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培池
摘? ? 要: 2019年1月江蘇省教育廳、財政廳印發了《關于實施中等職業學校領航計劃的意見》(“領航計劃”),為江蘇職業學校發展提供了戰略發展機遇。校企共建實訓基地是推動產教融合的有效手段,是校企協同育人、提高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途徑。本文在分析“領航計劃”對產教融合實訓基地的內涵要求的基礎上,結合所在學校實訓基地的建設情況,探討“領航計劃”建設背景下實訓基地建設的思路。
關鍵詞: 領航計劃? ? 產教融合實訓基地? ? 職業教育
2019年1月江蘇省教育廳、財政廳印發了《關于實施中等職業學校領航計劃的意見》(“領航計劃”)指出:“經過3—5年努力,建成50所左右扎根江蘇、引領全國、世界水平的一流中等職業學校。”[1]為新時代江蘇職業學校發展指明了發展方向,校企共建實訓基地是推動產教融合的有效手段,是校企協同育人,提高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途徑。“領航計劃”在建設任務及其要求上摒棄了提出具體量化指標的做法,取而代之的是產教融合實訓基地質性的建設理念與思路。如何準確把握政策意旨并結合學校特色做好實訓基地建設是“領航計劃”建設學校做好的一項重要課題。
一、“領航計劃”關于產教融合實訓基地的建設內涵要求
“領航計劃”指出:校企協同打造產教融合平臺,要以國家投融資組合支持等政策為保障,瞄準區域發展的新產業、新業態、新技術,通過引企駐校、引校進企、校企一體等合作方式,以校企共建的生產性實訓基地、產教園、產業學院為重要載體,形成產教深度融合、校企密切合作的發展聯盟,通過現代學徒制、企業新型學徒制等人才培養模式的開展,探索形成可復制的成功校企合作模式和有效的校企協同育人機制[1]。可從以下三個方面理解具體內涵要求:
(一)形成校企協同育人機制是終極目標。
“領航計劃”要求領航學校要校企協同打造產教融合平臺,充分利用國家投融資組合支持政策,加快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建設,通過引企進校、組建校企發展聯盟、積極探索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等探索形成有效的校企協同育人機制。校企協同育人是推進人力資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迫切要求,是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的有效手段。是職業院校服務區域產業發展,為區域產業發展提供有效人才供給的必然要求。產教融合實訓基地是校企雙方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和作用,合理配置資源和要素,共同協作、相互補充、深入融合、合作育人的重要載體[2](1-6)。實訓基地要有效運行校企協同機制,就要求實訓基地在建設過程中充分調動企業參與的積極性,學校層面要以“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合作發展、協同育人”為原則,兼顧學校和合作企業的利益,構建校企協同育人共同體,通過有效的運作機制保障校企雙方對共同體的管理權力和責任擔當。教學院系要在校企協同育人共同體的指導下,協同企業技術人員一起通過參與人才培養方案開發和課程標準研制、項目化課程開發、經驗型知識傳授,指導學生實習實踐等具體教學過程,實現協同育人由機制走向實踐。
(二)瞄準區域產業發展是關鍵環節。
“領航計劃”要求“領航學校要創新發展、特色發展,在各自專業(產業)領域和區域(城市、農村)探索適合的發展模式和發展路徑”。這就要求實訓基地在建設過程中根據學校專業特色瞄準區域發展的新產業、新業態、新技術,主動作為,廣泛調研,主動適應區域產業新舊動能轉換、產業轉型升級中對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為企業新舊動能轉換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專業設置緊跟區域產業發展,基地建設(設備選型)瞄準行業動態,技能培養緊扣崗位需求,是職業學校實現特色發展、創新發展的關鍵。只有主動擔當作為,才能贏得地位。在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中主動作為,才能贏得地方政府、行業企業高度認同。
(三)做精做實現代學徒制是重要一招。
“領航計劃”要求“以領航學校和部分市、縣為示范,做精做實現代學徒制、企業新型學徒制等試點項目,探索可復制的成功校企合作模式,形成運轉有效的校企協同育人機制”。以產教融合實訓基地為載體全面推行現代學徒制,通過學校招生與企業招工相銜接,學生入學即獲得學生學徒“雙重身份”,在教學過程中校企雙方共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由專業教師和企業師傅混編教學團隊在真實的職業環境實施教學。學生通過“上學如上班、上課如上崗”的教學模式獲得了知識技能,企業通過“招生即招工”的合作模式儲備了人力資源。學校服務地方區域產業發展的使命得以實現。在育人過程中,充分調動了學校和企業的參與要素,最大限度地發揮了學校和企業的雙主體作用,校企協同育人機制得以有效運轉,促進了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
二、我校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建設現狀及存在問題
(一)實訓基地建設現狀。
我校以“引企進校”的合作方式,與徐州廣濟醫藥連鎖有限公司合作建設了徐州廣濟醫藥連鎖健生藥店,該藥店經過藥品監督管理部門GSP認證,在為周邊居民提供用藥服務的同時,為學生實習實訓提供了真實的職場環境,實訓教學全方位對接了藥品經營企業的質量要求、管理規范,實現了消耗性實訓向生產(經營)性實訓轉變,實現了產教深度融合。
