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培培
摘 要:隨著教育水平的逐年提升,高職院校的育人體系也不斷完善,為社會不斷培養高素質的服務業全能型人才,在全新歷史時期高職院校應采取“三維共育、多元合作”的人才培養策略對學生進行教學引導。本文結合高職院校教學實際,對這一問題展開探討,僅以拙劣之筆,權且拋磚引玉。
關鍵詞:服務業 ?三維共育 ?多元合作 ?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F272.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20)07(a)--02
對人才的培養是高職院校的首要教學目標,而人才培養方案是其重要教學手段,具體來說高職院校應從學校、家庭、社會三個層面對人才進行培養,同時也應注重學生、師生以及校企的多元化合作。只有這種全方位多角度的教學體系,才能保證服務專業學生綜合素養的不斷提升與完善。
1 “三維共育、多元合作”人才培養模式介紹
1.1 校方育人提升專業能力
人才培養方案具體來說就是利用現代化全新教學理念,結合健全穩定的課程教育體系以及管評方式,對學生實施人才培養的統稱。在如今“三維共育”教學理念的支撐下,對學生的教育不應僅僅停留在學校教育方面,還應結合家庭教育以及社會教育,對高職院校服務行業的學生進行培養。但是,無論教育觀念如何更新,學校教育還是學生教育的最基礎場所。因此,首先從學校育人方面對學生進行培養的層面講起,學生學習最基礎的依托是教科書上的理論知識,因此應將服務行業專業理論培訓知識,以及崗位培訓的職業素養作為最基礎,也是最核心的教學內容,這對學生未來發展中能否成為一個合格的服務型人才,具有基礎作用。另外,在學習理論知識的過程中,也應注意對實訓知識的學習,理論與實踐二者具有相輔相成的重要意義,離開了實踐的理論如同紙上談兵,而離開了理論的實踐也如同沒有根基的浮萍。在實作教學方面,教師可以營造教學場景,讓學生在模擬仿真環境中進行實作學習,也可以帶領學生到合作企業進行真實的實踐學習,這種模擬實作與真實場景實作的雙管齊下的實作教學,會為學生實作能力的提升,帶來一個質的飛躍。
1.2 家庭育人提供成長空間
在全新歷史時期,教育已經不僅僅是學校單方面的工作,同時還需要家庭和社會來進行配合,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學生有一個更加全方位、立體化的學習環境,而并非是在學校學習以后,出了校門就沒有良好的學習環境,從而影響學生的學習質量。以下將從家庭育人這一層面,淺析家庭環境以及家長對學生學習的關注度對學生的影響。家長是學生的首任教師,雖然高職學生已經具有相對完善獨立的人格,可家庭環境對其的影響仍不可小視。試想,一個終日沉迷于游戲或者追劇的,沒有學習氛圍的家庭又怎么能夠培養出一個具有良好學習意識,以及學習習慣的學生呢。反之一個充滿正能量,書卷氣息十分濃的家庭,自然會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產生良性影響。具體來說,家庭育人首先應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使學生有一個健全穩定的成長空間。家長應對學生講述道路,從家長這一層面說明服務專業的就業前景,以及專業優勢。同時,家長也應與學校及教師保持一個密切的聯系,家長應做到對學生在學校的學習情況有一個基礎性、客觀性的了解,進而針對性地從家長層面對學生進行輔導。并且,還應給予學生身心雙重支持,做學生永遠的強有力的后盾。
1.3 社會育人營造塑才環境
相比于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會其實才是學生需要一生用來學習的最終場所。不過從傳統教育教學理念來講,社會育人繼家庭育人和學校育人之后,隸屬最后一個學習場所,而當前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使得各項工作、學習的速度都加快了。因此,社會教育也應提早展開,在高職教學環境中進行介入,使學生更加全面地對社會文化有一個提早認知,從而對自身的快速成長起到一個促進作用。具體來說,社會育人可以從社會力量介入學校,以及學校帶領學生進入社會進行實踐學習兩方面談起。前者是指社會上與服務行業相關的企業深入到高職院校中來,讓企業的相關領導人為學生進行實作課程的實踐化教學引導,為學生講述真實的服務行業中發生的具體案例,并對此進行分析,幫助學生提升實踐學習經驗,從而為將來步入工作崗位對行業的規則有一個基本的認知。而后者是指教師帶領學生深入到與學校合作的相關企業,使學生在企業內部親身體驗服務行業的工作程序,使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對實作能力也有一個質的提升。
另外,從社會大角度來講,應注意隨時為高職院校學生營造一個合適的環境,以便助力高職院校學生可以更加高效快捷地提升學習質量,提高專業素養,從而保證從學校、家庭、社會三個層面對學生實行有機共育,真正地將“三維共育”理念落到實處。
2 “三維共育、多元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探究
2.1 生生合作強化日常交流
