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供給側改革逐步深入,區域經濟的發展對高職院校連鎖經營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文章從安徽省連鎖經營企業發展新態勢出發,分析了連鎖經營企業的轉型發展路徑,并在此基礎上深入分析了高職院校連鎖經營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現狀以及改革路徑;旨在更加精準地為安徽連鎖企業提供高素質綜合性人才。
[關鍵詞] 供給側;高職院校;連鎖經營與管理
2015年年底,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上明確指出,“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隨著近年來供給側改革的逐步深入,各地區產業結構調整及發展更加合理,各類經濟實體在新的環境條件下對于專業技術人才的要求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各高職院校如何培養出既具備本專業相關知識和技能、又能適應新經濟條件下區域經濟發展要求的高素質人才,就成了當前高校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
對于高職院校的具體專業來說,適應區域經濟發展,配合產業結構調整,對接企業單位要求,相應的設置本專業的課程體系,從而實現專業課程從“需求側拉動”轉向“供給側推動”,為安徽省區域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升級,提供更加符合市場需求的專業性高素質人才。
1.連鎖企業進入“大數據”時代
2016年10月份的阿里云棲大會上,馬云第一次提出了“新零售”概念[1]。在新零售的新環境下,現代連鎖業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依托互聯網,將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手段,融入連鎖經營企業整體生態圈,對商品的生產、流通、銷售都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個非常顯著的改變就是,大數據對于消費端的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
比如,連鎖企業線上線下的共同發展,導致消費者在使用企業app進行購物時候,可能會發現首頁推薦正好是他們曾經購買過、曾經瀏覽過或者是感興趣的產品。這就是大數據對于消費者統計產生的作用。這種數據統計有利于節約消費者挑選時間,提高購買效率和精準度,增加顧客黏性;連鎖企業也可以根據消費者數據提供更好的優質服務、增強顧客的體驗感。
目前一些大型零售業,沃爾瑪、家樂福等,在超市內部都安放了數據收集裝置,不僅方便統計、分析、跟蹤顧客的各項數據和消費心理,而且為現代化新型無人超市的建設創立了條件。
2.連鎖企業進入商業渠道融合發展新模式
2010年以前人們主要在購物中心、商場百貨等實體門店進行消費,2010年后以天貓、淘寶、京東為代表的電商成了新的消費平臺。但無論是線下實體店,還是線上電子商務渠道,都要滿足現代消費者的需求變化,也就是要滿足95后、00后個性化的消費需要。這些消費者更強調自我主張和個性化的存在感,在消費過程中強調線上線下的體驗感,并且更強烈地要求參與到商品的生產、制作、銷售和購買的全過程中。這就要求現代連鎖企業需要更加適應現代消費者需求,發展線上線下渠道融合的商業新模式,將傳統連鎖企業與現代互聯網經濟完美融合,激發年輕一代消費者的興趣,促進消費體驗,提升顧客黏度。
3.信息技術不斷創新對連鎖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現代化的連鎖企業大多是在傳統零售業和電子商務聯合發展的基礎上升級而來的。現代連鎖業更強調顧客體驗和感官體驗,也就是消費者進入店內之后,可以通過觸覺、視覺等獲得商品和服務的直觀感受,而現代化的新門店可以更好的滿足這方面的需要。
除此之外,新型連鎖企業的未來核心競爭力更多的會體現在運用云計算、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等現代信息技術,對傳統連鎖業進行“供給側”改革,將現代化技術全面運用到商品的生產、銷售、購買的全過程;運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為連鎖企業提供全方位的軟硬件平臺技術支撐,提高企業內外部信息資源流動效率,提升企業各生產要素的使用率,最終提升現代連鎖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打造出更加適應現代化社會和區域經濟發展的新型連鎖企業。
4.順應數字中國戰略,打造一體化供應鏈體系