1.實訓基地的功能定位
(1)教學、培訓功能。基地能按照藥學服務類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和專業教學標準,滿足學生的專業課程實訓、崗位核心職業技能訓練及畢業頂崗實習等;基地能夠對參加技能比賽的老師和學生及企業員工提供系統化的專門培訓;除此之外,基地還能滿足參加職業資格鑒定的學生或社會人員,按照國家職業技能鑒定標準要求提供相應的培訓的需求。
(2)經營、服務功能。基地實現經營教學的統一,由合作企業按照企業的運作模式運營,此過程中產生的經濟效益歸企業所有,學生在頂崗實習期間可作為企業員工,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企業的崗位任務,同時獲得相應的報酬。
2.實訓基地的運行機制
基地作為學校藥學類專業的生產(經營)性實訓基地,在教學、培訓功能的運作上由學校實訓中心負責,同時實訓中心負責基地內教學設施設備資產的管理、維護;經營、服務的功能由合作企業負責;校企雙方在各種教學、培訓實務上的溝通協調由教學系部具體負責,包括實踐類課程標準、頂崗實習方案的開發制訂,專兼混編教學團隊的組建管理,具體教學方案的實施等。
(二)我校實訓基地在運行中存在的問題。
1.“產”“教”矛盾較為突出
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具有“產”和“教”的雙重功能屬性,生產性實訓基地在實際運營過程中存在“產”“教”協調的矛盾。學校“引企進校”主要目的是讓教學實踐貼近行業,技能培養緊扣崗位,但在開展實踐教學的過程中(特別是經營性實訓基地)又會因為連續占用實訓工位及資源,影響企業的經營活動,實訓教學與生產經營的矛盾需要協調。
2.“專”“兼”結合需要協調
由專業教師和企業技術人員“專兼結合”組成的混編教學團隊本身就是一種新型的教學組織和協作模式,在具體管理和運行過程中需要通過相應的組織管理流程再造保障。學校專業教師因沒有行業企業實踐經歷和企業一線工作崗位的歷練,不能有效地指導和設計復雜的實踐教學項目。企業師傅在實際工作中往往因為業務繁忙,沒有足夠的時間指導學生開展相應的關鍵崗位技能實訓,企業師傅和專業教師的配合需要統籌。學校對教學團隊的常規管理模式自然不能適應這一新型組織。
三、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建設的思考與舉措
(一)兼顧校企各方利益,建立人才培養成本分擔機制。
“引企進校”建立產教融合實訓基地,需要考慮校企雙方合作成本的動態平衡。企業作為市場主體,優先考慮的是合作中的有利可圖,只有滿足企業能獲利的原始動機,才能發揮企業作為人才培養重要主體的作用。在實訓基地運營過程中,既要保障育人功能又要兼顧業務運營功能。學校要充分利用《江蘇省職業學校校企合作促進辦法》等地方性法規帶來的政策紅利,和企業協同用足用好相關政策法規中對產教融合性企業在稅收、土地、信貸等相關優惠政策分擔企業在人才培養中的成本。
(二)落實企業實踐制度,提高混編教學團隊雙師素質。
學校教師利用暑假深入企業進行企業實踐鍛煉,了解企業一線對于人才規格的需求。同時,實踐教師作為實習指導教師和企業師傅一起帶領實習學生積極參與企業常規管理和GSP認證等工作。老師在企業和學生、企業師傅同吃、同住、同工作,一方面分擔了企業對于學生的管理工作,另一方面與企業師傅建立了良好的關系,為校企雙方開展更深層次的合作奠定了基礎。
(三)建立校企共謀機制,共建項目化課程體系。
校企在合作共建實訓基地的同時要組織企業技術骨干和學校專業帶頭人通過文化共謀,構建基于工作過程的模塊化課程,學生技能的獲得是基于課程的實施。在課程開發中遵循以下原則:一是瞄準產業發展需求,二要融入企業核心文化,三要實現模塊化可拆分。融入企業文化和企業核心理念可以培養學生的企業認同感,實現課程模塊化可拆分的特性,可在教學過程中結合企業生產經營實際,在多個崗位安排教學,有效避免教學過程中師徒“一對多”又過度占用企業工位數影響企業生產經營,通過輪崗方式靈活安排教學還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復合型知識水平[4](108-111)。有效避免學生在實訓過程中單一性技能訓練與就業崗位群技能多元化不匹配。
(四)做精現代學徒制,形成校企協同育人機制。
依托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和合作企業開展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實踐,將課堂搬進企業,學校為企業的運營提供便利,企業為學校的人才培養分憂解難,實現互惠共贏。通過校企共同確定培養方案,讓學生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以師傅帶徒弟的形式進行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接受企業文化、精神等的熏陶,學生畢業后可優先在企業就業,學生核心技能高度適配于企業崗位需求,企業在正常經營的同時儲備了事業發展的人力資源,真正形成了校企協同育人的機制。
參考文獻:
[1]江蘇省教育廳.財政廳關于實施中等職業學校領航計劃的意見[Z].蘇教職〔2019〕3號.
[2]李瑋煒,賀定修.“雙高計劃”背景下高職深化產教融合建設研究[J].南方職業教育學刊,2019(05).
[3]國務院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Z].國辦發〔2017〕95號.
[4]尹楊堅.基于產教融合的項目化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以商業展示設計課程為例[J].美術教育研究,2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