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倫萍
摘要:作為多年的新聞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發現,很多單位部門的通訊員都混淆了電視和報紙的概念,寫的電視新聞稿大都照著報紙形式或簡報形式來寫,這樣就大大削弱了電視新聞的特點和優勢。那么電視新聞稿應該怎么寫?
關鍵詞:電視新聞;采訪;寫作
一、電視新聞稿寫作的共性
(一)精心設計新聞標題。新聞標題的寫法,根據新聞的表現形式和內容,可以平鋪直敘,也可以開門見山,也可以故設疑問。例如,《×××帶動群眾養蜂致富》和《“蜂”景直播市場加溫××ד蜂”頭正盛》兩個標題哪一個更引人注目不言而喻。
(二)寫好導語。導語寫作水平的高低是衡量記者整體寫作水平的標準。導語是新聞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話,它用簡潔的文字,扼要地敘述事實,提示全文的主題,給人以完整的印象。它在新聞中起著“一錘定音”“一葉知秋”的作用。一般而言,有以下幾種寫法:一是敘述式。這類導語直截了當,用客觀事實表達,通過摘要、歸納的方法,簡明扼要的反映出新聞最主要的、最新鮮的內容。二是提問式。把新聞報道中已經解決的問題用疑問句的形式明確的提出來,然后用事實解釋。三是描寫式。歸納的說法就是對新聞事實作簡練而有特點的描寫。用敘述、描寫相結合的手法,對消息的主要事實或某一有特定意義的側面,作有特色的描寫,以造氣氛,引人人勝。四是評論式。對所報道的新聞事實作出評議論,提示其內涵和重要意義,增加宣傳效果,常用于經驗性、問題性、對比性新聞或連續報道。五是結論式。就是把新聞事實的結果放在導語里安排,這種導語也叫倒懸導語,比較多的反映新變化,喚起讀者的好奇心,從而激發閱讀的欲望。
(三)寫好新聞的主體部分。電視新聞主體部分,把一條新聞比作一個人的話,主體部分就是人的腹部,這個部位容納的東西是最多的。在新聞寫作中常說的“豬肚”指的就是新聞的主體部分,這個部分是對導語的展開敘述,也可以是大量的新聞背景材料,盡量在有限的篇幅里提供給觀眾盡可能多的信息。例如,今年36歲的張××是××村的村民,全家6口人,以前一家人的開銷,就靠他打零工解決。自從2016年他加入綠殼蛋雞養殖場,他不僅在2017年順利脫貧,還學會孵化、養殖的技術,成為養殖場里的一名土專家。
(四)運用好新聞背景。電視新聞背景是對新聞事件發生的歷史、環境和原因的說明。
(五)寫好結尾。新聞結尾寫作要做到“豹尾”,結束要有力,不拖泥帶水。—個好的結尾能概括好電視新聞的主題,進一步總結和升華。
例如:目前,××村綠殼蛋雞示范養殖基地已擴大到1000畝,綠殼雞蛋牌子響起來了,不少人慕名而來,群眾也得到了實實在在的收益。
二、電視新聞稿寫作的個性
(一)確保聲畫到位。電視媒介不同與其它媒介,它是畫面、文字解說、同期聲三位—體的。電視新聞由于受客觀條件和主觀條件的限制,情形不盡相同。有些報道的內容,新聞事實的陳述必須用解說來交待,那么它的文字就比較完整。有些能夠用畫面表現,有同期采訪的報道,從文字形式,結構上就可以是不完整的,甚至是零碎的文字。
(二)語言文字要求親切自然口語化。電視新聞是給觀眾收聽收看的,稍縱即逝,要讓觀眾聽懂,易于接受,在寫作時要求口語化,多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少用書面語;多用動詞少用形容詞;多用短句子,少用長句子;多用俗語,少用專業術語。應盡量不用倒裝句,以適合觀眾收視收聽習慣。
(三)注重細節描寫。要盡量采用具體生動活潑的細節來說明新聞事實,加深觀眾的視聽印象。例如,耕牛在農夫的吆喝聲中,背著犁耙在水田里來回穿梭。遠處的青山,忙碌的田野,炊煙裊裊的村莊,構成美麗的農村山水畫。這樣的美景把自駕游的游客吸引住了,他們頻頻停車,攝影拍照。
(四)與采訪對象做好溝通,采制好同期聲。同期聲是新聞現場的人或物同步產生的聲音和動態的畫面。有同期聲的電視新聞不僅現場感強,讓人身臨其境,還增強了信息的可信度。做同期聲時,要提前與采訪對象做好溝通,引導采訪對象說出最想讓他表達的話。說的話要做到言之有物,避免空談;語言簡潔明了,不能重復噦嗦;要選擇合適的采訪對象,最好是新聞事件的當事人或見證人,說的話要符合其身份。這樣的同期聲就能給新聞解說詞加上特效,相互印證,令人信服。
三、結語
總之,文無定式,電視新聞稿的表現手法是多樣的,無論是那一種寫法,都要展示新聞寫作的共陛和電視新聞的個性,通過通俗的語言、聲間畫面、現場同期聲,讓讀者“一見鐘情”,吸引讀者把消息看完,從而達到傳播新聞價值的目的,收到新聞宣傳的效果。
(作者單位:貴州榕江縣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