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電子商務的迅速發展之下,高素質的電子商務專業人才需求緊迫;而電子商務院校現行的人才培養模式與實際的社會需要無法深度融合;在電子商務的人才培養中,存在著很多問題,例如:電子商務的概念理解不清、師資力量薄弱、課程與教材設置不合理、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不符等。本文對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深度融合的研究,主要分析電子商務專業的特點、電商人才社會需求的特征、電商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不融合的原因,并提出關于電子商務人才培養的具體建議。
關鍵詞:電子商務;人才培養;社會需求
當下我國的電子商務,已進入快速發展的時期,整個社會已經邁向了電子商務時代;人們已經習慣通過電子商務的方式,來進行工作、學習、生活,因為它給我們帶來了極大的便利;與此同時,電子商務的迅速發展,也對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目前對于運營管理類的人才需求迫切;而且在人才招聘時,實際能力(如信息資源管理水平、辦公自動化能力、網絡營銷能力等)與社會工作經驗是企業最為看重的方面,除此之外,職業道德、團隊合作、創新能力等,也是重要的擇員標準;因此,院校在其人才培養過程中,應該注重與社會的人才需求相結合。
一、電子商務專業的特點
當下的電子商務專業,主要有以下五個明顯的特點:(1)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科之間交叉緊密,而且融匯貫穿了經、管、IT、法等方面的知識;(2)電子商務專業知識的應用十分廣泛,橫跨了制造業、服務業、公共事業等多個不同領域;(3)電子商務專業涉及的內容變化速度快,尤其是在信息技術方面的最新成果,往往都在電子商務領域進行首要推廣;(4)電子商務專業的畢業生就業面較廣,既能進企事業單位,也可以進行個體創業;(5)在網絡服務中,任何一個微小的需求都有可能轉變為一個新興的服務領域,因此,以電子商務為核心的電子服務,正是當下個性化、專業化的創新創業的源頭。
二、電商人才社會需求的特征
當下社會對于電子商務人才的需求量很大,而其培養出的人才,卻無法較好地滿足于社會的需求;因此,要探析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深度融合,首先就要了解其社會需求;目前電子商務人才的社會需求一共包含了三個方面的特征,接下來就進行逐一說明。
1.實務性特征
電子商務人才培養,要突出實務性特征,讓電子商務人才能夠被迅速理解,并且適應和進入電子商務的實務環境,進行熟練的操作、運作電子商務活動,使得電子商務人才具備在實務中學習和進步的能力。
2.復合型特征
電子商務人才作為一種復合型人才,無論它側重于哪一方面,都必須擁有足夠的技術和商務手段,能夠將商務需求轉化為電子商務應用;與此同時,還要熟知電子商務環境下的商務運作方式、模式,例如:供應鏈管理、虛擬企業、客戶關系管理方式,以及網上商店、網上采購、網上銀行、網上交易市場等。
除此之外,電子商務人才還要將其在電子商務的現代商務模式的基礎上進行有機整合,使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因此,不但要對電子商務環境下的商務組織、管理和業務方式及其特點進行理解,還要明白電子商務不僅是商務手段和方式的更替,而是整個商務運作體系的變革;從而擁有完整的電子商務觀。
3.多元化特征
電子商務的變革,涉及到人們經濟生活的全部方面與層次,而且在每個方面、層次都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電子商務人才的多元化特征,要求電子商務人才具有不同知識與能力結構,造就不同類型的電子商務人才;因此,不能片面地將電子商務人才簡單歸為一個方面或一個層次;必須充分認識到,電子商務人才在各方面和層次上的多元化特征。
三、電商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不融合
電子商務專業的應屆畢業生,就業率遠遠低于全國大學生的就業平均水平;學校的培養方向與社會的需求存在較大差距;學校不能清晰界定電子商務人才的培養目標,使其就業方向范圍過于寬泛,無法集中滿足于社會需求。其中,導致電子商務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不融合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概念理解不清
院校對于電子商務的概念理解不清,導致了培養方向的模糊。例如,許多院校對電子商務概念沒有明確把握,在電子商務專業課程的設置上主次混亂,而授課老師對電子商務的理解也是說辭各異,并沒有圍繞這同一個主線索來進行組織教學。電子商務究其本質,就是一種以信息技術為基礎、以企業商務活動為核心的全新商務模式。認清電子商務的本質,有利于解決其學科體系、培養目標、教學方案、教材結構、課程設置等方面的問題。
2.課程與教材設置不當
由于學校的辦學思路不清晰,從而導致學生缺乏明確的學習目標與方向。與此同時,電子商務專業的教材不僅缺乏系統性和完整性,知識重疊及知識真空的現象常有發生;綜合性書籍(如電子商務概論等)占據教材主場,電子商務實驗教材卻尚未出版。并且大多是專家學者來編寫教材,而實際從事電子商務的人員卻未能參加教材的編寫。
