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潔
【摘 要】 小學數學知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而小學生抽象思維發展水平比較低,這就需要教師借助數與形的結合來實現抽象知識直觀化。本文主要論述了小學數學教師要善于借助數形結合方法來幫助學生理解數學概念,增強解題能力,掌握知識難點,并以此為基礎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 小學數學;數形結合;教學策略
數學是一門研究數量關系和空間結構的科學,講究邏輯性、抽象性和思維性,但是由于小學生年齡小,很難具備與之相適應的素養,如果教師依然采取“口耳相傳”式的教學方法,只會讓學生感覺數學知識比較難掌握。特別是對于教材中一些難以理解的概念,只會死記硬背而難以有深入的認識,對于解題也是如此,只追求數量而難有質量上的突破,同時對于知識難點也缺乏突破的有效方法。但是數形結合法的應用會幫助學生將抽象知識形象化,從而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善用數形結合方法,增強學生對概念內涵與外延的理解
小學數學教材中的概念是數學學習的基礎,甚至是學生終身數學學習的基礎,這就要求教師在講解數學概念的時候不能僅關注概念的表面意思,更要將其內涵與外延也剖析給學生,從而實現知識由點到面發展的目標。而實現這一目標最有效的方法是數形結合,教師在講解概念的時候以這個概念的本身為中心,將與這個概念有關的內涵與外延借助樹形圖的形式描述出來,從而幫助學生對這個概念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例如在講解“平行四邊形的初步認識”這一節內容時,關于平行四邊形的概念教學,傳統教學方法是背誦、做題,這種教學方法不僅需要學生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而且效果還不是很理想。這時我會借助數形結合方法,首先將平行四邊形的概念寫在黑板上并以其為中心畫出樹形圖;接著帶領學生復習正方形、長方形等規則四邊形知識,并將其有關的理論寫在樹形圖的一個分支上;然后帶領學生學習非規則四邊形并將其特點列在其中的一個分支上;最后我將非四邊形與四邊形的區別也剖析給學生并將其中的要點列在最后一個分支上。整個樹形圖就完成了,并且我要求學生也將樹形圖畫出來,這樣不僅不會混淆各個概念之間的關系,而且也能對平行四邊形概念有更深的認識。
小學數學概念是零散而繁多的,對于總結習慣不是很好的小學生很容易混淆,這時借助數形結合方法將所有相似的概念列在一張樹形圖上,讓學生更加直觀地明白各個概念之間的關系,從而有效掌握這些概念的內涵與外延。
二、善用數形結合方法,增強小學生解題能力
解題貫穿于整個小學數學學習過程中,但是傳統小學生數學解題能力的培養主要依靠題海戰術,教師希望多做題來幫助學生總結知識點,積累解題經驗,這種教學方法是典型的“吃力不討好”。而數形結合法是實現學生解題能力增強的有效方法,主要原因是一旦將數與形結合起來,數字就不僅是一種符號,而是圖形的一個組成部分,題目也變成了一個直觀具體的圖形,學生解題的過程就是將圖形補充完整,而學生天生對圖形、圖畫比較感興趣,從而通過這種方法提高了小學生的解題能力。
例如在講解“雞兔同籠”這類題目的時候,內容是一個籠子里有12個頭,18雙腳,問題是分別有多少只兔子和雞,如果采用普通的方法,學生無從計算,甚至有的學生不得不采取拼湊法,我們暫且不論拼湊法是否科學,即使是合理的也會花費很多時間。但是如果采用數形結合法,這道題就很容易解開了。我會在黑板上先畫一個頭和兩只腳,然后在頭下面畫出12只頭,在腳下方畫出12雙腳,接著把多余的6雙腳也畫在腳下面,這樣就一目了然了,學生很快計算出四只腿的兔子一共有6只,兩只腿的雞一共有6只。通過繪圖的方法,將題干中的數字直觀地展示出來,便于學生直觀地理解題干含義,同時也能快速列出算式解答出答案。
由此可見,很多的計算題和應用題不僅僅利用計算可以解出來,有時利用畫圖的方法更可以又好又快地解答出來,這就需要教師將數形結合法在解題中的具體應用傳授給學生,引導他們善于利用圖形來解答題目,從而不斷增強學生的解題能力。
三、善用數形結合方法,幫助學生有效突破知識難點
小學數學知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感到一定的難度,特別是一些邏輯性、思維性強的知識點就變成了教學難點。對于教學中難點問題,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數形結合的方法來突破,通過畫圖使得邏輯性強的知識點變得有章可循,使得思維性強的知識點變得直觀具體從而幫學生將知識難點一層層剝開,循序漸進地掌握。
例如在講解“時、分、秒”這個知識點的時候,教學難點就是認識和換算24時計時法和12時計時法表示的時刻。由于真實的鐘表在顯示24小時的是兩圈,這很容易使學生混淆,這時我就用線段來表示鐘表圈,將時針運行兩圈的情況與線段計時同步延伸,將曲線變直線,從而將24時計時法和12時計時法形象地展示出來,這樣學生就能輕而易舉地掌握這節內容的知識難點。
教師在利用數形結合法來幫助學生突破學習難點時,需要注意的是不是任何難點都可以借助數形結合法,這種方法一般適合與生活實際有聯系的知識點,從而借助學生的生活經驗來畫圖突破知識難點,只有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實現事半功倍的效果。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善用數形結合法,將抽象的數及理論轉變為直觀具體的圖形,為抽象思維、邏輯思維還不是很強的小學生降低學習難度,從而幫助學生掌握概念的內涵與外延,提高解題能力,突破學習難點,以此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張曉明.淺談數形結合思想在小學數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7(25).
[2]吳顯龍.淺談數形結合思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科學(引文版),2017(2).
[3]趙景亮.數形結合在小學數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