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麗華
本文通過如何在機械設計課程的過程中有效的結合思政教育因素提出了自己思考和實踐。主要從專業課程中思政教育的元素挖掘角度,以及課程思政中教師的提升角度來進行闡述。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边@為“課程思政”指明了方向。
課程思政就是以全員、全程、全課程的育人形式,將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鄉同行,協同效應,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核心,引導價值追求、知識傳授的過程中,將學術精神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整個教育的全過程。作為高校教師,課堂育人不僅傳授專業知識,更要立德樹人,注重人格的培養。所以,思政教育不僅是思政專職教師的工作,更應該是每位高校老師要思考、要預備、要參與的工作。本文就是作者在機械設計課程中,對思政教育的一些探索和思考。
專業教師本課程在對機械設計專業知識熟識的基礎上,要努力挖掘出可以結合思政教育的知識節點,從而將專業知識準確生動講解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發揮思政地功能。結合機械設計課程的教學經驗,作者認為思政元素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1.1 巧妙嵌入典型案例
機械設計課程中涉及常用零件種類繁多,在以往地教學中,我們常常引入一些機械失事案例,來引發學生興趣和關注。有些案例,我們在引用的時候,就可以從思政教育的角度善加利用。譬如,機械零件疲勞強度的章節中,就引用了2002年5月25日的臺灣華航的波音747客機在執行臺北到香港CI611航班途中,墜毀于澎湖外海,機上225名乘客與機組人員全部遇難。失事原因就是金屬疲勞裂紋,而裂紋源自1980年2月7日飛機起飛時的刮痕。那我們從專業角度分析完后,也可以和學生再次強調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自古就是,以此進行愛國教育。
1.2 關注社會時事
當前發生的社會時事,常常是最容易引發學生興趣的,我們要適當的引入社會時事,對學生的價值觀進行正確的引領。譬如,2019年11月10日上海剛結束的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成交了711億美元,特別關注生產制造方面的成就,從醫療器械到智能機器人等等,幫助學生建立國家自豪感。特別在國家生產技術有突破的時候,更要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制度自信、理論自信,使學生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認識更加深入。
1.3 了解歷史進程
任何課程地發展都符合歷史規律,由簡單到復雜。我們機械設計更是如此。以起重機為例,從斜面→杠桿→起重轱轆→滑輪組→手動(電動)葫蘆→現代起重機(包括:龍門吊、鶴式吊、汽車吊、卷揚機、叉車、電梯)。而符合真正電梯意義的升降機是由幾千年前的古希臘人發明的,目前世界上運行速度最快的升降機在阿拉伯聯合酋長國迪拜的哈利法塔。它的運行時速可達到64千米。如今地球周圍有上千個衛星在運行,如果選取軌道與地球運行頻率一致的衛星,未來,人類也許會像科幻電影中那樣,乘坐升降機到達衛星。通過技術的發展,完成人類的使命,也激發學生樹立更高的目標,不斷為人類的幸福,不斷為社會主義的建設,為中華名族的復興,砥礪前行。
1.4 結合名人傳記,激發愛國熱情
專業知識講授過程中,常常很枯燥。但是,機械設計課程中所涉及到知名人物卻常??梢宰屚瑢W看到技術背后的溫情,技術背后的人性。瓦特發明蒸汽機,列諾爾發明了內燃機,法拉第發明了發電機,而今天最廣泛的電動機是格拉姆發明的……特別是像錢學森、鄧稼先等等老一輩科學家,不僅是科學上有極大成就,更重要的有一顆愛國心,和甘心樂意為祖國獻身的高尚品質。不只是科學家,作者在機械設計齒輪設計中齒面接觸疲勞強度中,就引用了朱德的扁擔,分析了挑扁擔省力的原因是因為竹子有韌性,與肩膀接觸面寬,以此來類比齒面接觸應力計算公式,來分析齒輪接觸疲勞強度的影響因素。
機械設計課程中所蘊含思政因素不只是要大量挖掘,還要進一步歸納整理,取舍,使之有效的嵌入課堂中,真正讓思政教育潤物細無聲的進入到課堂教育中去。
通常,高校的思政類課程都是專門針對學生思想教育引導方面的,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和相應的考核方法,基本上屬于顯式教育。而專業課程中融入的思政類教育屬于隱式教育,屬于潤物細無聲的教育,強調潛移默化引領學生的思想和人生價值觀。特別是在機械設計這類專業性、技術性強的課程中,教師正確的價值觀、政治觀對學生有莫大地影響。在專業課程的講解過程中,引入思政教育,對老師是一個極大的挑戰。作者認為,機械設計老師應該具備以下幾方面的預備:
2.1 專業教師的政治學習
教師要想思政教育融入的好,不僅專業課程備課嚴謹,而且自身要有一定的政治素養。換句話說,課堂上的思政教育應該是一個正向的引領,是一個積極地影響,增強了學生的文化自信、制度自信、國家自信。特別是在例子地引入過程中,既要數據準確,又要分析到位,還要傳遞正向積極地能量。教師要主動學習黨和國家的思想政治理論,實踐中以身作則,表里一致,不斷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
2.2 專業教師的團隊分享
教師個人的思想政治素質提高,同時也要定期組團學習,集體討論,就教學方法、教學效果地交流討論。還要多多聽取思政課程的老師們的意見,可以進行一些跨界的研討,就教學中的思政因素,不斷精煉修整,使其作用發揮到最大。
2.3 建立友好的師生關系,了解學生的思想
教學本就是一個互動關系,而非單一方向的輸送。只有在互動中,思想才能真正有效的傳遞,從而激發出思想火花。教師要保持一顆童心,愿意了解年輕人所思所想,聽得懂年輕人的梗;要有一顆愛心,愿意包容他們的不成熟;要有一顆慧心,學會使用他們的語言,在同一個頻道上與他們溝通;要有一顆謙卑的心,不斷學習,調整自己。在學生中樹立亦師亦友的形象,以淵博的專業知識獲得學生的專業認可,以謙虛求實的態度與學生平等交流,將思政教育落在學習生活的實處。
思政教育融入專業課程教育中,實踐協同育人,是高校加強思政教育的重要部分,也是真實地回應了習近平主席對高校育人的“為誰培養人”、“如何培養人”“培養什么樣的人”終極目標的有效途徑。在機械設計課程的講解過程中,專業教師不僅培養學生求真務實的作風,也要讓學生樹立高尚的科學道德,還要真實引導學生了解社會、了解國情、增強社會責任感,樹立為社會主義無私奉獻的家國情懷。每位教師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專業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作者單位: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