3.師資力量薄弱
早期的電子商務專業教師,大多修于經濟、管理、計算機等相關專業,都是通過不斷的鉆研和知識的積累,才能勝任電子商務課程的授課;但這種方式的學習上崗往往受時間性的影響,而且容易產生知識的偏差。當下電子商務專業師資力量的欠缺與薄弱,是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
四、關于電商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深度融合的措施
為了促進電子商務行業的發展,從而帶動我國經濟的同步發展;上文已經分析導致電子商務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不融合的原因,現就針對這些問題,提出解決電商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深度融合的有關建議。
1.明確培養方向
對電子商務專業人才進行合理分類,明確人才培養的方向。首先,作為專業的電子商務人才必須具備相應程度的商務知識,例如:商務談判、市場營銷、貿易理論、相關法律法規等;其次,還必須熟練掌握先進的計算機軟件、硬件技術,尤其是關于網絡平臺的應用開發技術;電子商務的實施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光靠電子商務人員是不可能實現的;一個電子商務實施的完成,需要依靠各類人員的工作配合;因此,在電子商務的教學過程中,不用過分強調人才的復合性,電子商務人才的培養必須堅持一條主線,科學合理地進行電子商務的人才分類。
2.建設課程體系
電子商務專業的課程體系建設,應該將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結合,建立起與社會需求相融合的課程體系;因此,在電子商務專業課程體系中,必須包含以下課程:
(1)創新創業通識課程:開設《創新學》、《創業研究》、《公司創業》、《創業政策與法律法規》、《創業實戰案例研究》等課程,讓學生學習創新創業的相關知識,了解電商企業創辦的所需流程。
(2)專業課程:掌握牢靠的專業知識,是成為高素質人才的基礎條件之一;電子商務專業課程的開設,除了電子商務的基礎理論以外,還要加入對于電子商務營銷、物流、支付、案例等課程內容;從課程目標、課程內容等方面,讓學生在學習理論的基礎上,了解掌握一些技巧與方法,從而更好與社會化需求相適應。
(3)企業經營管理課程;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生,在進行本專業理論學習以外,還應該掌握商業模式、團隊管理、生產管理、質量管理、財務管理、創業文化、品牌管理、經濟理論、管理決策等企業管理知識;才能更好具備對于電商企業的認識,也更利于之后的就業。
(4)其他跨專業課程;當下,社會需要的是高素質型、復合型的人才,而表現在電子商務領域中,社會需要的是在管理、技術、經營等方面,都有著廣泛知識度的電商人才;因此,高等院校的電子商務課程建設,必須要結合當下的社會需求;為學生提供跨專業、跨學科的選修課程,例如藝術設計、軟文寫作、互聯網思維等,進一步豐富學生的知識、開闊其思維,著力培養與社會需求高度融合的電商人才。
3.建立專業知識體系
在專業人才的培養中,建立起相應的專業知識體系是核心的內容,同時也是專業教學計劃與課程體系的基礎;電子商務專業知識體系的建立,包括電子商務專業每一門課程的知識,并將它們以知識單元、知識模塊等形式,為電子商務學子提供不同類型的知識選擇;與此同時,也格外強調將本校的優勢學科與人才培養特色相結合,并且體現在其核心課程的知識體系中去;電子商務專業知識體系的建立,主要有以下方面的要求:
(1)專業知識體系的建立,必須結合高校的學科水平、層次、特色、需求等方面,進行綜合考量,在保持專業核心知識的統一性、專業性的基礎上,充分發揮高校自身的學科優勢與人才培養特色。
(2)建立電子商務專業知識體系,需要在內容方面,進行人才知識與能力需求的充分分析,尤其是在基于網絡環境的信息流、資金流、物流管理、服務知識等方面;以網絡營銷為核心,建立起組合型的電子商務專業知識體系。
(3)電子商務專業知識體系的建立,必須按照學科的分類,以及知識內容的分解,以此來建立知識領域、知識模塊、知識單元、實踐點等四個知識層次;其中,又可將知識單元分為核心、可選、自定義等三種類型;除此之外,還可根據高校自身的學科優勢與特色,為學子們提供能夠跨學科的知識選擇;或者對于知識單元與實踐點,進行新的定義,建立起具有自身特色的電子商務專業知識體系。
(4)電子商務專業,是一門交叉了信息技術、經濟管理等學科的復合型專業;因此,在其知識體系的建立中,應該注重與核心課程實驗、綜合案例實踐、成熟項目實訓、實際環境實戰等多種教學實踐活動形式的結合,并且要格外鼓勵學子不斷提高自身的網絡交互能力、團隊協作能力、項目組織能力、創新創業能力。
4.合理制定教學內容
關于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的改革,必須遵循知識和能力與素質辯證統一的原則,不斷加強不同學科間的融合,遵循整體優化、突出特色的原則,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處理好專業知識與相關知識間的關系。
5.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
