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丹丹
【摘 要】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初中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需要以課程標準為導向,優化課堂結構,創新教學方法,突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等多種方式,為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提供助力。基于此,本文圍繞新課改背景下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提出以下幾點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 課程改革;初中數學;高效課堂
一、高效課堂的構建需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
自新課改以來,初中數學教師逐漸認識到“滿堂灌”教學模式的弊端,為了落實課程改革所提出的“以學生為主體”教育理念,構建促學生發展、為學生服務的數學課堂,需要教師將學生放在課堂中的“中心”位置,一切教學活動的組織與安排都需要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為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奠定基礎。對此,需要做到以下兩點:
首先,改變學生的數學學習方法。在以往的數學課堂中,我們發現學生由于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在知識學習中更加依賴于教師的講述,缺乏自主探究的精神,在被動吸收數學知識中弱化了數學思想與數學能力。對此,教師應改變照本宣科的教學方式,給學生提供更多參與、探索的機會,讓學生在主動建構中掌握數學學習的方法,真正將課堂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比如在人教版七年級下冊《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教學中,由學生已經學習過的一元一次方程作為引導,讓學生在知識遷移中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給學生提出探究性問題,讓學生在共同探討中總結出二元一次方程的規律,進而掌握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方法,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同時也讓學生在交流互動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學會探究、學會學習。
其次,轉變學生的數學學習方式。豐富多樣的學習方式有助于促進初中生的個性化發展,激活初中生的樂學思想,實現以“學”為中心的數學課堂構建。對此,教師可以針對較為簡單的問題組織自學活動,給學生提供獨立思考的空間,鍛煉獨立思考能力。同時對于難度較高的問題,設置小組合作方式,讓學生在學習小組中各盡其能、優勢互補。比如在《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教學中,教師提出問題“2y-x=10,y+x=53 與一元一次方程是否有關系?能否將二元一次方程組中的一個看作一元一次方程進行問題的解答?”以此讓學生在知識點回憶與相互表達觀點中,找出證明自己觀點的證據,在小組合作中學會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提高對數學的自信心。
二、高效課堂的構建需要以和諧師生關系的支撐
“親其師,信其道”,新課改同樣主張教師與學生和諧關系的建立,通過亦師亦友的關系建立,消除學生對教師的心底隔閡,讓學生更加愿意主動與教師探討問題,更加樂于效仿教師的言行。初中生處于青春期,在這個發展階段中心理發展尚不完善,矛盾心理、叛逆心理等問題屢見不鮮,為了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需要教師掌握溝通的藝術。在實際的數學教學中難免遇到一些“熊孩子”和學困生,此時教師應以正確的態度對于學生之間的差異,相信每一位學生都是等待雕琢的美玉,從理解與尊重的角度出發,用心與心的交流為和諧師生關系搭建橋梁,做到一視同仁、公平公正。
其次,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適宜的學習環境中放松心情,與同伴、老師無話不談,同時,教師應采用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讓學生可以在輕松活躍的學習氛圍中體會到學習的成就感,以此提升學生對教師所組織教學活動的配合度,促進高效課堂的構建。比如在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軸對稱》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給每位學生發放一張正方形的紙張以及不同具備對稱特點的圖形,比如蝴蝶、飛機、著名建筑物、玩具等的圖片,讓學生在紙張與圖片的對稱中總結出何為對稱,如何確定對稱軸,對稱軸兩邊的圖片有何特點。同時,教師也應參與到動手實踐活動中,在活動中與學生同思考、共進退,與學生融為一體,促進和諧師生關系的建立。
三、高效課堂的構建需要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
轉變學習方式、建立和諧師生關系,可以起到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熱情與課堂參與度的效果,為初中生的數學應用能力做好了鋪墊。強化學生的應用能力是當前新課程改革中的主要目標,也是初中數學教師教學目標中的核心,對此,教師應優化教學方法,促進初中生數學應用能力的發展,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
首先,教師應掌握提問的藝術,以問題引領學生形成應用意識。比如在“圖形的旋轉”教學中,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的方式展示風扇、秋千等物品的旋轉過程,讓學生在細致觀察中發現旋轉的特點。此時教師提出問題“不同物品的轉動現象有哪些特征?”“生活中還有哪些旋轉的實例,如何將旋轉的概念應用在現實問題解決中?”其次,教師應給學生布置具備實踐性特點的課后作業,讓學生將數學知識帶出課堂、走進生活,發現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如在“反比例函數”的教學中,教師設置課后作業,讓學生發現“生活中存在哪些反比例函數關系的實例?”讓學生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學會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困難以此促進學生對數學問題的深度思考,促進學生數學應用能力的提升。
自新課改以來,廣大數學教育工作者不斷研究教育教學的改革與創新之路,傳統的緊張教學氛圍、單一教學方法、不良師生關系、滯后教育理念等,嚴重影響了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同時也阻礙了初中生的更好發展。為了促進課程改革在數學課堂中的有效落實,需要教師應課堂作為課程改革落實的主戰場,找到“教”與“學”有效鏈接的方式,通過“教”與“學”方法的轉變,促進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構建目標的實現,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范增英.新課改背景下初中數學教學的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19(59):44-45.
[2]張成山,張學琴.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教學方法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9(28):86-87.
[3]向紅梅.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構建策略的探索與研究[J].考試周刊,2019(52):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