能夠發揚傳統文化的價值,促進小學德育教育的發展。本文將重點探討優秀的傳統文化在小學德育中應用的重要性,并根據小學德育教育的現狀,探究優秀傳統文化促進小學德育發展的實踐途徑。
【關鍵詞】優秀傳統文化? 小學生? 德育? 實踐探究
【課題項目】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傳統禮儀文化促進農村學生發展的實踐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17】GHB288。
【中圖分類號】G6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15-0238-02
引言
教育是國之根本,伴隨著國家的發展,社會文明的進步,國家愈發重視教育的發展,促進教育體制的改革,優化教育的模式,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是教育的重點目標。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尤其是在小學的教育階段,是培養學生,為教育打下基礎的重要階段,在這一時期加強學生的德育教育將會對學生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有利于為國家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促進國家的可持續性發展。
一、小學德育發展的現狀,德育教育開展的必要性
隨著教育的改革,教學理念以及教學模式的改進,教學的水平得到了全面的提升,但是教育仍具有其局限性,教育本身的發展與完善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并且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教育需要適時更新教育的理念與教學的方式和內容,是現代的教學中存在的較大的挑戰 。并且由于教學中其他相關的因素,導致教學的現狀仍存在較多的不足之處,不利于小學德育教育工作的開展[1]。
首先在學校方面,部分的學校仍然存在著對德育工作的不重視抑或是重視程度不夠的現象。受傳統教育的深刻影響,學校中以學生的學習成績作為考核的重點,所以導致教師以及學校專注于學生的課堂學習,對學生的德育教育有所忽略。其次是家庭的原因,隨著經濟的發展,家庭的生活質量日益增高,學生在家中的地位也越來越高,家長過分的寵愛,以及順從式的教育,導致學生養成自私、驕縱等不良的行為習慣,具備不良的思想觀念。另外家庭教育的缺失,家長認為教育是學校的問題,不能為學生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缺乏對小學生的德育管理。此外是社會環境的因素,在社會的大環境中,由于法律無法滲透于社會的各個方面,導致社會中存在著種種的不良行為和不良的現象,如社會的不良團體,非法組織,對人進行思想的侵害,向人們灌輸錯誤的思想,小學生思想單純,對社會的認知較少,不能正確的辨別是非,將會容易受其影響,產生錯誤的思想觀念。并且由于網絡的發達,部分學生過早的接觸于網絡,不能正確地對網絡文化進行篩選,導致不良的網絡文化滲透學生的生活,將不利于小學生德育的發展。所以在小學時期,正確地引導學生,加強學生的德育教育具有必要性[2]。
二、優秀傳統文化對小學德育的重要意義
我國是文明大國,擁有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傳統文化是國家的自信和文化的自信。傳統文化歷史悠久是經歷了時代的層層篩選所保留下來的寶貴的文化,值得后代去揣摩和研究,辯證地進行學習,取其精華,合理地利用傳統文化,將優秀的傳統文化傳承并且發揚。傳統文化涉及的范圍較廣,包括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主要有文字、書法、語言、曲藝、思想等。在德育教育的過程中,主要是應用傳統文化中古人的思想道德,以文學以及音樂或者繪畫為載體,向學生傳達美好的精神境界,宣傳良好的思想道德。
將優秀的傳統文化融入到小學的德育教育中,利用優秀的傳統文化的資源優勢加強學生的道德建設。首先,可以提高學生的文化修養,拓寬學生的眼界,增長學生的見識,通過優秀文化中鮮明的事例,為學生樹立道德的榜樣。例如“學習雷鋒好榜樣”,使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使學生養成樂于助人、愛國等美好的素質品德,有利于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促進學生自我價值的實現,并且滿足了國家對教育的要求,培養出國家所需要的高素質型人才,有利于社會的和諧,和國家的可持續性發展。
三、傳統文化促進小學德育發展中的實踐途徑
(一)營造校園氛圍,加強德育實踐
以校園為載體,結合優秀的傳統文化,營造出良好的校園氛圍,以此加強學生的德育實踐。首先校園是學生活動的重點的場所,并且文化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將優秀的傳統文化融入到校園環境的建設中,將可以發揮優秀文化引領的作用,使學生受校園傳統文化的熏陶,樹立良好的思想道德的意識,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根據心理學的現象分析,意識和行為通常具有一致性。意識是行為的內部趨向力,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往往可以指導學生的行為,有助于實現對學生的德育教育。
(二)傳統文化與德育與日常生活的融合
學生良好品德的教育需要社會、學校以及家庭三位一體,共同為小學生德育教育做出努力,所以在將傳統文化融入到德育教育的路徑中,需要將傳統文化中的德育教育與日常的生活相融合,滲透于學生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著名的物理學家牛頓曾經說過 “如果我比別人看得更遠一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吸取前人寶貴的經驗,豐富學生學習以及生活的方式,便是優秀傳統文化的力量,加強社會的宣傳作用,推進社會文明的進展,在社會范圍內普及傳統文化的德育教育。例如,在傳統節日中感受傳統節日的內涵以及意義,如,在國慶節感受國家的凝聚力,加深對國家的認識,增加國家的榮譽感與使命感,培養學生愛國的情懷。
(三)為學生提供大量的與傳統文化相關的課外書籍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優秀的傳統文化通常以書籍為載體,書籍是文化傳播的最佳途徑,通過優秀的傳統文化加強學生的德育教育,需要加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了解以及應用,所以為學生提供大量的傳統文化類的課外書籍,對小學的德育教育具有必要的意義。加強學生對相關傳統文化的閱讀,不僅可以培養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興趣,養成讀書的良好習慣,還可以增加學生的思想認知,陶冶精神情操,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3]。
(四)發揮網絡的優勢,讓傳統文化滲透于各學科中
借助互聯網的資源共享性的特點,為德育教學提供更多的教學素材,并且優化教學的方式,提升教學的水平,提高德育教育的效率,將傳統文化以及德育教育滲透于各個學科中,豐富教學的內容,拓展德育教育的時間以及空間。例如在小學的教材中融入傳統文化,實現教育與德育的同步進行,將具有教育意義的文章納入小學的課本中,例如,運用《孔融讓梨》等各種寓言故事,可以對學生的思想道德進行更加直觀的教育,加強對學生的德育教育。
結語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不僅需要教書,更需要育人,小學是德育教育的重點階段,抓住小學的關鍵時期將會對學生的德育有著事半功倍的作用。而加強小學的德育教育,提高教育的效率,需要與優秀的傳統文化相融入,發揮傳統文化的作用,實現教育的價值。
參考文獻:
[1]韓生功.小學德育教育中滲透中國傳統文化的實踐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44):82.
[2]張寧.小學德育教育中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合與滲透探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9(19):29-30.
[3]徐廣華,陳同華,徐丹.優秀傳統文化與德育教育融合的路徑探析——以聊城高級財經職業學校為例[J].職業教育(中旬刊),2018(09):28-30.
[4]孫濤.淺析在小學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滲透傳統文化[J].課程教育研究,2017(41):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