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賀男 王麗麗
摘 要:新時代做好團員推優入黨工作是加強高校黨建工作、團建工作的需要,是高校廣大團員青年自身發展的需要,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需要。本文對新時代高校團員推優入黨工作的現狀加以分析,并圍繞高校黨委責任落實、明確統一標準、建立健全推優入黨工作的體制和監督機制、加大宣傳力度等方面提出了思考。
關鍵詞:新時代;高校;團員推優入黨
一、引言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不斷向縱深發展,高校團學組織改革的實施,意識形態工作高校作為主陣地。這些無不對高校團員推優入黨工作帶來新的挑戰和問題,我們應該站在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政治高度重視和加強高校團員推優入黨工作。
二、高校團員推優入黨工作的現狀
(一)推優入黨工作的基本程序
發展大學生黨員必須經過高校共青團組織推薦,要始終堅持從下而上的民主集中制原則和嚴格的推薦程序,以確保推優質量。高校共青團組織推優入黨的基本程序主要包括三個部分。一是團支部按照一定的標準摸排清楚符合條件的優秀團員的基本情況并制訂推優計劃,團組織進行悉心培養、重點考察,將優秀團員作為推優入黨的對象;二是團支部組織召開推優會議,根據民主推薦結果討論通過后確定入黨積極分子的推薦對象,由基層黨組織根據其綜合表現確定;三是對推優分子加強后續教育,以確保其在入黨積極分子培養考察期間能夠繼續保持先進性。
(二)推優入黨工作存在的不足
1.團干部隊伍建設需要加強
一是基層團組織實行團干部學期調整制度,如果最初確定的團干部不是很客觀合理,就會出現團干部被動或主動調整的現象,而新任團干部對推優入黨工作不熟悉,導致工作延續性不夠;二是團干部缺乏必要的培訓指導,導致對推優入黨工作的認識不高,工作經驗不足。
2.團的思想政治教育力度不夠
各級團組織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上顯得不夠。一是團學組織改革不夠深入,致使在組織領導、團學工作協調等方面仍然存在問題;二是在團學活動載體上缺乏創新,結合網絡信息化、新媒體等創新團學活動仍然存在很大差距;三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深度不夠,缺乏對新思想精髓的教育。這樣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力度,導致推優對象的素質參差不齊,為黨員發展帶來了諸多困難。
3.推優入黨的標準不明確
目前,高校在推優入黨的標準上只是要求承認黨的綱領和章程,具有初步的共產主義信念和覺悟;擁護黨的基本路線、方針和政策;對黨有正確的認識,對黨的基本知識有一定了解,積極要求入黨;遵紀守法,敢于同不良傾向做斗爭;在工作、學習、社會活動中表現比較突出;思想作風正派,工作作風踏實,團結同志,堅持原則,在群眾中有一定的威信。各基層團組織根據這樣標準也都細化了一些具體條件,但在實際中條件不一,有的高些,有的低些,在這樣狀況下推選出來的人員素質不一。
4.團組織對推優入黨工作認識不高
部分基層團組織和個別團干部不能充分認識推優入黨工作,有的是因為主觀認識問題,有的是因為缺乏相關工作經驗。具體表現為不能按照團推優要求召開支部大會或召開支部大會的程序不規范;不采取從下而上的民主集中制原則,以團支部支委會代替支部大會;不執行團推優程序,班主任或班級輔導員一個人定;團員對推優入黨工作不了解、不關心,參與民主推薦存在隨意性。
5.團組織對推優入黨工作的落實不規范
推優入黨工作是團組織的一項具有責任感和使命感的重要任務,應該有完善的制度、健全的機制,但在實際工作中存在制度不完善,推優程序不規范、不嚴謹,推優標準單一化等問題。例如,召開支部大會比較隨意,不能執行介紹申請入情況,不進行民主評議,團支部委員會不再對推薦對象進行進一步考察、確定直接向上一級團組織或黨支部推薦的情況;推優條件只強調學習成績等一些方面,不進行多元化的指標量化考核,尤為不突出強調思想政治素養的考察。
6.黨團組織在推優入黨工作上缺乏聯動機制
推優入黨是黨建帶團建的重要內容,也是黨團工作銜接的關鍵,但在實際工作中,團組織只管推優,推完了就完了,忽視了推優后積極分子的政治面貌仍是團員,缺少繼續和重點培養環節,黨支部也只是在團員成為入黨積極分子后才開始一些培養,不能夠在推優對象書寫申請書后作為培養起點。也就是說在推優入黨前后過程中,黨團組織缺少溝通、協同,也無法完成真正的黨建帶團建工作,所產生的積極分子更談不上什么高質量,這無疑不對黨員發展的質量和整體工作帶來很大的影響。
