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量的研究數據表明高中政治課的教育教學目的沒能很好地達成。作為一名高中政治課教師應該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以綠色教育理念為指導,不斷地在教學實踐中總結經驗,提升自身的才能,學會如何處理教學當中面臨的問題,打造綠色課堂,進而促進教學效率的提高。
關鍵詞:高中政治;綠色課堂;打造策略
“綠色教育”是將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相結合,實質是素質教育,其強調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高中政治教學不僅是教授給學生知識,更為重要的是對其開展情感價值觀的教育。基于此,打造政治“綠色課堂”是目前每位高中政治教師的重大任務,進而讓高中政治課堂實現教與學的高度統一,成就高效的課堂。
一、 打造合乎規律的“綠色課堂”
綠色課堂的前提是科學、合乎規律的。“探究活動”是高中政治課的特色之一,其實施效果取決于問題的設計。所以從問題的設計層面來說,教師要掌握每位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做到因材施教、“因班教學”、因課而異,讓每位學生都有題可答,避免問題太難或是過于簡單。課改之后的高中政治教材更加生活化和時代化,這從側面展現出教育工作者愈發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近年來,網絡的迅速發展為政治教學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但是教師要有選擇的使用這些教學素材,讓其更加貼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和興趣,進而讓學生情感建立在生活實踐的基礎之上。
高效的教學理應圍繞教學目標進行,教師備課的重要依據就是三位一體的教學目標,然而教師在設定目標時切記不可過于理想化。著名的教育專家趙國華曾說:“如果要讓學生學有所得,語文課堂必須是學生所期望的那樣。一堂課如果能讓學生某方面得到進步,那么這堂課就是成功的,想要一堂課教給學生所有東西這是不切實際的,作為教師應該講語文課的目標設置的簡單一點,這樣學生才可能學習的輕松和高效。”上述這段話同樣適用于高中政治教學,升華學生良好的情感價值態度觀應該要循序漸進,而非生硬的拔高,因此教師在設定目標時有必要使其符合學生的真情實感。“中國夢”是目前熱度較高的詞,它的實現需要每一位中國人為之奮斗努力,所以在教學“影響價格的因素”時,在課堂引入環節,教師可以引用由于中日釣魚島事件造成中國人拒絕購買日本產品的事例,引導學生思考該做法的意義,以及其是否是有效的方法。如果班上有同學提出:“抵制購買日貨并非長久之計,唯有我國不斷地提升自身的創新和創造能力,和重振國貨才是根本之計”時,教師要給予學生稱贊,帶領其他學生為其鼓掌,進而讓學生明白“中國夢”不只是口號,而需要每個中國人為之奮斗,激發學生學習本章的興趣。
二、 打造平等和諧的“綠色課堂”
師生間的關系應該是平等的,教師以真誠與平等之心對待每位學生,并且尊重他們。當代社會傳播知識的渠道越來越多元化,教師的知識權威地位正逐漸下降,特別是對于涵蓋經濟、文化、哲學、政治以及國家與國際組織這五大部分的高中政治課程而言,其涉及的知識面過于廣泛,教師難以做到“面面精通”。因此,教師要向學生虛心學習,進而營造良好的師生關系,推動教師不斷進步。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教師理應要為其創造展示自己個性的機會,并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深刻地體會到集體的重要性。
例如,在教學“文化的多樣性”時,教師可以提前與學生進行交流,了解班上那些學生會彈奏樂器,然后讓他們在課堂上進行表演。表演結束之后,班上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并且有的學生想要來了解表演學生使用的樂器的基本知識,但是教師可能對其一概不知。所以教師此時就可以因勢利導,讓表演的學生向大家講解有關知識,而教師不妨坐在臺下認真的聽講。最后教師再引出對待不同的文化所需的態度。小組合作學習是當前比較受廣大教師所推崇的教學方法,但是教師需要明確在實現上述教學方法時要遵循“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在此理念之下依據教學內容設置多種形式的課堂教學模式,打造平等和諧的“綠色課堂”。如在《政治生活》的教學中教師不妨選擇角色扮演這種形式,不固定小組成員,學生自己“自告奮勇”,選擇扮演的角色(外交官、市委書記、村主任等),讓其自己準備競選、政策實施方針和外交的發言稿,作為教師就是要每堂課給學生留下充足的時間去互動碰撞。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夠讓學生掌握必備知識,也能夠提高其各方面的能力。
三、 打造簡約高效的“綠色課堂”
課改之后的高中政治課堂不再是教師一言堂,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但過多的擴展、表演、解讀等讓課堂的有效性有所消減,所以打造簡約高效的課堂是非常必要的。課堂簡約化主要是指對課堂教學的目標設定、素材選擇、語言錘煉、媒體使用等教學要素的精準掌握和運用。在這樣的課堂當中,學生擁有更多的主動權和發揮空間,教師的教學也能擺脫繁重的教學步驟,從而其有充足的時間去參與學生的討論和關注其思考,拉近師生關系。
備課是教學當中非常重要的環節,其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課堂教學質量的高低。《文化生活》有大量的素材,備課相對簡單,但是簡單不等同于簡約,二者之間存在巨大的差別,簡約高效的課堂有賴于教師的精心設計與組織。如在進行“感受文化影響”的備課時,教師可以選擇將“網絡文化”作為課堂教學的主線,使用“網絡熱詞連連看”來引入本章的教學,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將其成功地引入到課堂學習之中。其次,教師可以設計如下的兩個教學活動:“作為學生應該如何處理自己與網絡的關系”和“網絡文化給你的生活帶來了哪些影響,請舉例說明”。然后教師組織學生在小組內進行探討,在此過程中學生直觀的感性認識會轉變為理性認識,并且會逐漸形成準確的方法論。除此之外,由于學生的預習和導學案的完成情況較好,教師不必要將重心放在對知識的教學上,而應該更加重視培養學生的理解與分析能力,讓學生自己繪制和修改思維導圖,進而有助于學生建立具有自己特色的思維體系。
四、 結語
總之,打造高中政治綠色課堂有助于展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最大限度地減輕教師的教學負擔。如果教師能夠與學生共同打造出綠色課堂,那么高中政治課堂教學將會更加的高效,充滿生機,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能收獲快樂。
參考文獻:
[1]劉潔.“綠色教育”在高中政治課堂中的運用[J].中學課程,2018(19).
[2]鐘麗萍.打造綠色政治課堂的策略[J].華夏教師,2018(7):121-122.
作者簡介:
陳靜英,福建省莆田市,福建省莆田市第十四中學政治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