2017年底,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體學習時明確指出“要加快建設數字中國”,而數字化恰恰是連鎖業供給側轉型升級改革的一項重要措施。目前,安徽省連鎖行業供應鏈已經逐步在向協同一體化方向發展,以蘇寧物流為代表的流通行業,正在逐步建立以大數據分析為基礎、眾多中小企業橫向聯合的綜合性數據分析平臺,進一步在省內打造出適應現代化經濟發展和產業轉型的新型供應鏈體系,全面提升流通效率。除了大力建設新型供應鏈體系之外,對于相應的專業人才需求相應增強。
在未來十年中,安徽省會加大對于專業化供應鏈人才的培養力度,將培養出一批連鎖行業大數據分析人才、信息化環境下客戶關系管理人才、數字化市場營銷分析人才等等,從而從人力方面全面推動安徽省區域經濟的大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
1.大力提升連鎖經營企業產品與服務的體驗感
新營銷、新零售環境下,對連鎖經營企業的產品與服務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消費者體驗主要體現兩個方面:
一是消費者購物場所、購物環境的升級換代。連鎖企業需加大對購物場所中現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方面的應用。當下最流行的無人零售、智慧門店、無界零售、無人餐廳、無人送貨、VR體驗館等等,均是現代化高科技與連鎖企業緊密結合的產物,不僅大大提升了企業運營效率,也大幅度提高了消費者對企業產品和服務的體驗感[2]。
二是產品與服務在內涵、特點等方面與新時代下消費者情感的要高度結合。消費者體驗不僅僅指物理、感官上的體驗,更多的應當體現在產品如何展現出本身的特點、以及如何激發出消費者內心的情感體驗。
2.主動洞悉新趨勢,積極發展新技術
任何行業都必須要順應國家經濟發展的大趨勢,連鎖經營企業也不例外。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明確指出“發展現代互聯網產業體系”,組織實施“互聯網+”重大工程,加快推進基于互聯網的商業模式、服務模式、管理模式及供應鏈、物流鏈等各類創新,培育“互聯網+”生態體系,形成網絡化協同分工新格局”。現代連鎖經營企業應當緊跟時代步伐,創新企業運營機制、改革企業商業模式,實現連鎖企業線上線下全方位多角度融合,提升資源配置和運營效果。
同時,連鎖經營企業還要積極使用現代化新技術,實現軟硬件的全面革新。連鎖企業在云計算、大數據統計和分析、一站式服務、智慧零售、智慧物流、虛擬體驗、智能支付等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的使用上,都應當有整體的規劃和建設方案。
3.提升連鎖企業數據分析能力,提升企業運營效率
對于現代連鎖經營企業來說,要想實現線上與線下的全面融合,就要充分實現現代化數據資源共享水平和數據分析決策水平。例如阿里巴巴、京東、亞馬遜等電商企業,早已實現了運用網絡優勢,對海量的消費者數據進行分析,根據消費者喜好、特點精準推送其所需產品的功能。在未來的十年內,數據信息將成為連鎖經營企業最重要的新資源。
因此,對于安徽省內的連鎖經營企業來說,一方面要加強數據分析專業團隊建設,可以在企業內部設置專業的數據分析職能部門,或者將數據分析整體外包給本地相關企業。另一方面,企業要全面提升銷售和服務過程中的數據分析和運用水平。企業要加強線上購物體驗感,通過信息化技術優化消費者商品推送功能;建立企業專屬網絡社交平臺,對本企業消費者進行專業化的網絡社群營銷,對高黏度的顧客進行更加精準的企業產品活動的推送,提升消費者參與度和互動性,進而全面提升企業運用效率。
1.專業人才培養定位不夠精準,供需錯位
目前安徽省高職院校開設的連鎖經營與管理專業,在人才培養定位方面,仍然偏向于傳統連鎖經營企業,人才培養方案未能與時代接軌,體現出信息時代下的連鎖企業人才培養需求,而且也缺乏特色。新的經營模式的不斷涌現,如無人售貨、智能小店、VR演示等等,再加上長三角地區對現代化零售業人才需求量是巨大的,非常注重員工的數據分析能力、現代化連鎖企業管理能力、信息技術的運用能力等。但目前的各高職院校對于這些需求尚不敏感,人才培養定位與市場需求脫節,綜合型高素質連鎖人才短缺,不能滿足企業未來發展的需求。
2.課程體系設置欠合理,課程教材體系陳舊
由于專業人才培養定位不夠精準,與市場需求吻合度不夠,導致省內高職院校在課程體系設置上缺乏合理性,課程設置安排上與市場需求嚴重脫節。具體表現在:同一專業內不同課程之間內容雷同;課程體系設置未能體現出最新的社會經濟對人才的需求;授課內容偏向于傳統連鎖經營內容;授課方法偏理論,實踐操作比例不足;實訓場地(尤其是新型零售類)不足,未能滿足學生實訓需要;等等。此外,在教材的選用上,也存在著脫離實際、過于陳舊的問題。連鎖經營與管理專業在教材建設方面,存在著與行業企業實際聯系不緊密、未能按照企業實際工作流程和需求設計教材、教材內容未能結合最新的信息技術、前沿領域知識等問題。
3.缺乏深度校企合作,專業建設未能體現最新的行業發展趨勢
省內高職院校連鎖經營與管理專業在校企合作方面,普遍力度不足,深度不夠。安徽省內大型連鎖企業,由于區域發展的原因,本身在信息技術使用、智能門店設置、高技術人才儲備等方面,落后于長三角經濟發達地區;這就導致與高職院校進行校企合作時,行業最新趨勢研究不夠,深入度不足,崗位設置浮于表面,合作流于形式。
