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勇程
摘 要:一體化教學是目前職業教育新的教學體系,“六步法”的運用逐漸被越來越多的學校所認可。本文通過設計“單相橋式整流濾波電路安裝與調試 ”這一典型工作任務,從收集信息、制定計劃、審定計劃、實施計劃、過程監控和評價反饋六個方面詳細闡述了一體化教學“六步法”在電子技術基礎課程教學中的應用,通過研究六步的運用方法,總結歸納其規律,并將其運用的方式方法實施到其他專業和其他課程中去,讓更多的一體化教師靈活運用“六步法”實施教學,進一步提高課堂的教學水平和學習效率。
關鍵詞:一體化;六步法;課程應用
一、電子技術基礎課程的教學方法現狀
電子技術基礎課程是一門理實一體化課程,既有理論知識的講授也有動手實踐的實訓環節,然而現在很多學校在上這類課的時候,往往是把兩者分開授課,所謂的理實一體化已經失去了一體化的意義。上理論課仍然采取“教師講、學生聽,教師演、學生看”的傳統教學模式;而實訓課則是來回反復地練習模塊技能,而沒有遵照一體化“六步法”來實施教學,缺乏相應的學習情境,工學沒有結合,學生在學校所學的與社會所需求的對不上。
二、一體化“六步法”的界定
一體化“六步法”由信息、計劃、決策、實施、控制、評價等六個步驟構成。第一步(信息),根據工作任務單,明確工作任務然后收集有關資訊;第二步(計劃),根據工作任務要求制定可行的工作計劃;第三步(決策),根據制定好的工作計劃進行審定,決策出最優計劃方案;第四步(實施),根據最優計劃方案開始實施任務;第五步(控制),對任務實施過程的質量進行檢查和控制,確保任務順利進行;第六步(評價),根據任務評價表對學生的任務完成情況進行客觀評價。
三、一體化“六步法”的基本特征
一體化“六步法”借鑒了德國職業教育以行動為導向的項目教學六步法,以改變學生的學習行為為教學最終目標,通過“做中學,學中做”的學習模式,改變“要我學”的被動接受式為“我要學”的主動獵取知識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從內心的學習心態上轉變過來,塑造一種快樂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感到快樂。其基本特征是:
(一)注重學習載體,強調任務驅動
一體化“六步法”以典型的工作任務為學習載體,強調任務驅動。通過典型工作任務來驅動學生學習,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學習過程中獲取專業知識和實踐技能。“六步法”每一步的完成都需要前一步的鋪墊,同時也是為后一步的順利開展打下基礎,步步連接,環環相扣,每一步的發展和進行都是遵照著企業崗位的實施來進行的,達到工學結合。整個“六步法”實施的過程中學生處于主體地位,理論知識的獲取和技能的提升都靠學生自己在任務中摸索,在學生的討論和教師的引導下完成。
(二)注重相互協作,強調團隊精神
“六步法”實施的整個過程,學生會被教師根據具體的工作任務、學習工位及教學資源等情況進行分組,每個組再根據任務內容及要求進行角色扮演和分工。凡是所有需要學生自己解決的問題,都由組長組織組員一起共同參與、共同討論、共同投票或者舉手表決決定方案的實施。整個過程,每一個小組就是一個小團隊,“六步法”中每一步的完成都需要各個組員之間的相互協作,互相配合,各個組員必須具備一定的團隊精神,只有團結協作,才能更好更快地把任務順利的完成。
(三)注重興趣培養,強調個人能力
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愿望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實現“六步法”教學目的的重要指導內容。一方面,通過好奇、興趣等心理作用來提高學生對未知知識的求知欲望;另一方面,通過教師的鼓勵、表揚,同學之間爭強好勝的心態,及取得成果之后的喜悅感、成就感等來增強學生學習的動力與興趣。整個學習的過程,就是學生個體獲得知識與技能的過程,學生個人綜合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既注重了興趣的培養,又強調了個人能力的重要性。
四、一體化“六步法”在電子技術基礎課程中的應用
筆者多年以來一直承擔電子專業相關課程的一體化改革和教學工作,下面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陳振源主編的電子技術基礎模塊二晶體二極管及整流電路中的“單相橋式整流濾波電路安裝與調試”典型工作任務為例,淺談一體化“六步法”在電子技術基礎課程中的應用。
(一)收集信息
收集信息指的是學生根據工作任務單,在明確工作任務后利用手中的資源收集與本次學習任務相關的知識點和技能點。學生手中的資源可以是手機、電腦、課本教材、維修手冊和說明書等現有資源。信息收集環節,應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在旁指導和維持課堂紀律。
針對本環節,學生可以通過教材、圖書館資料、手機電腦網絡資源等途徑收集有關本次任務單相橋式整流濾波電路安裝與調試的相關信息,并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適當的整理、分類、歸納,去偽存真,盡可能充分地掌握對本次任務有用的信息。而作為授課教師,在此環節中則是引導好學生學會如何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指導學生利用好手中的資源收集好相關資料。
(二)制定計劃
制定計劃指的是學生在收集好相關的知識點和技能點之后,組長組織成員一起討論,根據學習任務的內容和要求,及組內成員的基本情況,制定出一個完整的可行的初步方案。?制定計劃環節,學生仍然是主體,是計劃制定的實施者,而教師則是整個制定過程的引導者,不參與制定,只負責引導。
針對本環節,學生可以根據任務情況分小組討論,商量制定出可行性方案,然后各小組分別在各自的卡紙上填寫具體的工作流程、計劃內容及小組內部角色的分工與職責。而授課教師此時的任務是引導各個小組制定好工作計劃,督促每一位同學都參與其中,各抒己見。
(三)審定計劃
審定計劃指的是完成計劃制定之后,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對眾多計劃方案進行評審和決定,確定最優秀的計劃方案的過程。審定計劃有組內審定和組間審定兩種,組內審定指在充分討論的前提下,由大家舉手表決或者由組長代表作出決定;而組間審定即是在各小組的方案之中評選出最優的方案,范圍比組內的廣。審定計劃環節主體也是學生,教師本人可以適當地對方案的審定提出自己個人的意見和建議,但不能過多地干預。審定計劃審定出來的計劃方案有可能不是最優秀的,有可能存在問題,有可能會有錯誤的決策,但錯誤也是一種學習的過程,甚至可以通過修正錯誤的方案達成既定的目標,可以讓學生獲得更大的提升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