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智慧
近年來,跨專業考研人數逐漸遞增,其中跨專業學習教育學人數只增不減。教育學跨專業學生由于和本專業學習內容不同,導致學生專業認同、專業興趣、專業學習效能偏低;同時學校設置課程墨守成規,使教學陷入兩難境地;導師指導也力不從心,導致科研如同虛設。從系統論的角度探尋教育學跨專業研究生培養模式,從專業與學生、學校與學生、導師與學生出發,打破原有傳統培養方式,對教育學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
2015年,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高校建立跨院系、跨學科、跨專業交叉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的新機制,在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高校對更大規模更高智力復合型人才的需求。教育學跨專業研究生作為教育類復合型人才的一員,如何高效培養跨專業研究生是亟需解決的問題。
教育學跨專業研究生為在研究生招生考試中,所錄取的研究生的本科專業為非教育學類專業。因與本科所學專業不同,跨專業研究生在基礎知識、專業認同、思維方式等方面與本專業就是教育學的學生之間存在很大差異。
1.1 專業認同、專業興趣、專業學習效能偏低
教育學跨專業研究生在剛進入新專業時,學習積極性高專業興趣濃厚,但隨著學習的深入,到了研二、研三階段,在學習中可能遇到了困難,同時對專業失去了興趣,甚至在選擇工作時用人單位更愿意選擇本碩一致的學生,漸漸地教育學跨專業研究生對專業的認同產生懷疑,對專業的認同感降低,同時對專業失去了興趣,打擊自信心,出現了學業倦怠現象。
1.2 課程設置墨守成規,教學陷入兩難境地
目前教育學類跨專業研究生的課程設置重理論傳授輕研究方法訓練;課程內容陳舊,未能開設學科前沿知識研究,未能及時傳授學科領域內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學科發展趨勢等;學校在課程設置上將跨專業和本專業學生課程設置一致,并未考慮到跨專業學生的特殊學習背景;隨之教學陷入兩難境地,如果以跨專業研究生的背景來安排教學內容,則本學科學生會“吃不飽”;如果以本學科學生的背景來安排教學內容,則跨專業學生會“吃不消”,所以教師的教學常常陷入兩難境地,經常會出現“半生不熟”的學習效果。
1.3 導師指導力不從心,科研形同虛設
在研究生教育階段,導師負責制是我國研究生教育的主要形式。導師在自己所從事的領域具有淵博的知識背景與技能技術,可以指導研究生在縱向上向深層次發展,但是導師不可能涉獵所有學科,對所有學生的專業背景均有所了解,對跨專業學生的學科背景同研究生學科不能很好的進行架構,這不利于跨專業研究生發揮本科專業特長,進行跨學科橫向發展,單一的導師指導制使導師感到力不從心。同時,跨專業研究生幾乎沒有機會參與課題研究,導致科研能力不足、科研水平受限,導致跨專業研究生的科研形同虛設。
系統論即研究系統的結構、特點、行為、動態、原則、規律以及系統間的相互聯系,并對其功能進行描述的方法。基本思想為將研究對象當做整體系統來處理。主要任務為將系統作為研究對象,從整體角度出發探尋系統整體和內部要素之間的相互聯系,從其本質上說明研究對象的結構、功能等,目標是充分把握系統整體,用以解決當前所面臨的問題。系統論視域下,跨專業研究生培養體系橫向上涉及四大要素:學生、專業、導師、學校。教育學跨專業研究生作為教育研究中的新鮮血液,以什么樣的方式培養是當前需要亟需解決的問題。
2.1 跨專業研究生培養:專業與學生
系統即為整體,發揮整體功能。系統內各元素因其之間相互關聯所構成結構。因此,系統是元素和結構的統一。在教育學跨專業研究生的培養中,專業與學生之間相互關聯,相互作用,彼此相輔相成。專業是“結構”,起到整體的作用,調節跨專業研究生專業培養的方向。而學生是“元素”,隸屬于“培養方案系統”。
元素具有相關性的特點,元素與元素之間相互關聯、相互作用,并不是孤立存在的??鐚I研究生應該走進自己所學的專業,對其進行了解,做到心中有數,了解該專業目前的情況,而不是盲目猜想。跨專業的學生在學習與研究中,逐漸找到自己的興趣和研究方向,打破原有思維定式,將原來所學專業和新專業進行學科融合,同時應加緊夯實自己專業基礎知識,時刻關注專業發展的前沿。學校應根據跨專業研究生的特點開有針對性的課程,激發學習興趣??鐚I研究生的培養,專業與學生統籌結合,因材施教,根據跨專業學生特點制定個性化專業培養方案,這樣可以體現系統論中統一性與差異性結合的特點,從專業層面統籌推進跨專業研究生全面培養的進行。
2.2 跨專業研究生培養:學校與學生
系統與環境相互作用。在系統論中,環境為“雖不屬于系統中的一切事物的總和,卻同系統中的相關組成元素之間相互作用且相互影響”。系統不僅其內部之間相互關聯,同時作為整體與外部的環境之間直接或間接的聯系也會發生。環境同系統之間的關聯雖比系統內部的關系弱,但環境一旦作用于系統,不僅會改變系統同環境之間的聯系,同時會改變系統內部的關聯,進而系統的存在方式發生了改變。因此,了解系統內部的關聯與了解系統外部環境同樣重要。在教育學跨專業研究生的培養這個系統中,學校作為重要的環境,與學生密不可分。首先,學校應根據學生的需要和建議開設有針對性的選修課,讓跨專業的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程進行學習。其次,教育學專業的研究生每學期公共課程不是很多,學校應適當的開設基礎課程,有助于跨專業研究生基礎知識的學習,讓教育學跨專業研究生打下扎實的基本功,有利于之后深層次的學術修養培養。此外,學校教學大綱除了保留研究生階段的基礎課程外,還要體驗一定的靈活性,便于跨專業學科的學生進行學習。最后,學??梢宰龊萌雽W教育工作,尤其是學科專業介紹工作,如師生座談等方式,增強學生的專業認同感。
2.3 跨專業研究生培養:導師與學生
系統具有一定功能,系統在與環境的交互作用中展現其功能。在教育學跨專業研究生培養這個系統中,導師也就是“環境”,導師在學生的學習階段起重要作用,重點在“導”,也就是指導的作用。特別是對教育學跨專業研究生來說,導師的指導至關重要,關系到學生是否可以順利完成學業以及畢業論文這些艱巨的任務。導師為避免不熟悉學生原學科而導致指導學生產生片面性和狹隘性,甚至產生誤導,應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揚長補短,尋求相關專業導師合作,實行“雙導師制”,多學科跨學科指導學生,不僅可以指導學科知識,進行知識的傳授,同時指導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導師作為教育學跨專業研究生培養這個系統中的重要一環,還應關心學生的生活、思想、情感,及時發現學生出現的問題,及時解決。同時,導師和學生在交流和學習過程中要相互溝通,這種溝通是建立在公平、平等的原則上,在學習和生活中互愛、互助,形成良好的師生氛圍和師生關系。
近年來,我國跨專業考生占碩士總報考人數接近五成,為了提高考研成功率,存在近一般的考生選擇跨專業報考碩士研究生,教育學研究生是考試選擇的熱門專業之一,但由此帶來的問題不容小覷,探討如何提升跨專業研究生培養質量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從系統論角度探討教育學研究生培養模式,不僅對教育學跨專業研究生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符合國家培養高層次、復合型人才的要求。
(作者單位:黑龍江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