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核心素養強調和倡導要強化生活化理念的應用,盡可能地將優良的生活化環境創設給幼兒,并僅僅抓住幼兒生活化教育中的每一個細節和契機,強化對幼兒的教育引導,讓他們從細小的事物中認知和理解大的道理,實現身心健康發展。
關鍵詞:學前教育;生活化教學;引導引領
一、 強化學前教育“生活化”環境創設
在教育教學中,環境扮演著育人的角色,能夠對一個人的思想、行為產生重要的影響。基于此,教師要努力將良好的環境創設給幼兒,特別是注重創設那些幼兒較為熟悉或者與幼兒日常生活相貼近的生活化環境,以此實現幼兒求知欲望和學習興趣的激發。在幼兒教育過程中,教師要將出發點聚焦到幼兒的實際經驗上,強化教學環境的生活化和教學呃逆榮的生活化,幫助和引導幼兒更好地理解和體驗生活,讓幼兒在熟悉、輕松、愉悅的環境之中進行學習。比如,在幼兒園游戲區中要注重生活化環境創設,以小班、中班和大班的特點為依據,精心構思和設計游戲資源,助力幼兒自主學習。在材料準備過程中,著眼于傳承和創新傳統手工藝術活動,可以組織幼兒對廢舊物品進行收集,并進行再創造和再利用,這樣就能夠將幼兒手工創作中的生活材料提供給他們,方便他們動手創作,這個過程中要強化對幼兒的引導,從點滴廢棄物的收集中,讓幼兒認識到環境保護和資源再利用的意義和價值。教師還可以強化圖書角、植物角的創設,將那些與生活有關的材料或物品添置給幼兒,以不同的季節為依據進行不同植物的添置等。這樣的教學中借助生活化教育環境的創設,學生能夠獲得智力層面的充分發育,為幼兒啟蒙教育的實施提供鋪墊,讓幼兒的學習和探究更加高效。
二、 強化學前教育“生活化”活動組織
著眼于促進幼兒和諧、健康、全面發展,教師要強化對大自然這一寶藏的開發與利用,對其中所蘊含的深厚的、豐富的教學資源進行挖掘和利用,幫助和引導幼兒在自然生活之中實現身心健康成長與發展。基于此,一方面,教師要注重創設好幼兒園院內環境,使其更具自然氣息。可以探索和嘗試將一些花草種植其中,對一些盆栽景物進行設置,讓整個幼兒園的環境讓人感受到心曠神怡,便于幼兒對植物的生長變化進行觀察。另一方面,要在確保絕對安全的前提下,組織和引導幼兒對秋天農田忙碌的收割情景進行觀察,帶領幼兒到附近的果園之中進行參觀。這個過程中也強化對幼兒的引導,讓他們通過果農豐收時臉上洋溢著的喜悅對勞動的艱辛進行體驗,告訴他們“辛勤勞動就會有回報,付出的勞動越多,收獲的果實也就越多”。參觀活動結束后,教師可以指導幼兒借助繪畫和舞蹈等形式對自身觀察到的場景以及自身的體驗和感受進行表達,這個過程中就能夠進一步豐富和拓展幼兒的情感體驗,強化他們道理的認知理解。
三、 強化學前教育“生活化”內容設置
在學前教育內容安排上,教師要以幼兒的發育特征、教材內容、學科類型以及社會環境等為依據,努力選擇充滿趣味性、體現生活性和簡單性的內容,最大限度地減少選擇內容的抽象性和理論性。此外,教師應當對幼兒的實際學習能力進行充分考慮,千方百計促進幼兒語言、思想、情感等方面綜合素質的發展提升。比如,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搭積木活動強化幼兒數學思維能力的發展,在組織引導幼兒進行積木搭建過程中,教師應當有意識、有目的地引導幼兒對升旗臺上旗桿的特征進行觀察,其中旗桿是一個圓柱體,而旗桿總體上上面細、下面粗。在對旗桿的特征進行了解之后,教師可以進行啟發性問題的設置:你認為在旗桿搭建過程中需要用到何種形狀的積木?這樣幼兒就能夠認知搭建旗桿最需要的積木形狀就是圓柱體,幼兒會主動自覺地進行細的、較粗的、粗的三堆。此外,著眼于幼兒識圖能力和模仿能力的提升,教師可以安排幼兒以實物顏色、大小、形狀為依據或立體結構造型的范例為依據進行建構模擬,之后讓學生對照圖進行學習模擬,讓學生對平面圖紙進行觀察,努力將其中的造型想象和設計成立體結構造型。這個過程中,教師應當對指導幼兒如何進行建構和想象進行重視。活動結束后,教師可以組織幼兒進行材料的收拾,幫助和引導他們實現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由此,借助合理、科學教學內容的選擇不僅能力促進幼兒全面發展,而且能夠強化幼兒良好習慣的形成與發展。
四、 強化學前教育“生活化”方式拓展
學前教育實施過程中,幼兒教師不僅應當強化幼兒在園實踐生活化教育的實施,而且還應當充分借助和依托幼兒家庭中、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生活細節進行生活化教育的灌輸。比如,在幼兒同家庭成員共同歡度春節的過程中,幼兒往往沉浸在節日的歡樂和喜悅氛圍之中。在幼兒回到幼兒園之后,教師可以讓幼兒結合自身春節假期的生活,談一談自身的感想、收獲,向其他小朋友講一講春節這一中華民族傳統佳節的由來、春節期間有什么樣的習慣和風俗、春節期間遇到了哪些有趣的人和有趣的事,以此強化學生基于春節節日和生活的認知,從而更好地幫助和引導幼兒進行生活觀察,讓幼兒在生活之中進行潛移默化地學習提升,取得更大更快的發展進步。教師還可以重點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灌輸和滲透,讓幼兒在無形之中獲得心靈的陶冶。
五、 強化學前教育“生活化”合作實施
家庭是幼兒最初的生活經驗的來源,也是幼兒教育教學中幼兒園的重要合作伙伴,基于此,教師應當強化家庭教育和家長作用的發揮,幫助和引導家長充分地參與到幼兒園的各項實踐活動之中,讓他們更好地監督、支持幼兒教育工作的開展。注明教育家陶行知曾經提出,在幼兒的成長過程中,兩種極端的心理嚴重影響和制約了幼兒的發展,一個是對幼兒進行忽視,另一個則是基于幼兒的期望不夠切合實際。這就需要幼兒教師充分借助面對面溝通交流方式,將幼兒能力培養的正確方法傳授給家長,對端正合理的培養精神進行傳播。組織和引導幼兒家長從思想上對幼兒的心理發展規律進行遵循,對幼兒的個體差異性進行充分關注和尊重,以此實現幼兒特質培養的拓展。
六、 結語
在學前教育中教師要注重生活化思維方式的應用,要注重強化學前教育“生活化”環境創設,強化學前教育“生活化”活動組織,強化學前教育“生活化”內容設置,強化學前教育“生活化”方式拓展,強化學前教育“生活化”合作實施,助力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吳秋艷.淺談幼兒生活化教育研究的幾點策略[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8(3).
[2]蔡艷宇.探討如何在學前教育中開展生活化教學[J].世界家苑,2018(7).
[3]達娃拉姆.生活化教學法在幼兒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素質教育論壇,2017(39).
[4]杜紅霞.學前教育的生活化教學策略探究[J].中國教師,2019(3).
[5]李勝雙.淺析學前教育的生活化教學的一些思考[J].家教世界,2014(2).
作者簡介:
羅廣運,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樂業縣邏西鄉幼兒園。