再加上企業能夠為學校提供的崗位數量有限,而高職院校連鎖專業學生數量較多,導致很多校企合作在學生最基本的職業崗位技能訓練方面都未能深入開展,更別說訓練到符合現代信息化社會發展最新趨勢和潮流的數據分析、智能技術等全新職業崗位技能。
1.創新連鎖經營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體系
連鎖經營與管理專業應當加大對現代區域經濟發展的市場調查力度,對周邊發達地區連鎖企業進行深入調研,調查企業的用人需求、現代先進技術使用、現代化商業模式運用、本專業畢業生就業情況反饋、前沿課程設置方案、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方案等,學校與連鎖行業協會、企業、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共同商討出對本專業用人的需求、人才培養目標和定位,制定出符合新形勢下區域經濟發展需求的連鎖專業學生必須要具備的職業崗位技能;從而培養出適應安徽區域經濟發展和結構調整、順應長三角經濟區高素質人才需求的新零售、新營銷類連鎖經營與管理人才。
2.構建校企合作新模式,推進“學徒制”人才培養
省內高職院校的連鎖經營與管理專業要進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構建校企合作新模式,大力推行“學徒制”人才培養。由校企聯合招生,聯合培養,共同育人。通過集中授課、企業現場培訓、任務訓練、崗位培養等教學形式,實現現代化新形勢下的連鎖專業人才培養需求。體現出校企雙主體、交互訓教、崗位培養、學徒雙身份、工學交替、在崗成才等特征;全面培養學生的職業核心技能、創新意識和人文素養、以及新經濟條件下應當具備的新技術新技能。
3.改革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加強新型教材建設
專業課程的教學按照職業崗位的能力要求,充分體現雙主體育人、雙場所教學、校企一體化的現代學徒制特征。采用項目導向、案例分析、任務驅動、模擬教學、任務訓練、角色扮演等教學法,教學內容與安排遵循學徒認知規律及適合學徒工學交替的學習形式要求,發揮校企導師各自的教學優勢,通過課程教學、基本技能訓練、崗位培養,不斷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以滿足企業崗位要求。在教學過程中,可通過數字化資源、教學資源的開發與使用,結合崗位工作案例,提高課程教學效果。要想實現教學改革的深入開展,就必須進行新型配套教材的建設。
4.創新連鎖經營與管理專業課程體系
連鎖經營與管理專業結合區域經濟發展需要,創新和優化本專業的課程體系。在傳統課程改造基礎上,根據區域經濟發展的要求和新形勢新技術需求的特點,適當增設如下課程:新零售基礎、數字化營銷、門店現場管理、跨境電商、現代物流管理、速錄與辦公自動化、創新創業實踐等課程。
此外,還可以將課程內容與專業資格證書考試相結合,使課程體系更符合現代經濟社會對專業人才的要求,從而達到為區域經濟發展培養高素質、高技能、高水平的連鎖經營與管理專業化人才的目的。
區域經濟的新發展對連鎖經營與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課程設置等都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安徽省高職院校應當在對連鎖企業進行調研基礎上,對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設置、課程體系的完善、教學教法的改革等方面進行全面調整,從而適應“供給側”環境下區域經濟快速發展對高職院校提出的更高要求。
參考文獻:
[1]史錦梅.新零售:零售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業態[J].當代經濟管理,2018.4(4):1-4
[2]張小英.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下推動實體零售創新發展的路徑分析[J].商業經濟研究,2019.2:5-8
[作者單位]
安徽工商職業學院,安徽 合肥 231131
[作者簡介]
汪飛燕,女,安徽馬鞍山人,安徽工商職業學院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為市場營銷、連鎖經營與管理。
基金項目:2017年安徽省教育廳重大教學研究項目《供給側視閾下安徽省高職院校專業建設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適應性研究——以連鎖經營與管理專業為例》(2017jyxm0787);2020安徽省教育廳高等學校省級質量工程支持疫情防控期間重大線上教學改革研究項目(2020zdxsjg040);2019年安徽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SK2019B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