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百馳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進程的不斷加快,許多初中語文教師意識到更新教育理念的重要性,要在實踐教學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發揮自身的專業優勢,逐步提高語文教學有效性,打造高效課堂。在實踐教學過程中,越來越多的初中語文教師發現深度傳統文化對于提高學生文學素養的重要影響,同時其有助于提升初中語文教學質量,文章主要針對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深度傳統文化的相關課題進行分析與探討,并提出了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初中;語文;傳統文化
初中課程體系中語文學科占據重要地位,語文學科教學直接影響著學生文學素養的形成,同時也決定著學生日后能否實現全方位發展。因此,教師要盡量提高對初中語文教學方面的重視,同時協調好相關的教學工作,明確教學中的重點。經分析后發現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滲透傳統文化利于學生主動接受語文知識,并提高學生的認知,使得學生的學習過程更具深度。文章首先針對現階段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影響傳統文化滲透效果的相關因素進行總結與探討,詳見下述。
一、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阻礙優秀傳統文化滲透的因素
(一)教學水平仍有提升空間
部分初中語文教師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更加強調培養學生的知識技能水平,并將其作為教學工作中的重點,無法突出知識中的難點,導致學生的學習效率不斷降低,學生也缺少學習方向作為指導,使之在學習中產生負面情緒。不僅如此,由于部分初中語文教師的綜合素質薄弱,未能意識到新課程改革的硬性要求并將其落于實踐,仍舊運用傳統的灌輸式教學,要求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完成所布置的練習題,卻未能意識到傳統文化滲透的必要性,導致學生無法形成較強的文學素養,缺乏對傳統文化相關的認知,難以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1]。
(二)家長對于傳統文化方面的認知不夠充分
現階段,部分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缺乏深刻認知,他們更多地希望孩子未來有更好的發展,卻未能注重細節,更多地關注學生的考試成績。這無疑是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使得家長無法意識到傳統文化學習的重要性,這樣將不利于語文課堂中傳統文化的滲透,也無法保證教學效果。由于缺少家長的支持與配合,傳統文化滲透效果不夠理想,很難達到預期目標。
(三)學生語文素養不足
從學生角度來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同樣受應試教育的限制,他們在學習過程中主要將提高學習成績作為重點,或是理解并消化相關的解題技巧,通過這樣方式取得良好的成績,均未能在實踐教學過程中自覺接受教師的指導,消化相關的傳統文化,無法意識到傳統文化相關知識的學習對于自身的重要影響。而上述問題的產生,對于學生全方面發展來講將是巨大的阻礙,學生也將無法自覺吸納優秀傳統文化,無法進行自我提升與自我完善,或相應提升文學素養與德育素養。
二、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優秀傳統文化的方案
(一)組織課外活動,有效結合傳統文化
初中語文教學環節教師可組織各類課外活動,引導學生參與實踐活動中,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將優秀傳統文化有效傳達,使學生受到相應影響,從而意識到優秀傳統文化學習的重要性與趣味性,自覺接受教師的指導,并形成主動學習的良好習慣。
例如,引導學生參與歷史悠久的文化型旅游景區,學生在參與這部分景點時將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并產生深刻的印象,切身體會并感受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利于中華精神的傳承與發揚,學生在參與實踐活動的同時也將領悟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
(二)在實踐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
教師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同樣要意識到滲透傳統文化的重要性與必要性,特別是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講尤為重要,影響著學生日后的成長與發展,可以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為其日后的全方位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滲透的重要學科,語文教師所肩負的責任較為沉重,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做好自我定位,明確語文教學工作中的重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充分發掘學生的潛力,同時要有效結合教材中的內容,針對性地滲透傳統文化,使得教學方向更加明確,調動學生學習古典文化的熱情。例如,在教授《使至塞上》等古詩詞內容時,就可以針對性地了解其中的意境,而后借助多媒體技術播放相關的音頻與視頻,營造活躍輕松的課堂氣氛。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也將放飛想象力,不斷地拓展想象空間,充分體會古詩詞中的意蘊,并想象大漠與長河的意境,在頭腦中形成完整的畫面,使得古詩詞的品讀更加細致、更具深度。借助古詩詞內容完成傳統文化的教育與滲透,將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能提升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知。
(三)在寫作教學中,激發學生融入傳統文化的欲望
寫作教學過程中同樣可以滲透傳統文化,逐步激發學生的創造力與想象力。例如,在學習部分古詩詞內容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基于作品的創作背景,產生與創作者之間的情感共鳴,然后斟酌字句的內涵,發覺其中的細膩情感,進而為日后寫作帶來更多的靈感,發揮自身的想象空間,使得寫作內容更具創新性。
三、結語
綜上所述,文章主要針對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滲透傳統文化的措施相關課題進行分析與探討,提出了相應的建議。
參考文獻:
[1]姚永峰.小學語文課堂引入傳統文化的價值與策略[J].學周刊,2020,24(0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