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陽岳
摘 要:文化自信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是占領思想政治教育的制高點的關鍵。把中國比較傳統的文化引入到思想政治理論的教學當中,對于無產階級先進文化的自信心進行增強,保障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增強認識;對于革命以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信念的增強可以促進學生樹立比較正確的世界觀、生活觀以及價值觀,對各種各樣不良的西方價值觀進行抵制。
關鍵詞:文化自信;思想政治;教學
一、引言
對我們自身文化自信心的建立是需要迫切進行解決的一個比較重要的實際問題。在高校思想政治的理論課當中將文化自信融入進去,不僅可以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相關人文內涵進行增強,而且可以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相關人文精神以及價值進行更好的彰顯。同時,它可以對文化自信心的內容進行比較充分的展示,這樣非常有利于對大學生的文化認同感以及文化自信心起到增強的作用。
二、基本內容
文化自信心指的是文化主體對于客體的文化,通過一系列的認知、反思以及批評等方式,對其自身的文化價值以及文化生命力進行肯定的一種心理特征。文化自信心不僅可以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方面的偉大成就進行反映,而且也可以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進行實現。它主要包含:堅持比較先進的馬克思主義文化,對優良的傳統文化進行弘揚以及對社會主義文化的相關基本內容進行發展等[1]。
(一)把馬克思主義文化作為指導思想
想要對文化自信心進行增強,首先要對比較先進的馬克思主義文化保持非常高度的自信心,要始終的把比較先進的馬克思主義文化作為重要的指導,只有這樣才可以更好的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具體建設進行促進。馬克思主義指出:“人們的意識不能決定人們的存在,而社會存在可以對他們的意識進行決定。”馬克思主義比較基本的原理對社會發展過程當中的一般規律進行了揭示,屬于我們理解以及改造世界的理論與指導思想[2]。在馬克思主義的領導下我們黨完全的擊敗了敵人,是促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得到發展的“真經”。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堅持下,我國的領導在革命、建設以及改革開放的過程中取得了非常大的勝利。馬克思主義理論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程中的教學重點進行了規劃。師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必須要始終對比較先進的馬克思主義思想進行堅持,要具備強烈的自信心,必須要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加強認識,要做到從現實中出發,從當中尋求真理。通過事實證明:關于社會主義的發展問題上面,對生產力進行堅持可以很好地對生產關系進行決定,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要始終堅信歷史的真正創造者屬于人民。要始終把馬克思主義的立場以及方法作為指導,只有這樣,才可以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事業發展進行不斷地推動,才可以更好的對師生關系進行促進,使學生樹立比較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3]。
(二)對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弘揚
在發展的過程中要對文化自信心進行始終的堅持,我們始終要對我國比較杰出的傳統文化進行肯定。比較優秀的傳統文化可以對中國人的骨干力量起到增強的作用,它屬于我們內心深處最重要的文化軟實力,屬于我們文化發展當中最深的一種精神追求[4]。其比較核心的內容已經成為了最核心的文化基因。這些文化基因屬于比較獨特的標志,對于治國平天下以及掌握事情的規律方面可以很好地體現。當我們對于比較優秀的傳統文化進行深入的研究時,我們將會被其深深的說服,由于其本身具備非常深厚的理論深度、解釋力以及生命力等。這樣可以說明比較優秀的傳統文化可以很好地承擔其對文化自身進行建立的責任。中華民族具有五千年的傳統文化,對于中華民族比較獨特的精神品質塑造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并且產生了非常多的杰出的傳統文化。這些比較優秀的傳統文化在內容方面非常的豐富,其中愛國主義的民族精神顯得非常特別,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紐帶作用,與中華民族的血液更好的聯系在一起,屬于中華民族獨特精神的一種象征。為了對相應的社會主義道路、理論以及制度加強信任,賦予它“比較美麗以及堅實的背景”是非常有必要的,“這種背景指的是對于歷史傳統文化的一種信任”。優秀的傳統文化是在實踐當中進行不斷總結出來的一種優秀的精神品質,屬于中華民族當中的文化基因。比較優秀的傳統文化具備非常強大的力量,它可以保障中華民族的內在根源得到源遠流長,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相關事業發展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5]。
(三)對社會主義文化大力發展
