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儀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綱要明確指出了校企合作在職業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并對職業院校在校企合作下的人才培養提出了具體要求。然而,高職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養起步晚,缺乏實際經驗,存在校企共贏機制缺失、合作模式陳舊、人才就業難以有效解決等問題。為了培養新時代創新應用型人才,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高職院校必須要構建適合自身教育特點、辦學特色的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
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是一種以校企為育人主體、以區域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為導向、以培養新時代創新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的人才培養模式。該模式下,企業與學校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企業給學校學生提供實踐的空間與機會,幫助學生獲得工作經驗,實現學生就業與企業用工的順利對接,學校根據企業反饋與需要,實施針對性的人才培養,給企業提供實際發展所需的優秀人才資源,縮短人才與企業的磨合期,降低企業員工培訓成本。所以,校企合作人才培養能夠實現學校與企業的雙贏。
2.1 強化組織管理
為了加強學校與企業的交流,保證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有效實施,高職院校必須要強化組織管理。對于組織機構建設,一方面,成立學校領導與企業管理者共同參與的人才培養領導小組,該小組全面領導、組織、實施相關工作,對校企產學合作教育情況進行監督與檢查,同時協調處理合作中的問題。另一方面,成立學校專業教師與企業專家、高級技術與管理人員共同參與的專業指導委員會,主要負責學校專業課程設置、教學計劃的論證工作,以及合作共贏項目建設、實訓基地建設、合作培訓、學生畢業實習與就業等方面的指導工作。對于專業建設組織管理,建立學校專業與區域產業的對接關系,明確不同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與規格,構建專業建設標準,不斷探索專業建設的特色,加強產學研一體化,同時建立院、系、專業的三級管理責任制,制定校企合作下的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工作手冊。對于課程開發的組織管理,加快推進學校專業理論與實踐教學課程標準和企業崗位標準對接,推動課程體系模塊化,同時將CDIO工程理念應用于課程開發管理中,盡快建立具備客觀性與全面性、多元教育主題共同參與的評核主體。對于教學過程的組織管理,強調教學過程中崗位工作環境的營造,應用項目引領專業教學,促進師生角色的轉化與兼容,推動教師從教學型向科研型發展,推動學生從知識型向技術創新應用型發展,同時加快融合畢業設計、頂崗實習以及就業過程,制定作品化、產品化、商品化的教學評價體系。
2.2 調整課程設置
為了構建符合校企合作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體現以技術應用為主的辦學特色,形成產學結合的理論與實踐教學體系,高職院校必須要調整課程設置。對于公共基礎課,設置凸顯人文素質、道德修養、邏輯思維、創新能力、外語溝通能力等方面的基礎課程。對于專業基礎課,設置基礎理論廣、技能要求明確、能力素質結構合理的理論與實訓課程。對于專業綜合課,設置反映高職教育特征、有明確價值取向、具備“準訂單”性質的理論與實訓課程。對于專業拓展課,設置能提供就業崗位知識技能、滿足市場需要的定向課程。對于公共選修課,設置涵蓋范圍廣、具有可選擇性的文化課程。具體如何調整課程設置,還需要處理好內與外、通與專、教與學的關系。合理的高職專業課程結構具有雙重適應性,既能滿足企業的用人需求,也能滿足學生的自身成長需要。內、外適應性并不是割裂的,而是以崗位需求作為導向的。企業用人,人才要達到職場崗位標準,那么學生就業就要有職場所需的綜合素養,所以校企合作下的高職課程設置必須要面向企業崗位。通與專說的是職場所需的通用能力以及職業崗位所需的專業能力,比如人際交往能力、信息技術能力、電氣相關軟件應用能力等,這兩種能力也非對立,一方能力缺失都不行,面向企業崗位的課程體系既要有技能上的普適性,又要有崗位的針對性。校企合作下的課程教學將學習的選擇權交給了學生,將職業發展的選擇權交給了教師,學生根據自身需要通過學習彌補短板,并自主構建學習路徑,教師根據市場變化調整實際教學內容與策略,逐漸引領學生適應崗位。所以,課程設置也要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
2.3 搭建校企合作平臺
為了滿足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拓展學生實踐學習空間,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高職院校必須要聯合企業搭建校企合作平臺。例如,建立線上合作平臺,企業和學校均可在平臺上發布專業項目與任務,學生一人一號,可登陸平臺接取任務,每完成一個任務平臺自動積分,積分達一定程度后,學生有參與教師發布項目的權利。完成項目中,定期上傳項目完成情況,經教師核實后,獲得一定積分,積分達一定程度后,學生有參與企業項目的權利。再如,建立線下合作平臺,對此,可參考S市某院校的實踐經驗。該學校攜手計算機動畫與游戲企業共建體驗、實訓、實習中心,通過搭建企業環境,促進學生參與到項目制作過程中,同時以該中心作為優秀學生孵化器,鼓勵優秀學生開設工作室、創辦微型企業,使其成為有創意的動漫行業的自主創業者。也可參考C市某院校的實踐經驗,該院校依托中國黃金創意產業中心,在企業的協助下針對首飾設計專業構建集合首飾設計、制定、鑒定、展示、客戶服務以及產業中心實習于一體的教學流程,基于現代學徒制實施教學,給學生創造了實踐的平臺。還可參考B市某院校實踐經驗,該院校聯合建筑裝飾企業共建云麗莎設計中心,堅持工作室化教學與工作室教學并舉,課程教學中企業為主、學校為輔,企業設計師任專業課,學校教師認基礎課,給學生創建了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學習環境。
2.4 構建配套體系
為了進一步完善教育培訓體系,高職院校必須要構建校企合作的配套育人體系。以“雙師型”教師培訓體系為例,首先,明確雙師型教師的專業化標準,了解其知識、能力、素質結構。其次,在傳統教師培訓體系中引入實踐與知識融合體系,增強教師培訓的知識性、技能性與實踐性。再次,將信息技術加入到教師培訓內容中,提高教師的信息素養與信息化教學、教研能力。最后,基于雙師型教師專業化標準及校企合作對教師綜合素質的需求,結合培訓需要,制定具體的教師培訓計劃,對教師實施分層分類培訓。以實訓課程體系為例,首先了解當前企業崗位對人才技能的要求,明確專業實訓標準。其次,結合實際崗位需求對現行實訓課程內容與形式進行改善,添加應用型技能教學內容。再次,加強校內校外實訓基地建設,及時更新、添加專業實訓必需設備,確保實訓教學有場地、有設備。最后,根據當前專業課程設置,結合企業對人才職業技能的要求,制定相應的人才培養計劃。
綜上所述,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是職業教育發展的應然選擇,高職院校要構建適合自身教育特點、辦學特色的該模式,應當強化組織管理,合理調整課程設置,同時聯合企業搭建線上線下校企合作平臺,并完善配套體系,從而為培養新時代創新應用型人才創造良好條件。
(作者單位:惠州城市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