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波
【摘? 要】新課改以來,大力倡導生本課堂,即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這要求教師精簡自身言語將課堂還給學生,凸顯生本位。筆者通過課例研究,嘗試從巧設問題情境還與生話語權、創編學習活動還與生自主權、用好多元評價還與生評價權三個維度實現讓學與生,幫助第一學段的孩子在語文學習中有所得,為以后的學習與發展打好基礎。
【關鍵詞】第一學段;精簡言語;生本課堂;教學策略
引言
《2011版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這就需要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成為課堂上說話最多的人,教師就得精簡自己的言語,將話語權、自主權、評價權還與學生。筆者現以蘇教版二上年級的《云房子》課堂教學為例,探尋第一學段“生本課堂”中精簡教師言語、凸顯生本位的教學策略。
1.巧設問題情境,還與生話語權
課堂教學的展開離不開老師的提問,如何在以生為本的前提下讓老師的提問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呢?這就需要語文老師巧編問題情境,提高問題的導向性。如語文課始的導入環節,往往是吸引學生注意力,創設高效課堂的重要環節。這時最好創設問題情境,將孩子快速帶入學習中。如在教學《云房子》一課時,我創設了如下的導入情境:
課前談話時,給孩子們欣賞了各種各樣不同材料做成的房子,有木房子、磚房、土房、玻璃房等等。
師:房子的種類可真多啊,今天,老師要帶大家去認識一種神奇的房子——云房子。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師:讀了這個題目,老師心中可是充滿了疑問呢?云房子是誰造的?小朋友們心中是不是也產生了許多疑問呢?
生1:云房子長什么樣?生2:云房子給誰住?生3:云房子是怎么造出來的?……
師:現在,你們就帶著這些小問號,趕緊讀讀這個故事吧!
學生心中產生的這些疑問,都緊緊圍繞課題展開,沒有天馬行空的亂問,這是由于老師的拋磚引玉已為學生的問題質疑指明了方向。我們知道學生都善于模仿,也是容易被調動的。當提到老師讀了這個課題心中充滿了疑問呢?一下子激發了孩子們的好奇心,加上老師的試問,幫助孩子們怎樣去正確質疑。老師這樣簡潔的一句話語,不僅將話語權還給了學生,還培養了學生的質疑能力。
研讀環節,老師的提問都來自于學生質疑的問題,它來源于學生,又為學生語文能力的發展服務,真正基于學情展開教學,做到了讓學與生。這樣的問題情境貫穿于整個課堂教學,有效減少了老師無效的課堂提問,從而精簡了老師的言語,讓學生多思考、多說話,真正將話語權還給了學生。
2.創編學習活動,還與生自主權
學習活動是語文學習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精心組織的學習活動,不僅讓老師教得輕松,而且學生學得興致盎然。筆者認為有學習活動的語文課堂才是真正的生本課堂,才能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要實現這一目標,就需要老師精心創編學習活動,還與學生自主權。
(1)同桌互助學字詞。第一學段的教學重點是字詞,并且識字量非常大。如何要讓學生喜歡漢字,能自主識字,必然要讓學生體驗識字帶給他們的成就感。同桌的小伙伴是學生學習的最佳搭檔。學生在積累了一定的識字方法后,何不讓學生進行自主識字呢?
在設計《云房子》一課生字教學環節時,由于蘇教版與人教版課文編排的不同,課文中很多生字學生已經認識。為了基于學情學生字,投影反饋學生圈出的生字與難字,采用同桌互幫互助的方式學生字,設定的環節目標是讀準字音,識記字形,最后通過同桌齊讀、交流等方式考察生字的學習情況。沒想到很多同桌躍躍欲試,這也發揮了了小老師的力量,幫助班內學困生學新詞。從而調動了學困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更減少了老師說教的時間,可謂一舉三得。
(2)小組合作習語言。《云房子》是一篇優美的童話,故事中的小鳥造了各種可愛的云房子,寫云房子的語言比較美且有特點,用上了“有的…有的…”或“有…有…也有…”的句式。這是需要學生積累的好句。但若都由教師講解會顯得灌輸式教學。在教學這一段時,可采用四人小組合作學習。
師:欣賞了這么多云房子,還有些云房子小鳥還來不及造呢?如果你是其中一只小鳥,你最想造怎樣的云房子。
出示:云房子造好了:有的像(? ? ? ? ?)那樣(? ? ? ? ? ?)。
云房子造好了,有(? ? ? )的(? ? ? ? ? ? ?)。
師:用上這樣的句式,說給你的組員聽
(小組內相互說說)
交流匯報
小組學習其實是一個互幫互助的過程。這樣的學習任務尤其活動二帶有一定的難度,一些學困生往往無話可說,若是在師的引導下只聽幾個學生的發言,他們并不能真正領會。若能在四人小組內先試著說說,在組員的幫助下嘗試說話練習,能幫助他們積累語言。小組合作學習不僅提供了全班學生說話的機會和時間,還是一個真正的言語實踐過程。老師通過創編學習活動,減少了自己說話的時間與機會,將學習自主權還與學生,凸顯了學生在語文課堂中的主體地位。
3.用好多元評價,還與生評價權
好的評價,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不僅能直抵學生的心靈深處,發散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再學習的欲望,同時大大減少老師課堂中的言語泛濫。恰當、合理的評價也能為教師更好地教和學生更好地學提供捷徑。
課堂上常采用的師生評價,以教師為主導,將教師的主觀意愿強加給了學生,沒有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很多時候老師評價的思維是比較狹隘,還不夠發散,這時何不將評價的權利交給學生,并教會學生評價的方式與方法。我們的課堂中希望多出現這類話語:聽了他的回答或朗讀,我想對他說些什么?
師:多么可愛的云房子啊,誰喜歡他?你來讀一讀
生:(朗讀自己喜歡的云房子那句話)
師:聽了這位小朋友的朗讀,你好像看到了怎樣的云房子啊?
生1:我看到了像大冬瓜那樣傻傻橫著的云房子,樣子可愛極了,我也想造一個這樣的房子。生2:我看到了十幾層高的大樓房,那幢云房子太高了,這只小鳥可真了不起。生3:我看到了很小很小的云房子,剛好只能住下一只小麻雀,這云房子也太小了。
師:小鳥們造的云房子各種各樣,可愛極了。我們一起來讀讀這段話吧!夸一夸這群能干的小鳥們。
學生齊讀這段話,學生讀得有滋有味,情趣激昂。
如在教學《云房子》一課時,當指導學生朗讀不同樣子的云房子那段話時,筆者設計了如上的評價情境。因為這段話充滿了想象的空間,通過引導學生對學生的朗讀做出評價,不僅培養了學生傾聽的習慣,還培養了學生邊聽變想象畫面的能力,讓學生真正走進文本,發散了學生的思維。這不僅凸顯了圖片的價值,也真正凸顯了以生為本的課堂教學。
總而言之,課堂是學生學習語文、發展能力的主要途徑。教師要改變一言堂的教學方式,留出更多的時間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特別是第一學段的孩子,教師要當好他們的引路人,幫助孩子喜歡上語文學習,并學會多種技能。身為語文老師,我們要基于學情解讀教材,巧設問題情境將孩子帶入課堂學習,床邊學習活動,豐富孩子的學習自主性,并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和評價方式,將課堂真正還給學生,從而實現以生為本的語文課堂教學。
參考文獻
[1]陳燕.以“學習活動”為主線推進閱讀教學過程的展開[J].教學月刊(小學版),2014(5).
[2]張曉華.談語文教學“問題設計”的三個注意點[J].教學月刊(小學版),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