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智誼
〔摘 要〕苗年是苗族人民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并在2008年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文章從苗年的由來, 苗年的民族特色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及其展現,談了湘西苗年習俗。
〔關鍵詞〕湘西;苗年;傳統文化
苗年,苗歷的年之首,苗語稱“能央”,是苗族人民最隆重的傳統節日,是苗族依照苗歷法而設定的民族傳統年節,并在2008年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苗歷年月日時按十二生肖周而復始地循環。苗年是苗族人民加深認識、增進情感交融、釀造愛情的重要平臺和載體。苗年,在乾嘉苗民起義失敗后被滿清政府禁止。苗年各地區過的時間并不相同,從農歷九月至正月不等。
一、苗年的由來
湘西苗族的祖先“蚩尤”是中華三祖(炎、黃、蚩尤)之一,這是一個多災多難的民族,并向來有過本民族“苗年”習俗。苗族現在在全世界的分布很廣,但最集中的地方還是黔東南、湘西、渝東南及其周邊一些地區,這里不僅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民都是苗族,而且苗族的文化保存得非常好。
二、苗年的民族特色傳統文化表現形式
苗年節苗年是苗家人過的最隆重的節日,苗年時間各地區并不相同,湘西苗年一般以“冬至”日為苗歷大年,苗語稱為“寡冬”,而“春節”稱之為“寡建”,“冬至”至“春節”這期間為年節,故有“寡冬寡建”之稱。是苗族人民慶祝豐收的日子,是一年里勞作結束及歡樂的開始。與漢族的春節一樣,每到苗年,人們主要祭祀、祈福來年五谷豐登、風調雨順。這時喜愛的豐收迎賓鼓和苗家團圓舞就可以搬出來盡情歡跳了,從這一天開始,苗族人民便開始走村串寨,你來我往,一寨又一寨地舉行歡樂的盛會。苗年各地區過的時間并不相同,貴州的年從九月就開始了,正月才結束;而湘西苗年從“冬至”才開始到臘月二十三就結束了。
冬至之后就為苗年做一些準備,過苗年的頭幾天,家家戶戶都要把房子打掃干凈,購置一些所需品(如對聯、燈籠)等,策劃極富特色的辭舊迎新原生態演出活動。準備年貨如:打糯米粑、釀米酒、打豆腐、發豆芽,一般還要殺豬或買豬肉,做臘肉臘魚等等。富裕的人家,還要做香腸和豬血丸子,為家人縫制新衣服等等。在苗年的晚上,全家按輩分依次坐在桌子兩邊在家吃年飯,品嘗往年豐收碩果,守歲到午夜才打開大門放鞭炮,表示迎接龍進家。在天剛拂曉時,每家都由長輩在家主持祭祖,然后計劃來年春耕。早餐后,中青年男子便上鄰居家拜年(苗語稱為“對仰”),交流農耕豐收經驗,獅子龍燈蚌殼燈等傳統文化的交流,表示祝賀新年快樂。在新年的頭兩天,家里有若干禁忌,如:不出外挑水,不上山砍柴、割草;不掃地;婦女不做針線活;有的地區,婦女不做飯,由男人代替;男人不外出拾糞等等。苗鄉的男婚女嫁,一般都選在過苗年的時間,一些老年男女也紛紛挑著酒、肉、糯米粑粑等不分貧富走親訪友,或者在家忙于接待來賓;一些年輕男女或在各自的村子里吹木葉,跳豐收鼓舞或者小伙子去別的村子串寨,男女丁互對歌,進行情感交流,傾吐愛慕之情,如有互相看中的就回家要家長進行下一步的定親。“苗年”一般持續五至十二天,在這段時間里,串寨喝酒、唱苗歌是必不可少的活動。基本每個村寨都會過苗年,有的是家族一起過,有的是親友們相聚的形式等。苗年里的“申”日或相近生肖日,寨中還會隆重“起鼓”,盛裝男女圍著鼓歡跳,名曰“苗家團圓鼓舞”。外寨的男子與寨中姑娘在晚上對歌趕“邊邊場”,如此數天,至子日或丑日結束。年輕人又聚攏到下一個過“苗年”的寨子,繼續歡樂。