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英超?周萍
隨著我國時代的飛速發展,社會對于新型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地提高,因此,高校內的創新創業教育就需要進行改進來,培養出更加滿足社會需求的新型人才。而在民辦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過程當中仍然存在著諸多的問題我們只有對這些問題進行總結,在教學過程當中對這些基本內容進行詳細了解,使得學生對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性,得到充分認識,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因此,我們對創新創業教育進行簡要分析。
一、前言
我國在社會教育方面已經處于改革過程當中,在這種背景下,大部分的教育學者都認為培養學生自主創新創業能力是進行教育改革的首要目標。只有培養出具有創新意識到新型人才這樣才能夠更好地滿足社會發展需求。在進行創新創業教育理念的推動過程當中,首先要對其進行充分分析,提高學生對于該理念的了解,同時可以追求教育形式的創新,使得教育體系的價值能夠得到充分的體現。
二、高校內創新創業教學的必要性分析
由于我國時代在不斷地發展,這就使得社會對于綜合性人才的需求不斷提高,而大學作為向社會提供新型人才的主要渠道,只有進行教育課程改革,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于傳統的教學過程當中,這樣才能更好地滿足社會對于綜合性人才的需求。對大學生進行創新創業教育,能夠培養大學生的自我創新能力,使得他們在日后的市場競爭當中有著更好地適應能力。當然,創新創業教學還能夠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學生各項能力的提升打下堅實基礎。對于學生畢業后的就業方向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它可以提高學生的就業效率,滿足學生的職業發展需求。
三、我國高校在創新創業教育過程當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缺少對實踐教學的認知
傳統的教學課堂往往更注重專業知識的傳輸,而忽略了對于學生實踐能力的教學。而實際上,應社會對于創新型人才的需求,提高學生的自我創新創業能力,培養他們的創新創業意識,才是教學過程當中的重點內容。傳統的教學過程當中,只是對學生進行專業知識的灌輸,這種教學模式并不利于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及人際溝通能力得提高,甚至在一定的程度上會對學生專業實踐能力起到限制作用。目前的創新創業教育過程當中,忽略了學生的實踐能力提升,這使得學生缺乏交流溝通的空間,當然對于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培養也會產生一定的限制。
(二)缺少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
通過對我國目前的民辦高校創新創業現狀進行分析,可以得知,在民辦高校的教學過程當中,創新創業的精神存在著嚴重的缺乏。部分的學生只針對自己的專業來進行學習,這就使得他們在日后的就業過程當中,就業范圍相對狹窄。而且在教學過程當中,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不足,會使得學生的獨立創新意識相對薄弱,這對于學生適應社會發展需求也起到很大的阻礙作用。對于許多已經設置了實踐課程的高校來講,他們的課程教學往往流于表面,而忽略了內在的重要作用,這使得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不能夠很好地被引導,進而降低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
(三)教學過程當中,實踐平臺構建不合理
在民辦高校的教育教學過程當中,他們的教學平臺構建可能更加困難。他們在教學平臺的設置過程當中,往往會設置教育平臺,專業教育平臺以及學科教育平臺和拓展教育平臺。大部分的民辦高校在平臺設置的過程當中會忽略實踐平臺的設置,這對于學生自我實踐能力得提高,會起到很大的抑制作用。雖然說以教育平臺為主的這些平臺可以為學生創造相對豐富的學習環境,能夠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技能,使得學生的專業知識掌握能力更加穩定牢固。但是實踐平臺的缺失就顯示了在大部分的民辦高校教學當中,對于學生的實踐能力的忽視,他們往往更加注重教學過程當中的專業知識掌握,而忽略了對學生的創新意識引導,這就會使得學生的綜合能力不完善,很大程度上會產生高分低能的現象。而且他們設置的專業性較強的平臺,雖然可以很好地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技能,但是對于學生來說,會限制他們的未來就業范圍。
四、高校內創新創業教育現代教育技術的對策分析
(一)構建新型的教育理念
要想完善高效的創新創業教學內容,首先要對民辦高校的教學理念進行改善。通過對教學內容進行分析,充分了解目前高校的教學缺陷,然后進行針對性地解決。當然,這些問題在解決的過程當中,應該結合學生的專業,盡可能地體現出教學理念的改革,讓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既重視專業知識的學習,也重視創新創業意識的培養。只有這樣才能夠實現民辦高校創新創業教學的穩定發展。這就要求在教學理念構建的過程當中,盡可能地針對學生采取新式的教學活動形式,對教學觀念也要進行分析,然后做到更好的改善,結合創新創業模式,來改變學生對創新忽視的狀況。當然,一個全新的教育理念是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開拓他們的學習視野,可以使得學生掌握更加完善的社會發展規律,進而實現創新創業意識的培養。
(二)創新層次化的教學目標
對我國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分析之后,進行新的教學目標,確立構建更加科學的教學方法,這樣才能夠培養復合型人才。這就要求教學目標,不僅要展示課程教學的價值,還應該在教學過程當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實踐能力,盡可能地將學生的專業能力與思維意識雙向并重,共同進步。這就要求在教學過程當中構建到教學目標,應該層次分明,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根據學生的不同類型來選擇不同的教學內容。對于一些創新意識較弱的學生,應該從基礎意識的引導來入手,培養學生自己動腦的習慣。而對于一些創新意識較強的學生來說,應該更好地對其進行引導,使得他們盡可能地展示出自己的創新意識,當然,這種引導也可以對創新能力較弱的人起到一種正向引導作用。在教學過程當中,盡可能地展現創新意識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三)引入模擬性的實踐內容
要想使得學生的創新意識得到更好的引導,就必須設置創新模擬課程,這樣才能夠將學生的專業特點與創新意識進行結合,通過導向教學法來展示創新意識,在專業技能當中的應用。減少學生盲目學習專業知識而忽略創新意識培養的現象。在導向型課程教學當中,要引導學生適應社會各方面的發展,結合市場發展需求來進行教學模式調整,展現出實踐教學的實際價值。當然,這也可以打破學生對于傳統學習模式的固有印象,減少在學習過程當中只聽取教師意見,而忽略自身思考的過程。通過保證學習的多元性,來提高學生興趣,進而引導學生多向思維發展,一到學生結合實際內容進行創新意識培養,是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更加積極樂觀,充滿自信。
五、結語
根據以上敘述可知,在我國現階段,民辦高校的創新創業教學當中,仍然存在著諸多的限制問題,這使得創新創業教育形式相對單一且內容相對枯燥,這就使得學生的學習趣味性,以及學習主動性難以被激發,進而導致教學質量下降的后果,會對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提升產生一定的限制。因此,在民辦高校進行大學創新創業教育的過程當中,必須以學生為中心,進行教育模式改革,這樣才能夠更好地滿足社會對于創新型人才的需求。(作者單位:青島黃海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