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繼堂
摘? ? 要: 基于新課改不斷深入,高職課堂教學對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為滿足社會對多元人才的培養需求,加強高職課堂教學管理成為當前亟須解決的問題。基于此,本文闡述了高職課堂教學面臨的困境,并提出創新高職教師課堂教學管理的途徑,包括在課堂教學中融入人文教育、引進優秀教師人才、注重信息化技術的開發與應用等,提高高職院校教學管理水平,實現高校教育價值。
關鍵詞: 高職教師? ? 教學管理? ? 信息化? ? 人文教育
引言
新時期,課堂作為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平臺,課堂教學效果直接關系到學生接受新事物的有效性。基于教育教學改革背景,高職教師需要不斷創新教學理念,采取多元化教學手段,將人文教學理念融入課堂教學管理中,為高職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多元智能,從而提高高職教學質量,進一步推動職業教育可持續發展。
一、當前高職教師課堂教學面臨的問題
(一)高職教師課堂教學手段單一。
以往的教學方式影響高職課堂教學管理,高職教師“滿堂灌”的教學模式促使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導致學生缺乏主動性、能動性。長此以往,學生容易產生厭學心理,影響教學效率,增加教學管理難度。一些高職教師過于注重學生理論知識的學習,忽視學生個性化差異,沒有結合學生個性特征因材施教,教學手段過于傳統和單一,課堂管理令人擔憂,學生上課遲到、早退、玩手機等現象成為常態,教師難以有效管理。
(二)高職教師信息化教學理念不強。
互聯網+時代,高職教師缺乏信息化教學理念,難以適應高職校園信息化建設的實際需求,教師的課堂教學管理思路陷入停滯狀態。尤其“云課堂”教學模式對高職教師提出了更高的層次要求,教師在將紙質教材內容轉變為線上教學錄制、數字化線上教學材料的過程中,能力欠缺,難以高效開展線上教學[1]。同時,高職學生對“云課堂”教學平臺相對陌生,在學習過程中,自制力水平較差,甚至有的學生利用學習平臺打游戲,造成學生學習效果不佳。
(三)高職教師缺失人文教育理念。
將人文教育融入高職課堂教學是國家及社會對高職教育的基本要求,高職教師作為學生的引導者,在高職課堂教學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肩負著基礎知識教育的同時不斷融入思想道德教育的任務。就高職教師課堂教學問題來看,教師在課堂教學管理中忽視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由于高職學生整體素質不高,加之人文教育課時較少,難以從根本上培養學生的人文理念;高職學生對人文教育的態度默然、理解不深刻、信念不堅定,難以意識到高職課堂中學習人文教育的重要性,致使教師課堂教學管理進度緩慢。
(四)職業教師師資力量匱乏。
科學技術在新時期發展下不斷進步,信息化技術在高職課堂教學中應用廣泛,高職院校對于技術型高素質人才需求量逐年增加,招生規模不斷擴大,要求高職教師不斷壯大師資隊伍建設,然而部分高職院校師資力量與招生規模不匹配,現有教學手段、教學設施不具備先進性、專業性,實際開展課堂教學管理工作時效果不佳。
二、增強高職教師課堂教學管理效果的有效途徑
(一)注重信息化技術的開發與應用。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國家對高職院校教學管理質量提出了高要求,要求高職教師與時俱進,跟上時代發展步伐,不斷借鑒國內外先進教學管理經驗,彌補自身課堂教學管理的不足,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管理效率和質量。教師要不斷提高對課堂管理的認識,根據學生的學情分析,利用信息技術做好課堂教學管理工作,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差異和課堂學習需求[2]。基于信息化條件,教師要及時更新教學模式,強化課堂教學效果,為高職學生提供優質的教學服務,確保培養出符合社會專業需求的復合型人才。
高職院校要結合日常教學實際情況通過技術平臺為學生提供專業知識的檢索、查閱、整合等功能,實現學生信息化閱讀、學習目標,比如,通過網絡技術將學生需要的學習資源上傳到網絡平臺,學生可以在平臺上隨時觀看和學習,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要給出科學反饋,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例如,教師在融入思想政治方面的教學內容時,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播放相關的教育講座或者有教育意義的紀錄片,學生通過視頻觀看能夠獲得最直觀的感受,有利于培養學生正確的三觀,有益于高職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對規范學生課堂行為和綜合素質培養有重要現實意義。
在信息化教育的推動下,高職教師要不斷創新教學,加快信息化技術學習的步伐,并有效應用在課堂教學中,提高高職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通過微課和課件設計,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課堂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例如教師在高職英語課堂教學中,可以利用課前5分鐘到10分鐘的時間為學生播放英語歌曲,營造美妙的課堂學習氛圍,教師可以進行范唱和教唱,引導學生全員參與課堂教學環節,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接下來順利導入英語課程夯實基礎,從而提高教師課堂管理水平,保證教學質量。