電子商務課程的操作性和實踐性較強,在教學中應注重其數字化特點的結合;利用數字化的資源共享,創設教與學的互動環境;收集利用電子商務的教學資源,進行情景的創設,以此培養學生綜合的實踐操作能力;適當加大案例教學的比重;堅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激發學生獨立思考以及創新的意識,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6.打造師資力量
通過培訓、更新教師的知識結構,提高整體教學水平,讓教師們掌握最新的教學方法和技術,進行更好地教學,從而實現教學目標;在教師隊伍中,引進企業的高層經營、管理人員;通過一線實戰經驗的分享,讓學生切實感受電子商務的實踐。
7.加強校企合作
電子商務模擬實驗系統,在其人才培養中,擁有極其重要的作用。為確保電子商務專業教育,與電子商務實際發展同步,應該開展產、學、研合作,建立相對穩定的崗位,建設電子商務的實習基地;堅持教育、科研、應用三位一體,積極參與電子商務工程建設,從生產實踐中總結經驗,完善學術理論,以便形成有教學價值的案例,在幫助企業創造效益的同時,也能讓人才的培養滿足企業需求。
8.建設實踐平臺
開展優質的電子商務教育,離不開良好的實踐環境;高校應從場地、設備、資金、管理等方面,為學生提供就業實踐平臺;首先,就是要加強實驗平臺的建設,并結合理論課程的需要,開設相關的實驗內容,以此提升學生對于電子商務平臺的開發能力,加強學生對電子商務模式、運作流程等方面的認識;其次,則是要鼓勵學生,積極參加電子商務的有關競賽,因為競賽可以為學生,模擬一定程度的企業電子商務工作環境與氛圍,利于今后對于工作環境的適應;而且在比賽過程中,在教師的組織指導下,師生間進行有效的互動,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思維,還能夠激發學生的團體協作熱情;最后,還可以利用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園、創業基地、科技園資源等,讓學生進行大膽創業,試著創建一個小型的電商公司等,給予學生自由的成長空間,鍛煉學生的分析能力、管理能力、創新能力等。
9.研究市場需求
目前,電子商務學校的培養方向與市場需求有一定差距;因此,必須加強對畢業生的跟蹤調查,對教學計劃進行及時調整;對已畢業,且目前從事電子商務實際工作的學生開展相關調查,反饋其對所學專業理論的認識和看法,以及在電子商務實踐中的疑難問題等,讓電子商務學校的人才培養更加科學。
四、結語
當下電子商務專業的人才培養,存在著與社會需求之間的不融合問題并急需解決;根據對目前電子商務專業的特點、電子商務人才的社會需求特征、電商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不融合的原因這兩個方面進行分析,本文提出了以下建議:
一是對電子商務專業人才進行合理分類,明確人才培養的方向;二是建設課程體系,將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結合,建立起一個集創新創業通識課程、專業課程、企業經營管理課程、其他跨專業課程于一體的電子商務專業課程體系;三是對于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進行相關改革;四是和高校的學科水平、層次、特色、需求等方面,建立專業知識體系;五是改變教學方式與手段,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六是打造師資力量,通過培訓、更新教師的知識結構,提高整體教學水平;七是加強校企合作,在幫助企業創造效益的同時,也能讓人才的培養滿足企業需求;八是建設實踐平臺,并結合理論課程的需要,開設相關的實驗內容;九是加強對畢業生的跟蹤調查,對教學計劃進行及時調整。
而電子商務作為一門實時性和動態性極強的學科,其高素質人才的培養,并不是電子商務院校就可以獨立完成的,它還需要政府、院校、企業等有關部門的通力合作;只有院校與各行業進行互相溝通以及充分結合,才能培養出與社會需求相融合的高素質電商人才,從而促進電子商務行業快速、穩定、健康地發展。
參考文獻:
[1]宋玲.電子商務與人才培養[J].互聯網世界,2002,(8).
[2]鄭培.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憂思錄[J].電子商務世界,2005,(2-3).
[3]李琪.我國高校電子商務專業本科人才培養[J].計算機教育,2004,(1).
[4]康貽建.知識經濟時代電子商務人才的培養[J].管理科學文摘,2003,(12).
[5]彭仁孚.電子商務創業型人才培養途徑的研究和實踐[J].商場現代化,2015,(13).
[6]湯蘇寧.中國電子商務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5,(5).
[7]吳珍.關于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創新實踐研究[J].商場現代化,2015,(29).
[8]劉大為,等.Living Lab環境下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標準體系構建研究[J].科教文匯,2015,(6).
作者簡介:陸日婕(1986.04- ),女,壯族,廣西扶綏人,本科,廣西城市職業大學,講師,研究方向:電子商務、職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