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其成
摘?要:21世紀,教育管理的基本單位——班集體有了新的內涵,“民主平等、團結友愛、安定有序、充滿活力”是新班級建設的十二字方針。其中,民主平等位于十二字方針之首,是打造和諧的新型班集體的基石。民主平等的環境中,學生之間、師生之間能夠展開心對心的溝通,形成“勁往一處使、情往一處生、心往一處靠”的團結、友愛、安定的氣氛。故而,班主任有義務將民主公平的根扎進班級,生發出和諧班集體的大樹。
關鍵詞:小學;民主;公平;和諧;班集體
班級是學生個性全面發展的優質環境,和諧班集體是學生成長成才的保證。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正處于身心萌芽階段,個性、心理的芽兒長得好不好決定了未來的樹長得直不直。故而,班主任要打造和諧班集體,給小學生提供一個好的生長環境。俗話說,“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和諧班級中,自卑的孩子變得自信了,自傲的孩子變得友愛了,冷漠的孩子變得溫暖了,膽小的孩子變得膽大了,狹隘的孩子變得寬容了。和諧班集體就是兒童成長的陽光、土壤、空氣,必不可少。
一、“民主公平”對于建設和諧班集體的重要意義
民主是一座心心相連的橋梁,民主的程度越高,心之橋越寬越廣。當民主的橋寬而廣時,踏橋而上,學生會產生主人的意識,自覺參與班級事務的管理,成為助力班級良好發展的重要因素。與此同時,民主的思想讓學生形成了“人人平等”的觀念,大家平等交流、建言獻策,助長了班級的和諧之風,凝聚了班級的和諧之氣。故而,民主是建設和諧班級的基石。
生活環境不同,學生們會存在個性上的差異,有些個性討喜,有些個性容易遭人誤解。面對性格各異的學生,班主任要一碗水端平。故而,公平是班級和諧、健康發展的前提條件。在公平的生活環境中,學生會產生人人平等的思想,自動修剪掉個性上的一些“歪枝”、“錯叉”,健康成長的同時鑄就和諧班級。
班級與學生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系,和諧的班級孕育全面發展的學生,健康成長的學子造就和諧的班級。而民主公平思想發揮著指導性作用,指導學生行動和班級建設行為,實現了班集體與學生的良性互動,夯實了和諧班集體的基礎。
二、“民主公平”下和諧班級的建設策略
(一)以“民主公平”為基,制定班規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正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大到國家,小到家庭,任何一個集體都需要遵守生活法則,班集體也不例外。立班之初,班主任會定下在班級中學習、活動的一些規則,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習慣,建設健康、和諧班級。可是,規矩定什么?定的規矩能否真正有利于班級發展?這些問題的解決依賴于民主公平思想、理念的指導,民主公平思想下制定的班規是和諧班級的班規,是真正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班規。
比如我班的班規:
1.學習:學生之間可以互相交流,共同完成作業,但是禁止抄襲;每日作業自覺交給課代表,杜絕催交現象;不同嘲笑詢問問題的同學……
2.衛生:人人參與勞動,自己的區域自己負責;不強制每天勞動,但要保證區域干凈……
3.管理:一人負責一周的班長職務;隨時提出管理建議……
班規處處體現了民主公平,比如“每日作業自覺交給課代表,杜絕催交現象”,該規則滲透了“公平”的思想,課代表不是催交的“奴隸主”,學生也不是“奴隸”;又比如“隨時提出管理建議”,該規則充分體現了民主,讓學生明白了:自己是班級的主人。在該班規下,學生日日沐浴民主公平之風,鑄就了和諧班級。