7.推優入黨工作缺乏監督機制
團組織推優入黨工作基本上就是由院系團組織統籌,基層團支部具體實施,也就是說由班導師或班級輔導員具體操作,然后直接由黨支部支委會或支部黨員大會討論通過。整個過程中,自家干自家的事,誰也不管誰,這樣導致團推優入黨工作的自主性過大,既缺乏上級團組織的監督,又缺乏同級黨組織的監督,這是目前高校團組織推優工作普遍缺乏的環節。
三、高校團員推優入黨工作的對策
(一)高校黨委高度重視,強化責任落實
《關于加強新形勢下基層黨建帶團建工作的意見》提出,黨組織要指導基層團組織做好推優工作,加強對優秀團員的培養教育,及時把優秀團員推薦為黨的發展對象。高校要站在講政治的角度,抓好總體規劃,把推優入黨工作列入黨建工作目標管理,經常聽取組織部門和團委的匯報,檢查推優入黨工作實施情況,落實措施,明確黨組織的指導責任和團組織的推薦權力,確定推薦標準和程序,實行黨建與團建工作統一研究、統一部署、統一考核,切實加強對團建工作的領導。
提高團組織和團干部的思想認識,激發工作主動性。從學習層面提高團組織和團干部的思想意識,一是充分利用黨建工作培訓這一平臺,加強在黨內任職的團干部培養;二是開展團組織專題培訓,促使從政治高度認識團學工作的重要性。從實踐指導層面激發團組織和團干部工作主動性,一是利用一年一度的基層黨建工作考核,列指標、畫觀測點,從黨的建設方面促使責任落實;二是建立健全團學組織考評體系,從團學工作角度促使責任落實;三是建立健全獎懲制度,充分利用黨建和團建考評結果,對那些表現優秀的團組織和團干部在評獎評優等方面予以優先考慮。
(二)明確統一標準,規范有序落實
明確統一的標準是做好推優入黨工作的前提。結合辦學層次和學生特點制定能夠具體量化到觀測點的標準,且學院各系要統一執行。具體步驟是:班級輔導員指導團支部書記組織召開團員大會,指派1名團支部委員在團員大會上介紹申請入黨團員的情況,團員進行民主評議(口頭評價或無記名投票),提出推薦對象;團支部委員會要對推薦對象進行認真考察、討論確定推薦名單,填寫團組織推優表,報上一級團組織,并向黨支部推薦。黨組織要重視團組織的推優入黨意見,及時討論研究列為入黨積極分子,團組織繼續協助黨組織做好培養考察工作。
(三)把推優入黨工作重點落在團員的培養上,形成“黨建帶團建、團建促黨建”育人格局
高校團組織是推優入黨、育優融黨工作的主戰場、主陣地,要注重黨團組織的銜接、協調和融合。一是依托黨校、團校和相關社團,加強教育培養,激發廣大團員政治上的進取,學習上的奮進,工作上奉獻。二是黨組織要有意識地吸收積極分子參加相關組織活動,讓發展對象列席組織生活,也可以分配一些工作,不斷培養他們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三是黨團共同聯手,持之以恒,團組織不能對團員或積極分子放松在團組織的充分歷練,黨組織也要重視積極分子或發展對象在在黨內的“任務”,也就是說黨團千萬不能“脫鉤”。
(四)建立健全推優入黨工作的體制和監督機制,提高推優入黨工作的規范性和水平
各級黨組織和團組織要以創新的態度不斷建立健全推優入黨形式,可以建立推優打分制或答辯制,在名額上,校級層面可以結合上一年黨建和團建考評結果,院系級可以結合班級量化情況,實行優則獎,劣則減等制度。建立推優入黨監督機制,團實行四級監督制,校團委—院團委—系團總支—班級團支部,各級相互監督制約;同級黨組織對團組織推優入黨工作以指導性的監督對全過程整體工作進行監督。
(五)加大宣傳力度,營造推優入黨工作的良好氛圍
各級黨團組織要對推優入黨工作和對象多進行正面的激勵和約束。一是組織團組織和團干部加強對推優入黨文件的學習,從政治角度營造良好氛圍;二是對推優入黨完成質量高的團組織和團干部進行及時表揚肯定或榮譽表彰;三是在青年團員中極力宣傳推優入黨工作,激發廣大團員的參與熱情;四是在推優入黨的各環節加強工作的公開透明度,營造規范有序的工作氛圍;五四以典型引力等形式,加強優秀推優入黨對象的宣傳,營造比學趕超的氛圍;六是利用傳統和新媒體加強對推優入黨工作和對象的宣傳。
參考文獻:
[1]劉仕清.發揮高校團組織在入黨積極分子工作中的作用[J].教育理論研究,2017(1):130-131.
[2]葉凱貞.淺析高校團員推優入黨工作的研究進展[J].才智,2017(20):160-162.
[3]邱曉飛,楊蕾.高校共青團組織”推優”入黨過程中的重點環節與問題解決[J].北京教育,2011(2):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