傳統的教學模式大都主張教師按照教學大綱逐條進行認真講解,這種教學方式是無可厚非的,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教育理念為了適應社會發展,也進行了逐漸更新。因此,傳統的教學模式應該輔以新型的教學模式,這種雙管齊下的教學手段,可以使學生的學習能力更加優質高效。在生本教育大背景下,高職院校也應倡導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對學生進行教學引導,這樣可以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提升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自發自覺地對服務專業知識進行學習。在高職院校服務專業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采取多元合作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教學引導,這樣可以使學生的學習能力有一個穩定提升。首先,教師可以利用分組模式,對學生進行教學引導。分組應該采用互補形式,一個學習小組的學習成員以六人為宜,應保持有兩名學習能力較強的、兩名交流溝通能力較強的、另外兩名能力稍弱的,這種互補性的搭配無論是從班級整體教學層面,還是從學生個人層面而言都具有較強的科學合理性。在學習小組搭建好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學習小組內進行主題式討論。畢竟,學生之間由于年齡無差異、時代感無差異,具有較多的共同話題,以及共同的對人對事的大致相同的看法,因此具有較強的易溝通性,這種生生合作的學習模式,可以使學生對學習有一個更強的自覺性。而且,還可以使組內學生在學習和生活方面進行取長補短,從而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從整體上有一個較高的提升。
2.2 師生合作督導學習進度
高職學生雖然已經具備較強的獨立性,在思想方面已經相對成熟,同任何學習與生活方面的事情也都有了自己的主見。但這并不意味著教師就可以放棄督導的權利,相反教師對學生進行的學習督導同樣不可小視。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仍舊需要發揮相對主導地位,對學生的學習從理論與實踐兩個角度進行引導,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更加全方位、多角度的提升。教師對學生的督導可以分為課前、課堂和課后三個環節,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對此來進行展開。因此,課前督導指的是利用多媒體在課堂教學工作之前,對學生進行預習督導,使學生在課堂學習之前,就對所學的知識有一個客觀性的認知,可以促進學生在課堂環節對知識的掌握速度。而課堂督導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環節,利用提問、模擬仿真等手段,監督并指導學生應如何有效利用課堂環節進行學習,畢竟教育觀念如何更新,課堂環境才是學生學習的最基礎根據地,教師也只有在課堂環節對學生進行有效督導,才是提升學生質量的有效手段之一。而課外教學督導則指的是教師應利用多媒體,在課外的時間督導學生的溫習情況以及作業完成情況,使教師可以對學生在課堂后的學習情況有一個實時性的跟蹤了解。同時,課外督導不僅包括對學生進行督導,同時也包括與學生家長進行溝通,使家長對學生在學校的學習生活有一個系統化的認知,從而將師生合作和教師與家長的合作良性有序的進行下去。
2.3 校企合作提供就業渠道
對于高職院校服務專業的教學而言,教師首先明確教學方向,學生的學習就是以就業為目的,而如何確保將來在就業崗位上成為一名優秀的服務型人才,則是學校學習的唯一目的性。對于多元化合作教學而言,校企合作作為多元化合作的最后一個環節,較比之前的生生合作與師生合作而言,對高職學生的學習來說,同樣具有重要的作用。校企合作具體來說就是社會上相關服務行業的企業應與學校保持戰略性合作關系,企業可以與學校簽訂就業式人才培養基地協議,學校根據協議內容,定性進行全能型服務人才的培養,這種有針對性的人才培養計劃可使企業、學校、學生都得到實惠,企業可以得到全能型優秀的服務型管理人才,從而為企業的長久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性助力。而學校則可以提升自身的知名度,從而逐步發展成為全能型人才的培養重點基地,為社會創造出一定的社會價值與經濟價值。而學生也可以從自身層面提升專業素養和專業技能,為自己職業能力的提升起到鋪墊性的基礎作用。這種多元化的合作方式,是一種多維度的新型教書育人模式,相信這種模式對當前的教育發展具有重要輔助作用,同時也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了人才輸出保障。
3 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發展進程的不斷加快,對高職院校的教育水平的要求也不斷提高。在高職服務專業教學實踐中,教師的教育理念應與時代教育發展理念保持高度同頻,利用“三維共育、多元合作”的教學理念對學生進行教學引導,這樣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專業素養,從而有效助力學生在將來的工作崗位上可以更好發展,從而使高職院校職業塑人的辦校宗旨得到更好實現。
參考文獻
吳愛珍.高等職業院校應用型市場營銷人才的培養途徑——企業項目走進市場營銷專業課堂[J].中國商論,2017(18).
胡保才,楊秀蓮.高職院校市場營銷專業校企合作培養模式的思考[J].納稅,2019(20).
寧玉梅,李龍.應用型高校市場營銷專業教學改革研究——基于校企實踐教學合作模式[J].現代商貿工業,2019(24).
曾琴.校企合作中高職市場營銷專業實訓平臺建設分析[J].科技資訊,20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