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會霞
【摘?要】課堂教學的情境創設是課堂有序教學的前提。教學情境包括“情”和“境”兩部分,是兩個部分的有機結合,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感情,學生寄情于境,在境中生情,學習的熱情才會被激發,教學效果才會提升。本文探究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情境創設的策略,以期與各位數學同行交流。
【關鍵詞】情境創設;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教學策略
新課改倡導情境教學法,倡導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積極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感情,學生寄情于境,在境中生情,學習的熱情才會被激發,教學效果才會提升。因此,激發學生的學習情感,促使學生以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充沛的感情投入到學習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創設教學情境,有助于提高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有助于學生理解數學教學內容,提高學生數學學習效率。
一、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情境創設存在的問題
(一)數學教師不愿將過多的精力放在教學情境的創設上
據了解,教師們都認識到情境教學的作用,但是如何有效創設教學情境,營造教學氛圍,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是對教師教學能力的考驗。且受傳統小學思想的影響,數學教師課堂教學中忙忙碌碌地抓教學質量,希望學生都能掌握教學內容,能在考試中不失分,因此,數學教學中灌輸式的思想依然較為嚴重。教師不愿把過多的教學精力運用在情境創設上,對數學教學情境創設的策略研究較少。
(二)情境創設粗制濫造,生搬硬套,激不起學生的學習熱情
實踐發現,有相當多的數學教師把情境教學目標定位于數學課堂教學上,認為清新教學只為當堂課服務,認為創設好情境有利于活躍學生課堂學習情緒,促使小學生能夠主動地參課堂學習,卻忽視了教學情境的創設,也是對學生該門課程學習興趣的調動,這種情緒調動可以延伸到課外,延伸到整個數學學習當中。因為情境創設,學生會感受到課堂豐富的內容,有趣上的數學學習過程。但很多的老師的情境創設粗制濫造,生搬硬套,激不起學生的學習熱情;還有的教師“為情境而情境”,情境創設脫離了小學數學范疇,小學生的思維跟不上,課堂上無效果,課外更不會有效果。
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情境創設的策略
(一)更新教學理念,創設生活情境
新課改理念反復強調學生課堂學習的主體性,呼喚教師將課堂還給學生,教師要做課堂教學的引導者,積極創造教學情景,激發學生主動的參與數學學習的而積極性。因為課堂教學情境創設是“情”和“境”的完美結合,所以情境創設最好貼近生活,以學生生活中常見的情境引入教學,便于學生理解,拉近和學生的距離感,激發學生對問題的探究欲望,吸引小學生主動參與到數學問題的解決中來。
(二)明確教學目的,培養學生能力
數學教學中,實際上是培養小學生認知知識的能力,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培養學生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各種能力的培養,在于數學問題情境的激發,實現數學問題探究的情感化,有助于數學問題的實踐化,既可以活躍小學生的思維,順利完成教學目標,還能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
(三)創設演練情境,進行實操訓練
數學學科有別于其他的學科教學,數學學科更注重演示和鞏固練習。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積極為學生創設演練情境,將教師的例題解題演示和學生的動手操作有機地結合起來,鼓勵小學生通過觀看、動腦、動手、表達、計算,調動其多種感官,全身心地解決數學問題,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還可以訓練和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
(四)創設游戲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游戲化教學也是小學教學的一大特色。小學數學教學中也可以創設游戲情境,迎合小學生好動、好玩的心理特點,通過游戲活動,將抽象、枯燥的數學知識教學在生動有趣的游戲活動中完成,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提高課堂學習的有效性。
(五)創設故事情境,提升學生素養
學生數學學習需要激奮的情緒,需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需要大腦的高速運轉。數學學習更需要運用數學故事進行引領和激發,運用數學家的故事和不懈追求的精神進行感召和鼓舞,充分調動學生數學學習積極性與自主性,以數學數學家的積極探索的精神來激發學生認真思考,努力學習的積極性,在數學教學中融入故事,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提升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深度理解和充分掌握。
三、結語
數學問題情境教學是一種有效的教學策略,通過教學情境的創設,激發學生的學習感情,學生寄情于境,在境中生情,其學習的熱情才會被激發,教學效果才會提升。但在實際教學中,因為教學時間和任務的限制,數學教師不愿將過多的精力放在教學情境的創設上,有些數學教師的情境創設粗制濫造,生搬硬套,激不起學生的學習熱情。筆者認為,在小學數學情景教學中,教師要更新教學理念,創設生活情境、演練情境、游戲情境、故事情境,明確教學目的,激發學生興趣,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提升數學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李馬特.淺談情境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實施策略[J].內蒙古教育,2017(11).
[2]徐燕.情境教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12).
[3]張曉云.情景教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體現與應用[J].數學大世界,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