(二)以“民主公平”為則,自我管理
自我管理將學生烘托成了班級的主人翁,一切事務由自己說了算。與班主任管轄的班級相比,自我管理集中體現了民主公平思想,穩步邁向了和諧班集體。具體來說,自我管理中,學生之間形成了一種良性競爭關系,彼此暗下決心:一定要比對方做的好,無形中實現了班級的健康。
比如我班的班級管理。本著民主公平的原則,班主任不能再充當發號施令者,這會極大降低學生參與班級事務的積極性。轉念一想,我實施了自我管理,通過學生自己管理自己的事務的民主公平作法打造和諧班集體。在自我管理中:首先,學生學會了與人溝通,奠定了和諧班級的人際基礎。比如,“搞衛生”這一塊兒。許多學生想打掃A區,避開B區,由此產生了矛盾。面對矛盾,大家需要想辦法解決,實現衛生的科學管理。于是,學生們坐在一起,每人說出不想打掃B區而想掃A區的理由。面對一些有特殊情況的學生,大家互相照顧、體諒,讓他們負責A區;面對沒有特殊原由的學生,大家實施“輪值”制度。其次,學生學會了正確處理事務,奠定了和諧班級的能力基礎。比如,辦板報這件事兒,由于辛苦,學生都不想干。作為當值干部,小A建立了獎勵機制,沖著“豐厚”的獎品,學生們爭著辦板報兒,問題迎刃而解。所以說,班集體的和諧離不開富含民主公平思想的自我管理。
(三)以“民主公平”之風,開展活動
歲月靜好的背后是負重前行,和諧班級的背后是累累活動。一個班級不經歷幾場活動無法成長,學生不經歷幾場活動無法沉淀。故而,班級活動是學生、班集體沉淀民主公平思想的主要場所。在活動的過程中,學生用身體力行來實踐民主公平,造就了和諧班集體。
比如,班干部選舉的活動中,由學生提議班干部人選并投票選舉,票數多者獲勝。這讓學生明白:每個人都是一塊金子,都有發光的機會。既不要看輕自己,也不要看輕別人。鑒于這一認知,學生不再“輕視”、“嘲笑”同學,“三人行,必有我師”在班級中蔚然成風。又比如,“貧困山區兒童獻愛心”活動中,我沒有直接決定活動的主題和內容,而是與學生共同商議。在商議的過程中,學生大膽提出自己的構想和意見,比較不錯的有“畫友相會”(學生為山區兒童送去自己精心挑選的畫冊,山區兒童回之以自己的畫作,實現學生與學生之間愛的互動和心靈的慰藉),實現了個人價值。在一個個的活動中,學生閃耀出了自信、能干的光芒,實現了和諧班集體的建設。
(四)以“民主公平”之韻,打造環境
民主公平不是一句簡單的口號,落實到行動中才能發揮作用,而文化環境是民主公平的主要載體。文化環境讓民主公平變成了掛在墻上日日踐行的標語——善待身邊的每個人,讓民主公平變成了可觸可感的主題班會,讓民主公平變成了大家共同建設的讀書一角,讓民主公平變成了匯聚眾人智慧的班徽。在滲透著民主公平之韻的文化環境中,班集體走向了和諧。
比如,我班文化環境的打造。就制作班徽一事兒來說,首先,孩子們七嘴八舌地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之后,提出個人想法的同時大家進行了思維碰撞。在集體勞動下,一枚象征著團結、友愛的班徽誕生了。班徽就像一個警示,當問題、矛盾出現時它就會發揮隱形的作用,推動班級和諧發展。當言行禮貌、友愛、規范時,一個個凝聚成班級的學生就營造了和諧的氣氛。故而,飽含民主公平的班級文化環境促進了和諧班集體的建設。
總而言之,和諧班級是安定、友愛、團結、互助的班級。民主公平是建設和諧班集體的“源泉活水”,飲下民主公平之泉,學生這個小因子就會不斷地發出愛和善的力量,力量凝聚成形之時和諧班集體也隨之誕生。
參考文獻:
[1]閆峰.民主管理,共創和諧[J].中小學電教(下半月),2011,(011):160.
[2]尹利.班級和諧管理[J].科學咨詢,2014,(18):60-62.
[3]廖翠玲.簡析如何創建和諧班集體[J].中學教學參考,20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