同時苗年期間還有很多禁忌:如殺年豬時已婚婦女不能在場;如除夕日祭祖時用魚肉、牛肉盛于木皮、牛皮、樹葉上,祭師念苗族古歌迎送祖先,曰“掐地下”;如新年早上不掃地、不吹氣、不煮生、不倒水出門,以求吉利;如新年凌晨搶放鞭炮,示意開始準備飯菜;搶最早到井邊挑水以示勤勞;同姓男女間不能唱情歌等。過苗年的前幾天,苗民就殺豬烤酒,著手準備過年。除夕日凌晨交時一過,便開始殺雞、殺鴨、殺魚,準備年飯,一些苗寨在凌晨開始祭祖,而一些苗寨到下午才開始祭祖。年飯從天剛亮即開始。在家中暢飲之后,婦女們留在家中接待客人,而成年男子則開始到別家喝酒,數碗則換一家,對寨外的客人,各戶會主動邀請吃“串寨飯”。宴中女主人及妯娌等唱歌敬酒,客人以歌作答,酒宴一直持續到半夜甚至次日天亮。苗年延續的時間不盡一致,有七天、有九天、有十三天,有的長達一個月。這些都體現苗族村寨之間、苗家人之間的和諧、團結。
三、苗年本土原生態傳統文化活動的主要展現
近代以來,有些地區的苗族開始改為過春節,而不興過苗年了。但在不少苗族地區,既過春節,又過苗年,并且更重苗年。過苗年的日期,各地不盡相同,湘西苗年大多在陰歷臘月,也有正月的,內容和形式各地則大同小異。苗年期間,最熱鬧的就是殺年豬了。不管時代如何變遷,日常生活有多么的富足,在苗寨家家戶戶都以養出一頭或者兩頭以上大肥豬過年為榮,而且這些豬都是苗家人在山上打豬草喂養并放養在山上,與關在豬籠里用飼料養出來的豬是不相同的,尤其肉質就能區分。據苗家年長者介紹,苗家殺豬是很講究的,先是要看日子(選一個好日子),按村寨里的祭規,殺年豬是不能選擇在祖父母或是自己父母的忌日。還有“雷公開門日”“正亥日”也不能殺年豬,據說在不能殺年豬的日子里殺了,以后豬就長得不旺相。
苗年另一項有趣的項目就是打糍粑了,糍粑在苗家象征團團圓圓,所以過苗年是必須要吃糍粑的,在湘西苗寨,打糍粑已經成為一項非常有趣的體驗活動,任何到寨子里旅游的游客,只要自己愿意,都可以免費去嘗試。打糍粑看起來很簡單,打起來卻不容易,用力并不是越大越好,一般要一邊打,一邊擂,否則糍粑很容易就粘在打糍粑的木樁上面,不小心還會丟到地上。不僅打的人感到非常有趣,就是圍觀的人也覺得很好玩,很多人都會拿出手機來拍照和拍小視頻,有的還會專門為了拍照和拍視頻去體驗幾下。祭祀活動、歌舞表演等都具有極高的研究和旅游價值。每年的苗年都非常隆重,家家戶戶都會放下手上的工作與農活,大家聚在一起唱歌、跳舞、殺豬、打糍粑、擺長桌宴,共同慶祝苗年的來臨。苗年活動豐富多彩,苗族姑娘穿著盛裝、全身佩戴華麗的銀飾、頭戴銀帽用熱情洋溢的方式招待遠方賓客,最為有名的當屬攔門酒和豐收鼓舞,十六位漂亮的苗家姑娘手中拿著特制的酒碗往里倒酒,一輪接一輪,直到他們接上對歌才能打開攔門簾。隨后就是表演苗家本土民族原生態傳統文化節目:如傳統豐收迎賓苗鼓、傳統舞龍、舞獅、苗歌對唱、苗族服飾展示、接龍舞的表演、趕邊邊場、苗繡展示,最后全場進行齊跳《苗族團圓舞》。在活動場地周圍還擺放一些豐收的農產品展示,交織成節日動人的旋律。文藝活動結束后參加苗年的所有人員就座放有龍頭的長桌宴。長桌宴是最能體現苗族人民和睦相處的獨特形式之一了。開長桌宴之前進行最后一次巴代祭祀神儀式代表往年的豐收。坐長桌宴是有講究的,坐在最前面的是整個寨子最年長、最受尊敬的老者,然后按輩分依次坐(不分年齡),平輩的就是按年齡依次坐了,當然不同年齡談論的話題也不一樣。長桌宴是最能體現苗家人尊老愛幼的道德品行。長桌宴的菜很豐富,都是苗家人自己種植或養殖的,如養殖的豬雞鴨,種植的黃豆、青菜等。吃完長桌宴就代表苗年活動的圓滿結束,然后大家高高興興回家。
苗年是苗家人自己的年,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有一定內涵,我們要繼續發揚傳承下去,讓更多的人參與我們的民族節日,讓更多的人了解苗族人民的熱情好客及苗族傳統文化。
(責任編輯:楊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