(二)提高高職教師實施“云課堂”教學水平。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職教師要善于運用“云課堂”等信息化網絡平臺,實時采集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動態數據,明確“云課堂”教學目標,搭建數據采集系統,做好教學數據的存儲、共享、管理,依托網絡教學平臺進行教學管理管控。“云課堂”教學模式的衍生突破了時空局限,可以有效實現學生與教師之間的全方位互動。為有效增強“云課堂”教學效果,教師要不斷提高信息化素養,高職院校要定期組織開展“云課堂”教學實踐操作培訓,提高高職教師運用多媒體教學設備的能力,學會“云課堂”的終端錄制、教學資料數字化制作、線上作業批改等,確保第一時間為學生答疑解惑。
教師要充分解讀教材內涵,將線上、線下教學資源有效整合,通過“云課堂”為學生提供充足的新課程預習時間,為課堂上順利開展教學計劃奠定基礎;課后學生可以利用“云課堂”更好地查缺補漏,對課上沒有理解的知識點反復鞏固學習,教師能夠根據學生個性化特征進行網絡指導,有利于師生間平等關系的建立。教師可以在平臺上建立考評機制,明確獎懲制度,根據學生在“云課堂”的學習情況和考勤率,及時改進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教師通過“云課堂”進行教學常態監控,最大限度地提高高職院校課堂教學管理質量,增加課堂時間效益,提高學生專注率,保障學生的學習效果。
融媒體時代已經到來,高職院校教師要想不斷提高課堂教學管理水平,必須進行教學技術革新,逐漸改善課堂教學管理困境,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基于新課程標準,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將課堂歸還給學生,通過學生自主發展、課堂討論、小組合作學習能夠有效培養高職學生思維能力和對問題的探究欲望,有利于培養高職學生的情感智慧[3]。教師通過信息技術改變了課堂教學模式,吸引了學生眼球,有利于拓寬學生視野,在未來教育教學中,高職院校應當加大先進教學技術的引進和硬件設施建設,幫助教師提高“云課堂”課程制作質量。
(三)在課堂教學中融入人文教育。
將人文教育融入高職課堂教學中,與新形勢下提出的“立德樹人”理念不謀而合,首先高職教師要領悟各項教育文教精神,不斷提高綜合素養,在課堂教學中融入人文教育理念,教師根據自身閱讀經驗給高職學生提供適合其閱讀的文學作品、名人著作、小說等,重點培養高職學生的情感智慧和感悟能力。例如,給學生推薦魯迅的《狂人日記》《阿Q正傳》等富有高度思想性、藝術性的小說,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培養學生鑒賞人文經典的能力,感受作品中文字的魅力[4]。教師可以在每堂課前為學生設計10分鐘的文學作品鑒賞環節,如《簡·愛》小說,教師可以就其中的經典段落以PPT形式呈現,引導學生進行作品賞析,鼓勵學生積極表述觀點,教師在學生發表看法后給予客觀評定,通過作品賞析,學生能夠充分感受主人公作為一個新興階級的女性,引領了工業革命時期的時代精神,以及文中主張的人生而平等、不向人生低頭的頑強精神,容易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高職教師要想更好融入人文教育理念,要重點培養學生興趣,通過言傳身教、觀看視頻、分組討論等模式,增加人文教育課堂的趣味性,提高高職學生的審美能力。同時,高職院校要改進對教師的評價考核,將人文教育納入考核范圍,要求教師不斷提升自我精神品格,發揮帶頭示范作用,引領學生提升人文涵養。
(四)引進優秀教師人才,壯大高職教師隊伍。
高職課堂教學是學生走向社會的重要載體,關于人才培養,職業院校應當制訂合理的人才培養計劃,推動課堂建設,促進教學創新發展。為進一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落實人才培養主體責任,高職院校要明確制訂教師招聘計劃,積極引進優秀人才,通過外聘教師的方式擴充教師人才隊伍,制定相應的績效考核制度,上崗前對教師進行專業技能培訓,調整教師教學模式,尤其要求教師熟練掌握信息化教學設備的操作流程,增加高職教師專業知識儲備,引導教師轉變職業教育理念。
通過建立課堂教學質量監控制度,協助教師完善課堂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優化教師隊伍結構,制訂教師課堂教育管理方案,指導教師科學改進課堂教學方式,定期對現有的教師隊伍進行教育培訓,加強教師之間的溝通交流,相互學習先進教學管理手段,積累相關經驗,教師能夠及時發現自身不足之處并糾正改進。高職院校要重點培養教師課堂組織能力、管理能力,通過激勵培訓、科學調研,不斷促進高職教師向雙師型教師轉變過渡,同時加強校企之間的互動,科學合理地優化課程設置,穩步提高教師整體素質,不斷推動高效課堂的構建。
結語
新時期我國職業教育院校面臨諸多問題,高職院校要不斷建立健全師德建設制度,對教師進行職業規劃,引進綜合素質較高的優秀人才。高職教師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反思,轉變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手段,構建翻轉課堂,善于運用信息化教學技術增強課堂教學管理效果,不斷提高教學素養,強化教學設計,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和高職課堂教學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1]李侃.淺論高職教師課堂教學能力提高的途徑[J].職業,2019(33):91-92.
[2]王海燕,楊雙林.高職課堂教學中人文教育缺失及對策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9,6(72):143-146.
[3]居珈璇.高職課堂教學敏感度提升研究[J].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21(02):34-36.
[4]楊宇寧.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職院校課堂教學質量診斷與改進策略[J].新課程研究,2019(05):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