想要對社會主義文化進行大力發展,就必須要保障可以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貫徹。核心價值觀對于國家的進步以及發展有很大的影響作用,這種影響是內在的,具備根深蒂固的作用。面對不斷變化的國際背景、改革進入深水區以及攻堅期的具體現實,面對各種各樣的社會思潮以及比較客觀真實的價值觀,對共同思想進行加強以及鞏固變得特別重要。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屬于高度濃縮的一種文化,對國家、社會以及個人層面的價值目標與價值追求進行了總結,充分體現了其本身的重要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的實際發展情況來講非常的符合,可以對人們的思想觀念以及價值觀進行比較集中的體現。對文化自信心進行堅持,不斷擴大對其相關的認識。通過對一系列實踐活動以及互動活動的堅持,對自己的行為進行不斷地調整,可以非常有效地對自己的情感、認知以及行動身份等進行改善。要堅決對西方的糟粕文化進行抵制,自覺的對社會主義的相關核心價值觀進行實踐。
三、具體的現實途徑
(一)對教學內容進行整合
在教學的相關內容中,必須要把文化信心進行更好的體現,把其更好的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當中進行融入。具體來講,在對相應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程進行開設時,明確建立在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之上的自信心是非常有必要的,具備科學以及時代的鮮明特征。文化屬于上層建筑,由經濟基礎決定,因此,從根本上來講,文化自信心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基礎上進行實現的。對文化自信心進行堅持,可以從根本上對黨領導之下的社會主義事業充滿相應的信心。想要對文化自信心進行堅持,就需要比較積極的對優秀的文化內涵進行提升,對文化軟實力的相應建設不斷的進行加強,為更好的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提供更加正確的指導以及支持。在教育的過程中,必須要把文化自信心以及理想的信念教育,生活觀以及道德教育等更好的相互結合,引導學生把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以及文化自信更好的結合起來。要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始終熱愛自己祖國的燦爛文化,對自己的道德修養進行改善,最終保障自己的道德、智力以及身體等各個方面得到很好的提高,爭取做一個有夢想有激情的青年。
(二)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進
我們必須始終堅持教師以及學生的地位相統一原則,要對師生之間的互動進行加強。一方面,作為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老師可以發揮本身的領導作用。當然思想政治課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屬于非常重要的主導因素,應該更好的發揮示范以及指導作用。思想政治理論教師必須要始終堅定自身的文化自信心,并運用比較科學的理論對文化自信心進行培養,保障學生可以真正的對文化自信心的具體含義進行理解。只有這樣,才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引起學生更多的共鳴,產生比較強烈的認同感。在此基礎之上,要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相關內容進行結合,對學生文化自信心進一步的增強進行引導,將文化自信心更好的融入到學習以及生活的實踐當中,要鼓勵學生,讓他們比較自覺的把追求融入到國家以及民族事業當中。另一方面,必須要對學生的主要作用進行發揮。學生屬于教學活動中的主要對象,課堂教學的效果是否比較良好直接可以從學生的掌握程度方面進行體現。因此,要把文化自信心真正的納入到思想政治理論課當中,必須要把學生作為主體,從學生自身的成長規律以及現實需求進行出發,尋找比較可行的道路以及方向。把學生作為中心,就說明教師必須要按照不同的專業以及不同的學科對他們進行教導,而不是進行統一的教導。
四、結語
將文化自信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要始終對學生進行引導,讓他們具備更加積極的心態以及比較崇高的理想信念,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做出更多的貢獻,努力的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以及后繼者。
參考文獻:
[1]王永強.文化自信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問題研究[J].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8(1):134-136.
[2]龐文興.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思考——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為例[J].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5):107-109.
[3]張宏.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路徑選擇[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4):58-62.
[4]閆彩紅,劉殿臣.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政課理論和實踐教學的思考[J].文教資料,2018(24):46-47,68.
[5]胡梅.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培育學生文化自信的途徑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8(38):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