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蔚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日益加快,城市化和新農村的建設發展迅速,隨著國家對“三農問題”的大力關注,農村經濟有了顯著的發展,作為現代化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村經濟的發展對促進我國整體經濟發展有著重要意義。本文根據我國農村農業經濟管理發展現狀,對農村經濟管理工作的整體方針和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對新形勢下農村經濟管理的科學發展策略進行了探討,旨在穩定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加快新農村現代化進程。
【關鍵詞】新形勢;農村經濟管理;發展趨勢
引言
隨著生產力和生產水平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顯著提高,生活方式也隨之發生轉變,新形勢下,傳統的農業種植模式已經不適用現代化經濟發展的需求,其管理模式也應順應時代發展不斷進行創新,管理人員也應轉變思想觀念,綜合農村基本需要,保障農民切身利益,不斷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
1.農村經濟管理的整體方針
1.1減輕農民經濟負擔
隨著社會各界對“三農問題”的大力關注,國家已經減免、取消了許多涉農收費項目,還對農機、化肥、農藥實行免稅政策,制定了與農產品有關的進口稅收優惠政策,提高了農民從事個體經營時繳納增值稅、營業稅的起征點,并實行農業補貼政策,極大地減少了農民的經濟壓力。為促進農村經濟管理的發展,要根據農村農業經濟發展的具體情況,制定符合當下發展的稅收政策,不斷完善政府補貼獎勵制度,并對經濟管理的過程實施監督,解決農民反映出的問題,切身保證農民的利益,健全農村的稅收制度,緩解農民經濟壓力,提高農村生活水平。
1.2貫徹落實土地制度
農村經濟的發展主要依靠農業,包括種植業、漁業、畜牧業、林業、副業,對土地的依賴性較強,在開展農村經濟管理活動時,要落實土地政策。我國農村實行土地承包制,雖然隨著時代發展土地承包政策幾經變遷,但其目標始終在于維持集體所有、均地承包和家家庭經營,處理人與土地間的關系。因此,要健全土地承包制度,讓土地制度深入民心,實現土地的合理利用,不斷促進農村生產力和生產水平的發展。
1.3加強財務工作管理
在開展農村經濟管理活動時,相關部門與工作人員應準確把握農村經濟發展現狀,根據實際情況來制定相關財務管理體系,實現民主化管理。同時,要注重對財務人員的信息技術運用能力培養,設定電算化試點,將資產數據信息化,方便資源的整合與管理,提高農村財務管理工作的效率。最后,在進行農村扶貧活動時,要對資金的流動進行嚴格的監督,確保扶貧資金落實到貧困戶手中,實現透明化管理,保障農村財務經濟活動的順利進行。
1.4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
農村要重視起農產品生產、加工、運輸、出口等方面的發展,尋求區域合作,形成農業產業鏈,促進農業產業化的發展,為此,要加大對農村龍頭企業的扶持,讓其起到帶頭和模范作用,為村民樹立榜樣。同時可以對養殖業、種植業等實行區域推廣試點,邀請專家向農民傳授種植技術,提高農民的文化素養,奠定農業經濟文化的基礎。
2.新形勢下農業經濟管理的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
2.1農村經濟管理體制夠不完善
隨著一系列農村惠民政策的相繼實施,農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農村經濟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展,但大部分農村經濟管理人員仍采用的是傳統的經濟管理模式,通過組織大生產來提升效率、降低單位成本,缺乏對市場需求的預測,生長周期和物流運轉緩慢,農村經濟管理效率得不到有效提升,極大地限制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2.2農村土地管理制度不夠健全
隨著人口增長與人口遷徙流動,在土地集體所有前提下,土地承包制的長期穩定不便和穩定人地關系,損害了新增人口的應有權益,還有土地產權與使用權、土地流轉、宅基地等管理和分配過程中存在若干問題。對土地的審查不靈活,許多土地閑置、荒廢,缺乏相應的土地監督體制,導致農村土地利用率低下,阻礙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2.3農業經濟管理技術效率低下
目前,我國大部分經濟管理人員技術水平還不成熟,我國經濟管理的整體水平較低,管理者知識儲備不夠,無法真正地掌握現代化管理技術,管理水平與時代發展脫節,不利于農業經濟管理的發展。
2.4農業經濟管理人員素質不高
我國農村的農業基礎設施還不完善,從業者呈低學歷、老齡化狀態,大多依靠經驗進行農業生產和管理,實踐能力雖強卻缺乏相關的農業科學知識,有時經驗一旦出錯,將會造成巨大損失,限制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和經濟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
3.新形勢下農業經濟管理科學發展的策略建議
3.1健全農業經濟管理體系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村經濟也應不斷打破傳統模式束縛,在與時俱進中堅持科學發展與創新,汲取傳統管理模式中的優點,與現代化管理相結合,根據我國農業基礎資源規模較小、較為分散等特點,運用科學的方法解決發展中遇見的難題,在保證農業生產質量的前提下,實現農業品種的多元化,在規范化和科學化的經濟管理制度下,不斷推進農村市場經濟的發展。
3.2因地制宜發展特色農業經濟
我國地域遼闊,不同區域內的自然氣候條件不同,所適宜生長的農作物與農作物生長的習性也會有所差異,農村應該根據所處地區的條件、特色與需求進行特殊化的發展規劃,結合區域優勢,因地制宜不斷促進生產資源的發展。例如,我國的新疆地區,處高緯度高海拔地區,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可以在綠洲地區種植特色瓜果,用特色農產品來吸引消費,拉動區域內農業經濟的發展。
3.3培養高素質的農業經濟管理人才
我國農業發展歷史悠久,數千年來積累下了很多農業種植經驗,如漢代的《四民月令》、北魏時期的《齊民要術》,其中凝結著先人的智慧結晶,為后世農業的發展提供了不少借鑒經驗。隨著新時代的到來,農業經濟的發展不僅要依靠生產者豐厚的經驗,還需要大量的現代化人才,將農業生產、經濟與管理、社會學等學科知識整合起來,不斷加強對高素質、綜合知識較強、有農業實踐能力的農業經濟管理人才培養,運用專業知識來解決農業經濟管理中出現的問題,提高農業經濟管理的科學性。
3.4提升資源利用率,堅持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
我國農村地大物博,自然資源豐富,在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要合理規劃評估資源,運用科學手段,不斷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資源污染與浪費。同時,要注意經濟發展與保護資源之間的矛盾,注重能源資源節約、開發新能源、提倡綠色發展、制定相關經濟發展戰略規劃,在保護自然環境的前提下,實現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4.結束語
總之,隨著社會進步,農村經濟管理也應順應時代潮流不斷進行創新,根據農民需求、保障農民利益,健全管理體系、培養專業人才,因地制宜發展區域特色農業,堅持走綠色、可持續發展之路,不斷促進我國現代化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倫志紅.新形勢下農村經濟管理的創新策略[J].中國國際財經(中英文),2017(02)
[2]鐘原.基于新形勢下農村經濟發展面臨的主要任務及挑戰[J].南方農機,2018(23)
[3]付中野.論完善農村經濟管理推動農村經濟持續性發展[J].科技經濟導刊,2019(34)
[4]葛紅.簡析新形勢下加強農村經濟管理工作的思考與建議[J].農民致富之友,20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