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娜
摘要:紅色是中國共產黨的底色,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底色,亦是當代文化的底色。而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創造的新文化,是我國革命時期獨有的文化樣態,是我們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中形成的寶貴精神財富??倳洀娬{,“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學習紅色文化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為繁榮紅色文化提供了重要載體,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真正入腦入心;紅色文化作為寶貴的精神教育資源,積累了大學生的文化積淀,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重要價值導向。兩者相輔相成,協同育人。
關鍵詞:紅色文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探析
一、國內外相關研究的學術史梳理及研究動態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文化是民族之魂,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與世界先進文化已然成為當今時代的主旋律,在繼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基礎上融合世界先進文化內涵精髓的紅色文化是我國獨有的文化樣態和意識形態。截止目前,學界還未有關于紅色文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專著出版,只有部分論文闡述相關問題。大致從如下部分進行論斷:①紅色文化的德育功能屬性,部分學者將紅色文化當做對大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有效載體和理想范式,如曹開華等著的《大學德育中紅色資源開發與運用的現狀述評》(2008 年),強調紅色文化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優質資源和天然導向,增強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說服力。②紅色文化的傳播路徑,鐘家全從紅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其網絡化的角度進行論述,他主張將紅色文化與網絡傳播有機結合,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徑;此外還有學者將紅色文化納入教學實踐環節,豐富了教學內容,改進了教學方法,如孫炳芳、張學軍等著的《紅色文化資源在<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教學中的功能簡析》,提倡讓紅色文化進校園、進課堂,提升紅色文化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功效。綜上,學界對于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還處于零散階段,廣義與狹義的紅色文化內涵尚未提及,或過于抽象,或過于講求功用,導致理論與實踐分離,使得紅色文化的功能屬性尚未得到完全發揮,因此,將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過程,仍需繼續深化和完善。
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紅色文化的重要闡述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多次強調文化育人的重要性,是對優秀傳統文化功能載體的高度頌揚,是對當代青年學生群體價值取向的重要引領。2013年3月習近平在中央黨校建校八十周年慶典上指出“我們不僅要了解中國的歷史文化,還要睜眼看世界,了解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歷史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從中獲得啟發,為我所用。”(1)2013年8月習近平在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會議上強調“講清楚中華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講清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2)2014年2月習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講話時重點明確了“要講清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淵源、發展脈絡、基本走向,講清楚中華文化的獨特創造、價值理念、鮮明特色,增強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自信?!保?)習總書記強調提高文化軟實力,應該展現中華文化獨有的魅力,繼承與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基礎上,充分發揮精品文化育人的教育屬性。
作為革命建設、改革發展時期形成的紅色文化是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與革新,對當代大學生的思想引領與價值啟迪意義匪淺。2013年2月習近平在蘭州軍區視察時指出:“西北地區紅色資源豐富,是延安精神的發源地,要發揚紅色資源優勢,深入進行黨史軍史和優良傳統教育,把紅色基因一代代傳下去?!保?)2013年7月,習近平在河北調研考察期間,重點強調了西柏坡精神,指出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永葆我們的紅色江山永不變色;2013年11月,在山東考察期間,參觀了沂蒙精神展,指出沂蒙精神要大力弘揚;2014年3月,習近平赴蘭考調研指導工作期間,強調要把弘揚焦裕祿精神作為一條紅線貫穿教育實踐活動始終;2015年2月,習近平在陜甘寧革命老區脫貧座談會議上指出:“革命老區是黨和人民軍隊的根,我們永遠不能忘記自己是從哪里走來的,永遠都要從革命的歷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5)強調了延安精神的當代價值和重要意義。
三、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路徑
(一)堅持馬克思主義在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中的思想引領
馬克思主義是辨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有機統一,是在深刻總結歷史運動規律基礎之上而形成的完備的科學理論體系,馬克思主義在與中國發展的客觀實際結合后,更具備了鮮明的時代特色與歷史使命,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成果的重要保證,因此探索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實現路徑,就必須堅持在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體系的指引下,將紅色文化內置于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理論體系當中進行選擇與揚棄;以毛澤東思想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循序漸進的促進紅色文化與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有機結合。
(二)搭建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
促進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現實路徑絕不能僅停留在口頭層面,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方可實現。兩者融入的過程中鑒于紅色文化自身的多元性,首先要注重實施過程的多樣化與教育方式的多樣化,在全面把握紅色文化內涵與價值的基礎上,對其進行梳理整合,以互聯網為契機,改變單一、僵化的教育方式,多管齊下,以發揮紅色文化的整體合力;其次,針對紅色文化內涵的層次性,在融入路徑與載體建設中要保障實施過程的多層次性,做好紅色文化的現代轉化,將理念闡釋外化為具體的實踐行動,同時做好個體差異區分,轉變“一刀切”的教育方式,做到形式多樣、精細化的教學管理。最后,緊扣兩者融入過程中實現路徑的不同結合點,針對大學生成長的各個階段,采用不同的教育形式,將紅色文化的理論應用到與大學生切實相關的現實性問題中來,充分發揮其當代的指導意義。
注釋:
在中央黨校建校80周年慶祝大會暨2013年春季學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Z],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學習文件選編[C],北京:黨建讀物出版社,2013.
習近平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3-8-19.
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2-14
習近平在蘭州軍區視察時的講話[EB/OL],新華網,2013-2-5,http://news.china.com/zh_cn/hd/11127798/20130205/17670614_3.html
習近平在中國延安干部學院舉辦的陜甘寧革命老區脫貧致富座談會上的講話[Z],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學習文件選編[C],北京:黨建讀物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